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黏膜及粘膜下肿物中的效果
2020-12-27韦妹英
韦妹英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 桂林)
0 引言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度逐渐提高,健康宣教工作的开展力度逐渐加强,很多人会定期在医院进行体检,在胃镜室进行检查时,会偶然发现有胃肠粘膜及黏膜下肿物的情况,也有部分患者是因为腹痛的原因做胃肠镜发现胃肠粘膜及黏膜下肿物。胃肠黏膜肿物极大地妨碍了患者的正常饮食,经常发生呕吐、腹痛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3]。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切除胃肠黏膜及粘膜下肿物,改善胃肠黏膜的光滑度,采用内经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恢复效果,可在围手术期间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舒缓患者的情绪,提高护理效果,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在我科进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患者的病例作为研究样本,纳入时间在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将所有患者的病例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6例)。其中对照组中男 42例,女 24例,年龄 31~70岁,平均(50.17±12.03)岁;观察组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34~71岁,平均(51.83±13.08)岁。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一系列的常规护理工作。
观察组应用优质化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护理步骤。
(1)术前准备: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介绍治疗流程、注意事项,同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每例患者的病情,并加强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嘱咐患者术前12 h禁食、4 h禁水,询问肠道清洁度,了解患者肝肾功能及心肺功能,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4-6]。
(2)ESD术前器械准备、术中配合及护理:①手术器械准备:电子胃镜,高频电切装置,二氧化碳泵,注射针,电圈套器,结扎环释放器,止血夹,氩离子凝固器,黏膜下剥离刀等等;②手术方法:给予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及低流量吸氧。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屈膝,松开衣领和腰带,勿使肢体神经受压,勿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注射山茛菪碱10 mg,静脉注射丙泊酚麻醉,内镜下于病灶边缘做电凝标记,并于标记点黏膜下多点局部注射肾上腺素、甘油果糖、亚甲蓝混合液体垫。沿标记点使用HOOK刀切点黏膜及黏膜下层充分显露病灶,沿盖边缘使用IT刀进行剥离,或剥离结束时加用圈套器沿病灶根部进行完整电切。ESD要注射液体垫和剥离黏膜交替多次进行,确保对病变部位的全部剥离。如患者切除部位一旦出现小血管出血,要立即止血,喷洒止血药物或者使用氩离子凝固器、电活检钳凝固止血治疗,必要时使用金属夹夹闭创面预防止血,如创面太大,先用金属夹依次固定结扎环做缝合荷包处理创面,预防创面迟发性出血[7]。如出现并发穿孔,完整剥离肿瘤并切除病灶后,使用金属夹夹闭创面。手术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补充血容量,同时全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积极配合医生操作。
(3)术后护理:①做好病情观察:ESD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消化道出血及穿孔,术后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观察是否有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情况,如有,则立即向医师汇报病情,及时处理;②饮食护理:术后禁食禁水24~48 h,如有穿孔者留置胃管胃肠减压,观察胃管引流液体量和颜色,常规禁食3~5 d,遵医嘱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同时应用PPI治疗,视情况应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③做好心理护理:了解患者术后的情绪,及时疏解患者的不安[8];④做好出院指导:交待患者分别于术后3、6个月及1年各时间段内镜复查,以后每年复查内镜,并进行肿瘤指标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术中、术后穿孔是内镜手术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威胁最大的并发症之一。出血是手术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术中出血和迟发性出血。手术中是否出血是衡量手术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所以手术要对患者整体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合理完善的止血方案,准备充足的止血器械和药物。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概率,按照并发症的反复频率可分为高、低,并发症概率=高/总例数×100%;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依据评测等级可分为A、B、C三个等级,护理满意度=(A+B)/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中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高:1例,低:65例,并发症发生率1.52%;对照组中高:14例,低:52例,并发症发生率21.21%,χ2=19.270,P=0.000。
2.2 对比护理满意度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结果见表 1。
3 讨论
胃肠黏膜及黏膜下肿物需要通过胃肠镜检查后发现,当通过内镜检查时,发现有隆起的且表面粘膜光滑的,色泽与周围粘膜相同,这种隆起有可能是粘膜深层、粘膜下层、肌层或浆膜层组织增生或肿瘤所引起,一般临床上在没有明确部位深度之前都予诊断为粘膜下肿瘤,因为胃肠黏膜下肿物极可能会是肿瘤。如果胃肠黏膜层隆起病变:以胃窦为例,内镜下见胃窦前壁一约1×1 cm0-Ⅱc病变,色泽发红,边界清,呈毛刺样,周边反应性隆起,中央粘膜粗糙,NBI下呈棕色,ME-NBI下见微血管扩张扭曲,管径突变,呈Loop pattern,表面构造呈绒毛状,大小不一,排列不整,极性消失。应该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切除胃肠黏膜及粘膜下肿物,术后再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在平时生活中也要多注意饮食习惯,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饮酒抽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治疗胃肠黏膜及黏膜下肿物的一种微创手术,优越于传统的外科手术,大大减少了对患者身体的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康复快,也明显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体现出内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黏膜下肿物的优越性。在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围手术期间再对患者进行优质化的护理模式,能缓解患者的焦急情绪,提高护理效果,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有效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并提高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将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的两种护理模式进行对比,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效果形成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有良好的护理效用,优质护理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恢复效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