责任制助产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的影响
2020-12-28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519100孙敏
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519100)孙敏
随着年轻妊娠女性的增加,临床中剖宫产率也不断升高,因此而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可能影响母婴健康。因此,最大限度促进产妇自然分娩,对于改善母婴结局等具有重要意义[1]。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能为产妇提供科学、合理的干预对策,为自然分娩保驾护航,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我院在产科应用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显著提高了分娩质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受试对象与方法
1.1 受试者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2月期间笔者所在单位产科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各项指标均正常,排除妊娠并发症、剖腹产指征、精神异常、高危因素等产妇。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产妇年龄19~38岁,平均(26.1±3.7)岁;孕周35~41周,平均(39.2±0.7)周。观察组产妇年龄21~41岁,平均(25.5±4.2)岁;孕周34~40周,平均(38.7±0.8)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包括常规的产科监护、管理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责任制助产护理:①成立责任助产组,按照护士年龄、职称等分组,每组包括3名责任助产士、1名组长。②确定岗位职责,各级护士均应遵守责任制度,低资历护士做好产妇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分娩一应准备工作,高资历护士对高危、难产因素进行指导,并协助组长做好难产产妇的日常护理、接生工作等,同时协助并指导低资历护士。③助产陪同,待产期产妇应在待产房常规活动,护士可协助产妇放松,告知家属陪同的重要性,积极给予支持和鼓励,宫口扩大到2cm时,可由1名家属、1名助产士在陪伴室陪同,护士还应在此时与产妇沟通,最大程度消除产妇的紧张、焦虑等心理,了解产妇心理需求,积极进行健康宣教。产程期间,需要密切注意产妇情况,掌握胎儿活动状态、体征等,及时进行语言鼓励,强化产妇信心。分娩后2h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及时予以子宫按摩,促进子宫收缩,情况稳定后返回病房休息,指导新生儿喂养等。
1.3 疗效指标 比较组间产妇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剖宫产)、母婴结局(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统一以容积法、称重法进行测量,以5minApgar评分≤7分判定新生儿窒息。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全部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形式录入,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形式录入,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分娩方式分析 观察组剖宫率9.3%(4/43)、自然分娩率90.7%(39/43),对照组分别为39.5%(14/43)、67.4%(29/43),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母婴结局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分别为(107.5±26.7)ml、(205.6±29.4)ml,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4.7%(2/43)、0,对照组分别30.2%(13/43)、4.7%(2/43),组间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P<0.05,组间新生儿窒息率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临床中剖宫产指征放宽和剖宫产率的增加,因此而致的各种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在此大环境下,现代医学技术、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产妇分娩服务和护理理念、措施不断涌现。责任制助产护理由专门的护士负责产妇从宫颈开大直至产后2h,期间不断调整产妇心理现状、给予生理指导等,严格做好做接生、产程及产后护理,显著提高了分娩质量。观察组剖宫率9.3%(4/43)、自然分娩率90.7%(39/43),对照组分别为39.5%(14/43)、67.4%(29/43),P<0.05。这与助产士适时改善产妇恐惧、紧张等心理,积极给予护理干预,有效缓解了产妇疼痛,从而保证分娩顺利进行不无关系。有学者认为[2],改变产妇生产的服务模式,对于提高生产安全性、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责任制助产护理通过全面、科学的护理服务,帮助产妇节省了体力,通过助产、自然分娩,还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母婴安全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