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0-12-27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3沈欢欢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听神经锁孔面神经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71003)沈欢欢

听神经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通过查阅相关的临床资料可知[1],该疾病的发病率约占整个颅内肿瘤的7%~12%,多见于30~50岁群体,并且该疾病将会对患者的听力与面部神经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目前临床医生主要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方式予以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2]。本文将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男37例,女33例,年龄为32~49岁,平均年龄为(40.5±4.9)岁,病程为7~29个月,平均病程为(18.1±0.1)个月;肿瘤的大小为2.3cm×2.6cm~4.7cm×5.3cm,平均大小为3.5cm×4.1cm;其中39例患者为左侧,31例患者为右侧;56例患者的听力减退,14例患者的听力丧失。家属在了解相应的手术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实验进行监督,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患者进行分析处理。

1.2 选例标准:(1)纳入标准:①均MRI扫描诊断符合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标准;②未患有其他颅内肿瘤疾病。(2)排除标准:①无法积极配合治疗;②患有其他肿瘤疾病。

1.3 方法 对所有患者予以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对患者予以静脉联合吸入复合麻醉,于患者乳突后进行6~7cm的倒勾切口,并对骨窗进行3cm×2cm的切口,上缘至横窦部位,外侧至乙状窦部位,以便将横乙交界位置进行充分暴露。在切开硬脑膜使枕大池脑脊液缓慢流出,以使小脑张力得到降低,之后沿小脑半球外侧只桥小脑角区部分对蛛网膜进行分离,并将小脑半球向内侧牵开。手术操作位于单一蛛网膜腔内,首先将瘤体的下极、上极与内侧进行分离,之后再将肿瘤后壁的包膜进行切开,在确保瘤腔的压力得到降低后,依次分块对肿瘤的下极囊壁、上极囊壁与内侧囊壁进行切除,采用显微刮勾刮的方式对大部分的内听道内肿瘤予以切除,而其他部分的肿瘤则需要在磨开内听道后壁进行切除,最后将与面神经粘连的肿瘤残部进行分离,使用骨蜡对内听道磨开的骨面进行封闭。

1.4 观察指标 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面神经保留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3个月后的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依据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3]进行分级,I~II级为功能良好,III~V级为功能欠佳。

2 结果

2.1 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 经过统计可知,肿瘤全切除患者共42例,肿瘤次全切除患者共28例,占比分别为60.00%与40.00%。

2.2 患者的面神经保留情况 经过统计可知,70例患者中,共有62例患者的面神经得以保留,8例患者未能够保留,占比分别为88.57%与11.43%。术前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如下:I~II级共63例,III级共7例。出院时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如下:I~II级共51例,III~IV级共15例,V级共4例。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经CT扫描后可知,2例患者出现术野积血症状,占比为2.86%,经过相应的脱水治疗后均获得好转。除此之外,2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症状,1例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症状,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症状,1例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症状,占比分别为2.86%、1.43%、1.43%与1.43%,经过对症治疗后均获得好转。

2.4 随访3个月后的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所有患者均完成3个月的随访,并且均为出现死亡现象。60例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良好,为I~II级,占比为85.71%;10例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欠佳,为III~V级,占比为14.29%。通过经过门诊复查后发现,共有7例患者存在肿瘤残留现象,医生对其予以γ刀手术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治疗。

3 讨论

听神经瘤虽然为一种良性肿瘤,但随着体积的不断增加,将会对患者的听力与面部神经均造成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使医生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并且常用的手术路,包括迷路径路、乙状窦后径路、颅中窝径路与耳囊径路等[4]。通过诸多临床实践应用后可知,乙状窦后径路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5]。所谓的锁孔手术主要是指临床医生在对神经解剖结构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影像学技术对患者的病变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运用显微镜或内窥镜等技术,在“锁孔”大小的开颅窗中进行手术操作。此种手术特点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因而近年来将其广泛应用于大型听神经瘤的治疗中。在进行手术时,由于创口较小,因而有效地缩短了开颅与关颅时间,同时对于颈部肌肉的损伤也较小。与传统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方式相比,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具有如下优势:①能够有效的缩小创口,因而能够降低患者的出血量与并发症的发生率;②有效的缩小了无效的小脑暴露面积,同时在较大程度上对小脑的牵拉幅度进行限制,从而降低了对颅脑的不良损伤;除此之外,在小骨窗的操作范围内,使得医生的手术操作更加精准。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的主要目标在于对肿瘤进行全部切除,并且关键操作在于对颅神经进行良好的保护。依据临床研究可知,听神经瘤主要由神经外胚层Schwann细胞形成,早期主要出现在中枢性和周围性髓磷脂会合的前庭神经Obersteiher-Redlich部位,随着体积的不断增长,患者出现耳鸣与听力下降现象,并且面神经将会退推压于肿瘤边缘部位而形成薄膜状,由于此性状无法与肿瘤进行良好的鉴别,因此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则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手术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此种监测下,临床医生能够获得实时的面神经电活动情况,因而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面神经进行分离,从而确保在肿瘤被完全切除的情况下,对面部神经进行保留。在本组研究中,28例患者为肿瘤次全切除,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肿瘤体积较大,难以与面神经进行有效的鉴别,为避免患者术后发生面瘫现象,则对部分肿瘤进行保留。8例患者未保留面部神经,主要原因在于虽然使用手术神经电生理监测进行监测,但并未明确面神经情况,因而使得无法有效地避开面神经。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有效地保留了患者的面部神经,并且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作为今后治疗大型听神经瘤的主要手术方式。但临床医生仍然需要提升手术操作能力,并加强对疾病的研究,从而能够使患者获得更进一步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听神经锁孔面神经
术中面神经肌电监测对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影响Meta分析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
蜂蜇医治面神经麻痹
患了听神经瘤该怎么办?
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磁共振在听神经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以为是脑梗,却检查出听神经瘤
耳鸣、耳聋、头痛头晕-警惕颅内听神经瘤
锁孔(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