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衰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治疗措施
2020-12-27白贵学
心力衰竭是老年人中常出现的一种疾病,随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心力衰竭的数量也逐渐上升,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促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据有关调查,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几率为1.3%,老年人由于体内的器官功能衰弱,体内循环不稳定,会因各种疾病引起心力衰竭,一旦形成,则具有很强的复发性,治疗不当则随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为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不同程度的负担。
1 老年心衰患者的临床观察
老年心衰患者的病情观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病情变化,由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通常表现为较低的生命水平,因此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神志、心率、心律、脉搏、血压、呼吸、体温、尿量、尿色、肢端循环、水肿程度以及体重变化,及时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确诊,为老年患者的抢救争取时间。
②左心衰早期表现:老年患者多数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在患者进行日常活动时,可能出现气短、胸闷或夜间睡眠憋醒等现象,需要垫高患者头部,防止夜间呼吸困难、唇发绀、咳嗽、心率突然加快、血压下降、表情淡漠等情况,患者需要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后减轻症状。
③右心衰早期表现:患者如有剑突下明显搏动、四肢末端紫绀、下肢或者腰骶部位水肿、夜尿增多、体重增加、上腹胀痛或轻压痛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④心衰先兆处理: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发现心衰先兆需要立即进行抢救,调整患者的体位,将患者的腿部抬高15~20 cm,同时输送氧气,根据患者的症状调整氧气输送量,心衰加重、急性水肿患者可给予20%~30%的酒精吸氧,使用强心药物进行缓解,做好急救措施。
2 老年心衰患者的治疗方式
老年患者的心衰治疗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利尿剂,其能够充分消除液体潴留的药物,在老年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同时,使用的合理性也是治疗老年心衰的重要因素,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使用的剂量,以少量使用逐步对患者进行利尿,使用期间应当时刻注意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通过对患者的体重、尿量、症状变化进行观察,对患者的利尿剂使用剂量也逐步增加。
②硝酸脂类药物,硝酸脂类药物在改善心力衰竭症状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效果,其疗效同适用于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
③地高辛,主要用于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减少患者的在住院率,尤其在快速心室率和心房颤动患者的使用中具有更加有效的作用。若使用患者中有肾功能受损者,需要降低使用剂量或停止使用。
④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慢性稳定的心衰需要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老年患者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素等药物时,需要进行严密观察,由于老年患者肾上腺素受体功能降低,β受体敏感性也会降低,代谢清除能力也相对减弱。因此使用改善预后药物时,需要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步调整用药剂量。
⑤中药治疗:通过使用规定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可以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的心衰症状,减少患者心室重构,在患者的长期预后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研究意义。
⑥综合护理:除药物治疗方面,还应从对患者的护理上进行干预:包含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用药物护理等,综合护理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减少患者心力衰竭的复发。
3 结语
老年患者由于存在多种疾病,在临床的研究中有较高的死亡率,对老年患者的病症处理,应当做到及时、有效、准确,同时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药物以及护理的有效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整体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