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计造型基础课的再认识
2020-12-28崔琳杨海
崔琳 杨海
设计造型基础课有别于传统的造型基础课,是设计类专业必开的一门重点课程。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课包括设计素描与设计色彩,它们是一体两面的呈现形式,都是使设计意识践行、渗透得以表达而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
设计类造型基础课的重要性无须赘述,但对于设计基础课程进行的目的却各有争议,大家对此有着不同的认识。
我认为基础训练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后续的课程,在认知以及基本技能方面建构通识广博而又扎实厚重的平台,所谓大基础小设计。基础课是共性的,专业设计是个性的。如果说专业是大树的话,那专业基础就应该是树根。比如形态基础(构成)、传统图形、创意联想、综合材料等基础课程的设置,根系的深度和强壮会直接影响到大树的高度和广度。而造型基础课,即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是所有设计专业的基础,它应该更像大地和沃土,具有包容性和广泛性,它要解决所有专业都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即观察能力、思辨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诸多能力的培养。
对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造型基础课不同阶段、不同作用的认知是把握教学准确性与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现在设计专业的分科越来越细,造型基础课不可能也不应该与专业直接靠拢,与专业接轨的是专业基础课。明晰这种关系才能更好地定位造型基础课的教学方向与工作实施。为此,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来完成这些能力的培养。
1.更新观念
设计与艺术密不可分。相当多的初次接触设计专业的同学面对经典的艺术作品都比较迷惑,他们不理解为什么有些大师的作品被认为是经典的艺术作品?之所以有此疑问是因为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是艺考培训班训练出来的,之前并没有系统地接触过艺术。模式化的绘画训练虽然可以帮助他们通过专业的入学考试,但同时也桎梏了他们的审美与思维。而进入了设计大学这个平台,其学习的方向和目的与考前大有不同,其中设计造型基础课的作用尤为重要。在这个课堂里他们需要很好地去了解艺术,因为艺术与设计互为表里、密不可分。
图1 学生作品
现今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审美与思想的高度,它的独特风格首先取决于一个设计师完整的文化观和艺术理念。设计的基础在根本上是依靠艺术的支撑,假如一个设计师在艺术的感悟和认识上没有自成体系的话,那他的设计永远是模糊与不肯定的,因此当今设计更多的是千人一面,互相抄袭。
对艺术的理解与实践,最终能反映在一个人的观念上。通过作品我们就能够看出一个设计师的修养以及他的追求、他的观念。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艺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就是在这样一个文化的背景下,我们现在越来越注重设计师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对文化的认知度。
因此,在造型基础课进行之初首先要让同学们了解中西艺术的进程:中国绘画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引领下,在中国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中国画所用的笔墨纸砚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决定了绘画的审美品格与审美取向:南齐谢赫的 “六法论”“吴带当风”的十八描,宋元明清时期的山水画,直到中国当代水墨观的形成。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了解西方绘画是如何从古典主义绘画发展到现今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什么是印象派、后印象派,什么是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后现代主义……
我们要了解当代的艺术发展到了一种什么程度,上述这些艺术流派、这些艺术作品以及艺术进程的掌握对于基础课的进行,对于他们的专业提升都是一种促进。所以一旦步入大学他们首先从理念上就应该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与升华,这样会使他们的视野得以开阔,他们的思维自由度更加宽广,从而产生新的视觉感知。了解我们正在进行的基础训练从何而来,是为了明晰何为有源之水,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这些对同学们来讲特别重要,同时这对于之后专业课的学习也具有同样的意义。
手头功夫是一种技术性的掌握与熟练度,而观念的提升和更新则是我们头脑的转变。只有让同学们在基础课的训练中建立起新的观念,提高了眼界,提升了审美水平,他们才会对自己的作业与作品有一个新的要求与评判。只有更换了观念,提升了眼界,他们以后的设计作品才会有时代精神,才会具有新意,才能引领世界潮流。
因此,造型基础课不能只是让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训练,而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去学会读阅各种作品,读阅社会,去欣赏各种高水准的展览……因为艺术是融会贯通的,只有通过有目的地去观看、去欣赏、去思考,才可以把握住专业提升的关键。
2.训练敏锐的观察能力
在造型基础课的训练中要加强对同学们敏锐观察能力的培养。而这个能力的获得需要进行大量的课下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将他们常人的眼睛加以改造,就像音乐家训练耳朵的敏锐性一样,将其训练成为善于发现美、善于用艺术规律去看世界的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眼睛。
“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个苹果,一根树枝,一块砖头,一把椅子,一个角落……我们的生活空间处处充斥着美与无限的可能,只是你有没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鼓励同学们热爱生活,引导他们在平常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美、发现艺术,这是一项根本性的任务(图1)。
图2 蜘蛛
图3 海螺解析
我们近距离去观看这只蜘蛛(图2),仔细去观察它的四对足,上面黑色与黄色的条纹交替变化,分割的长短极具韵律,而且每一对足长短与形状也不尽相同,头与身体的比例以及背部黑、黄色彩的穿插搭配也是非常得完美。这种自然的变化以及微妙美的形态,让我们不得不惊叹大自然巧夺天工的设计。我们身边很多的设计灵感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只看我们是否具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了。
很多人都喜欢收藏海螺,因为它“好看”!“好看”是一个很抽象的词汇,我们要究其根本,它为什么好看?经过数学家的研究,海螺的分割(图3)完全是按照黄金比例螺旋上升的(黄金比例是指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这种分割比例的造型十分符合人类眼睛的审美舒适度,因此称为黄金分割。就是因为海螺的这种完美结构以及它的形态、色彩的丰富性,才给我们带来了美的视觉享受。黄金分割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自然形态与自然色彩是趋于完美的,像自然界中各种昆虫、我们身边可以看到的各类水果、天上的浮云、人体的韵律、春天的花朵、秋天的落叶等等。它们以独特的组合方式以及色彩的和谐搭配呈现,都会为我们的创作和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丰富多彩的素材和灵感。
除了自然形态,还有很多人工形态的美我们也可以用来借鉴。比如几何形体是最简练、最具规则性的形态,服装、家具、雕塑作品、建筑、汽车、乐器、电子器械等等,都是设计者从自然界中把美的结构与色彩提炼归纳以后重组设计出来的。在这些设计中的一些色彩与形态比例关系我们也可以拿来借鉴与运用。
随时记录这些生活中的点滴、美的形态以及美的框架、和谐的色彩关系等等,这些手稿都可能成为我们以后创作的第一手素材。
3.培养辩证的思维能力
一幅好的作品里面永远都充斥着矛盾,犹如阴与阳、白天与黑夜、男人与女人……因为不同所以对立,因为对立所以存在。
画面里的多种因素中拿来一对就是辩证的对立而统一的两个方面。比如图4中这两幅学生的作品只是描绘了我们最常见的柠檬与菜花,但画面中存在的虚实对比、大小对比、前后对比、粗细对比、强弱对比、密集与稀疏的对比等等,让看似平常的一组静物显示出音乐般的韵律与美感。
处理画面就是处理关系,通过各种关系的和谐来表达一种情感。因此,辩证的思维能力是培养一个好的设计师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4.奠定坚实的造型能力
基础课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于造型能力的训练。造型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课时量的局限需要同学们很好地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地进行下去。
图4 学生作品
图5 学生作品
法国著名艺术大师马蒂斯,不仅是野兽派绘画的创始人,也是雕塑家、版画家,不仅参与教堂的壁画和彩色玻璃的设计,也曾受邀进行舞美设计和诗集的插图设计。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出名,好像现在留在我们印象中就是马蒂斯那近似于儿童一样狂野又放松的绘画和抽象的画面处理,但我们追溯到早期可以发现他的基本功是相当的扎实,这为他后期艺术多元化的发展和艺术的高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有立体主义创始人毕加索也是如此。
这种造型能力所体现出的不仅仅是画得像不像,而是一种最直接的表现能力,是如何控制并把握你所观察到的物象和画面,从而充分地达到自己意想当中的呈现(图5)。
因此,造型基本功是设计作品的能源基础,它既是作品直接的表现力,也是一个设计者事业发展的潜在能力。
5.树立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
具备了独立思考与理性的认知能力,同学们在观察物象、在画面表现方面就会逐渐构建起自己的观念与角度。这种能力会体现在他们的表现语言里面、他们的心理反应中以及他们的美学认知、人文观念、对社会政治与经济的理解等诸多方面……当这些东西介入他们的创作中时,其作品所蕴含的寓意也就会变得非常深刻、深远和明晰。
有别于他人创意的作品只有在具备了独到的见解、独立的思维与工作能力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产生。而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已经对老师产生了一种依赖性,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弱,所以要通过造型基础课的训练,逐渐让他们打破惯有的学习状态,引导他们慢慢学会掌控画面,由被动变为主动。
因此在课题的进行中,要根据每个同学的个性来进行引导。从选择能打动自己的物品,到特殊视角的观察;从新颖别致的构图,到充满个性张力的表现;从画面的整体把握,到深入细致地刻画……同学们的思路由此活跃起来,挣脱了固有成见的束缚,不断地找寻自我。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问题。至于具体如何表现,同学们要努力做到殊途同归。老师的作用应该是引导而非主宰,大家若千篇一律地画成一样,其实是教师在教学方面最大的失败。
现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在立足于中华文化与艺术的前提下学习并借鉴国外的一些艺术经验和理论也是必然的,但如果没有我们自己的方向和根基,终将会随波逐流。
《大学》里有这样一段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教导同学们踏踏实实地做好基本功,认真完成大学学业,热爱生活,具备良善之心,以后无论做何种职业,必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