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某基地医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20-12-27刘静君李朝光
刘静君,陈 思,李朝光
2019年12月,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全国各省均出现确诊病例,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方式多、速度快、范围广,军队营区防控十分关键。笔者所在医院是海军某基地医院,是军队营区内官兵和家属健康的专业指导部门。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有关诊疗方案[2-4],笔者结合军队营区和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确保部队人员健康。
1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面临的挑战
1.1 卫勤保障防控能力不足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海军基地医院,年门诊量约7000余人,主要为基地营区的官兵及家属提供卫勤保障和卫生防疫,医院人员编配少,医护力量相对较少,医疗抢救和疫情防控技术能力相对不足。特别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毒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致病病因和致病机理、抢救措施和隔离策略等了解有限,而且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无特效药物治疗。
1.2 营区全面封闭管理难度大 基地营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但由于所属基地周边地区旅游人数较多,市区人口流动大,且基地卫勤保障单位多,营区内人员复杂,春节期间官兵亲属临时来队多,所属部队官兵赴疫区出差、探亲、休假等归队人员多,使输入性传染病疫情的可能性急剧上升。另外,冬春季节为呼吸道疾病高发季,春节后部队各项工作任务相继展开,人员流动增加,训练强度大,官兵疲劳集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也易诱发呼吸道感染疫情。
1.3 疫情防控设备耗材缺乏 医院受编制和保障范围的影响,平时的药品、器械、耗材储备不多,平时注重普通卫生防疫,传染性较强的疾病防疫能力薄弱,应对此次疫情的医疗设备、试剂、药品、防护设备、消洗设备、耗材等相当短缺,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特别是快速检测体温的额温枪、红外体温检测仪和防疫专用的口罩和防护衣明显短缺,为出色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带来诸多挑战。
2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措施
2.1 成立专项组织为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依据 《中国人民解放军传染病防治条例》《军队应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定》《军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医院的情况,笔者所在医院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组,院长为组长,政治协理员为副组长,医院相关科室为组员,在医院一楼设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办公室,下设宣传组、防疫组、隔离人员巡查组、门岗医疗组、后送组、后勤保障组,每组各设置组长及组员,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2.2 凝聚官兵共识全面收集整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资料,加强广大官兵和家属的宣教,要求每名人员都签署《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就医告知书》。防控办公室宣传组借助微信、军网、展板、电话等媒介,在医院及基地办公楼大厅、食堂、家属区以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电子屏播放、广播车播报等形式宣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手卫生、咳嗽礼节等健康宣教内容,教育官兵和家属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官兵和家属的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3 完善应急预案 疫情防控组指导基地部队有针对性做好应急预防工作,按照防护分级落实医务人员、官兵和家属的防护措施,特别是所有人员必须坚持戴口罩和勤洗手等有效措施;按照管理规定落实清洁、消毒、隔离和处置医疗废物,重点是落实来院就诊发热的官兵、家属筛查及疫区接触人员的隔离工作,疫情管理、传染病上报、感染监测和人员保障到位。疫情防控组成员分头到基层连队指导基层防疫。在基层各个支部设立疫情联控小组,指定联络人定时宣传防病知识、分发防疫物资、上报防疫数据,确保基层连队防疫与上级始终保持同频共振。
2.4 仔细摸清底数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引导官兵及家属牢固树立“宁可防控严一点,也不能心存侥幸”的意识,彻底掌握基地人员、在外出差、休假人员和临时来队探亲家属详细信息。详细清点现有物资设备并登记造册,建全疫情防护用品统筹管理机制,由疫情防控组统一管理,做到按需发放并做好登记。摸清疫情防控人力,抽调基层连队卫生人员补充防疫组,合理统筹人员岗位,尤其是严格培训门岗医疗组及隔离人员巡查组的组员,确保防疫人力资源充足。
2.5 严格人员管控 营区只允许开放一门,严控人员出入,为便于管理,在规定时间段出入营区的人员由门岗医疗组成员轮流上岗进行三道流程的筛查(红外遥感测温仪、额温枪、腋温测量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本人进行乙醇消毒;对出入办公大楼的官兵进行额温测量;统计家属来源地、时间及时上报,测量体温在37℃以上的官兵及家属拒绝其出入营区及办公大楼,均由后送组送至发热门诊进行排查,对风险高的官兵及家属直接送至隔离点进行隔离。
2.6 严格隔离制度 疫情期间停止官兵休假,谢绝家属来队探亲,对休假及出差归队的官兵,尤其是来自湖北或有湖北出行史的人员必须严密隔离15~24 d,隔离期间保证生活规律,营养充分,适度进行室内运动,提高免疫力,注意开窗通风,并每天3次由隔离巡查组监测体温并记录,进行网格化管理,实行0报告制度。医院门诊和各防控小组人员是高危风险人员,发现各部门工作小组人员密切接触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立即由后送组送至上级医院进行会诊、采样、送检、流行病学调查、初筛及隔离等工作。
2.7 严格消毒清洁 医院制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院内及基地清洁消毒技术指导方案》,由防疫组专员对医院各诊疗区域内普通诊区、辅助检查科室诊区、重点诊区、公共区域和设施设备进行不同的清洁消毒,对基地各办公大楼及食堂、家属区,依托物业人员进行不同的清洁及消毒。指定防疫组专员专项开展技术培训和督查工作,指导防疫物资使用,开展医院、营区、办公楼、家属区消毒工作,开展基地院内口罩等防护用品回收处理工作,强化疫情管理,保障信息畅通,对接诊、接触过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接触者严格隔离观察,接触区域物品实行严格终末消毒。
2.8 加强发热门诊接诊管理加强医务人员防护、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完善发热患者就诊工作流程,严格传染源隔离、疫区隔离、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等为主导的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综合性措施,坚决杜绝医源性感染。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正确实施医务人员及官兵和家属个人防护[5]。区分岗位性质确定防护等级和标准,确保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保证个人按照等级防护。对湖北籍及武汉出行史的人员特别是发热患者,由于医院无救治能力为避免交叉感染,迅速将其后送至上级医院发热门诊,其他发热患者严格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另外,其他官兵和家属就诊时严格遵循“一医一患一诊室”要求,加强就诊官兵和家属秩序管控,注重合理分诊[6];医院各楼层、各诊区对就诊官兵和家属实行网格化、属地化管理,严格落实“三级筛查”制度;各辅检科室及专科诊疗项目可视开展情况及门诊量进行弹性排班,避免人群聚集,防止医源性感染。
2.9 开展中药预防和心理疏导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药方,指导各营区卫生机构根据个人中医体质针对性地进行中药预防,增强广大官兵机体抵抗力。对基地官兵及家属要加强心理支持,尤其是隔离区官兵,以广播等形式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心理负担[7],避免过度恐慌,保持积极的情绪、良好的身体状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同时管理好微信群,倡导官兵家属不擅自发布不实信息,坚决不信谣、不传谣、不过度恐慌,共同积极勇敢面对疫情。
2.10 健全营区应急处置机制 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预案,值班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基地部队发生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第一时间报医院值班室,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逐级上报,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防控措施,封闭相关场所,消毒隔离接触人员。建立三级联络机制,构建对口24小时绿色通道,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后送到上级医院发热门诊进行确诊及排除,后送过程中严格按照防护标准穿戴隔离衣、手套、护目镜、鞋套和医用标准口罩。
2.11 健全疫情上报管理机制 严格落实基地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员管理的通知》要求,各营区指定专人严格落实“零报告、日报告”制度,医院在门诊工作量增加和抽调各防控小组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指定专人按时落实“日报告、零漏报”逐级上报和直报制度。
2.12 健全预防效果评估机制 每日下午下班前召开一次疫情防控组分析会,对每天的疫情防控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对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安全评估。风险点采用结构化进行量化打分,满分100分。对于防疫风险量化打分低于90分单位和部位,疫情防控组组长将蹲点进行指导,直至风险排除。每周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通报,对疫情防控问题隐患大或是风险量化较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2.13 健全疫情防控奖惩机制 反复重申单位疫情防控主官第一责任人责任,将疫情防控工作与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晋职晋衔、进修学习相挂钩,对在疫情防控中贡献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及时收集整理事迹材料,进行宣传报道和事迹宣传,并根据规定进行表彰奖励;反之,对在疫情防控中推诿、怠慢、犯错的官兵依据条令条例从重从严进行处分,切实树立好“能者有位、为者有功,错者有罚”的鲜明导向。
目前疫情防控工作面临的风险压力还比较多,医院必须严把门诊第一关,基地严控营区官兵和家属出入,全面深入排查密切接触人员,坚决落实疫情防控的措施要求,加强营区管理和人员管控,严格落实疫情“零报告、日报告”制度,严格实行网格化、属地化管理制度;做好发热官兵和家属的分诊、检诊工作,随时准备后送,妥善组织医疗救治,注重自身安全防护;全力做好人员、物资、药材等物品保障及应急准备,确保基地官兵和家属身体心理状态稳定,达到“零漏检、零漏报、零感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