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湿疹的治疗方法
2020-12-27任兴琼
湿疹是儿科临床中一种极为常见的多发病,该病大多是由多种因素而导致的变态反应皮肤病,其临床症状主要包含了红斑、丘疹、水疱以及糜烂等多种皮损表现,同时还伴有瘙痒、疼痛等现象,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该病多发于婴幼儿,有文献数据显示,小儿湿疹的发病率为12%~2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随年龄增加发病率降低,有文献报道86.2%发病年龄小于5岁。对于小儿来说,湿疹若未能及时进行治疗,反复严重皮损伴瘙痒影响患儿休息及生长发育。部分皮损严重、糜烂明显的还继发细菌感染影响患儿健康,严重者需要住院静脉使用抗生素等,对小儿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小儿湿疹需要积极治疗。
1 湿疹的治疗方法
有调查显示过敏体质患儿占总发病患儿的33.3%。婴幼儿湿疹主要是食入物、吸入物以及接触物等不耐受或过敏所导致,近年来随着大量化学制品的应用以及环境污染,小儿湿疹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家长应当时刻对诱发湿疹的内外因素进行关注,并尽可能寻找导致湿疹发生的病因,及时去除。同时保持小儿皮肤清洁,坚持使用保湿润肤药物作为湿疹基本治疗,也是维持期主要方法。明显皮损伴瘙痒等还需要加用其他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局部皮损处外用药物治疗是当前对小儿湿疹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1.1 糖皮质激素乳膏
这是对小儿湿疹治疗的首选药物,并且根据小儿的年龄、皮损部位、面积等不同因素需要选择不同的药膏,儿童常使用中弱效激素,如地塞米松乳膏。颜面及皮肤易吸收药物处,应短期使用,并逐步减量,使用期间观察有无副作用如继发或加重感染等。
1.2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治疗湿疹的二线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疗效差或发现不良反应时可用,如吡美莫司乳膏。此药不导致皮肤萎缩,可增强皮肤屏障作用,可增加皮肤含水量。皮疹反复发作部位间歇使用此类药物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湿疹复发,并减少激素的总用量。
1.3 外用抗感染药
外用抗生素,湿疹伴感染多数系阳性球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夫西地酸乳膏;该药物主要针对小儿皮损处出现感染征象,能有效控制阳性菌感染,从而提高对小儿的治疗效果。
1.4 止痒剂
部分小儿患湿疹瘙痒难忍,无渗出或渗出少者可用炉甘石氧化锌,渗出多可用3%硼酸液湿敷,能达到消炎、散热、止痒作用,降低小儿对患处进行抓挠的几率,从而提高对小儿的治疗效果。
2 系统治疗
局部用药疗效差及严重瘙痒等可选择系统治疗:(1)抗组胺药:止痒抗炎,目前常用西替利嗪,也可用马来酸氯苯那敏,但注意监测神经系统相关副作用。(2)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有一定抗过敏作用,也可用于瘙痒明显者。(3)对伴有广泛感染,甚至出现发热等全身反应症状者,建议系统使用抗生素7~10 d。(4)对明确过敏、严重水肿、泛发性皮疹等,可以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快速控制病情,但慎重用药且需监测全身不良反应及病情反跳。(5)免疫抑制剂:婴幼儿一般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
部分家长介意西药激素及抗过敏药反复使用,且中医对小儿湿疹研究较多,中医认为小儿湿疹,多起于湿,责于脾,湿盛是小儿患湿疹的关键因素。常用清热除湿且护脾药为健脾除湿止痒汤,常用外用药物除湿止痒软膏等对湿疹疗效显著。使用中药亦警惕毒副作用,尤其内服药物应监测肝肾功等。
小儿湿疹由多种因素所导致,需要加强对诱发因素的寻找,如进行皮肤点刺过敏原测试、记录生活中过敏物质接触史等,并针对诱发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从而减少小儿湿疹的发生。此外,对于哺乳期的婴幼儿来说,加强采用母乳喂养可有效减轻小儿皮疹程度,同时延迟对小儿蛋白类辅食的添加,从而加强对小儿湿疹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