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20-12-27刘思琪陈匡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0期
关键词:清肺正气病机

刘思琪,陈匡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0 引言

2019年12月中旬以来,中国武汉陆续发现不明原因的肺炎,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TO)宣布,将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此次不明原因肺炎是由冠状病毒所引起的,时至今日,全球范围内仍未找到对抗此次病毒的特效药,而新冠仍在全球肆虐,中医药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关于病名的讨论

新冠状病毒属于中医范畴的瘟疫。瘟疫是指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病,在新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手册中将此次新冠状病毒肺炎定义为肺瘟。这种定义有利于临床对该病的辩证思维及用方。

1.1 关于病因病机的讨论

中医将本病定为:“瘟疫”,其病因则为疫厉毒气。“《素问·刺法论》所言“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明代温病学家吴又可的《瘟疫论》中提出:“盖当时适有谋气专入某脏腑、某经络,专发为某病”。颜德馨[1]等人认为,瘟疫其病因为疫疠之气,夹湿、夹痰、夹瘀,导致肺络痹阻,津液气血耗伤。其特点是致病力强,病变迅速,传播途径多从口鼻或皮毛而入,有特异的病变定位——肺脏。从脏腑辨证来看,初期以肺为主,后期涉及五脏,轻证伤及肺脾,重证五脏俱败。从虚实辨证来看,初期为邪实壅盛,以后随病情发展表现为虚实夹杂或正脱邪盛。

在《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2]的中医诊疗中,将新冠病毒肺炎的病机概括为:疫毒外侵、肺经受邪,正气亏虚。新冠状病毒肺炎是感受疫厉之气,为一种特殊的致病因素,而不是六淫之邪。肺为娇藏,不耐寒热,易被邪侵,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条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以辅佐心脏调节气血的运行。而在疫情发生后,有关专家考察回来提出:新冠肺炎的病机是湿热,而后去的专家表示是寒湿。顾植山[3]等人在谈到五运六气看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提到:“疫毒必籍时气而入侵,得伏气而鸱张”伏气为本,时气为标,所以无论是湿热还是寒湿,“伏燥”和“木疠”之气都是贯穿始终的,而其中可夹杂着火、湿、寒等病邪。而新冠肺炎的感染人群为人群普遍易感,在疫情流行之际,有人发病,有人不发病,取决于人的体质不同以及正气的强弱。《黄帝内经》中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这个道理。

2 中医药在新冠状病毒肺炎诊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轮治;面对此次爆发的新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可以很好的发挥其特长,根据不同地域、季节、个体的体质差异进行辩证论治,当然加速特效药的研发也尤为重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也会变异,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个体的临床症状也大多不同,中医药应以发病机制为关键点进行辩证施治。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提到:“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就是辨证论治,治病必求于本。

2.1 《诊疗方案》中的中医药应用

根据全国公开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7版)》[4]中,将中医治疗分为医学观察期和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在医学观察期,临床表现为乏力伴胃肠不适的,推荐使用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若乏力伴有发热的患者,推荐使用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将临床治疗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具体药物、剂量、及服用方法详见方案),其中重型和危重型以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辩证调整的原则,推荐使用方法,并增加了危重型出现机械通气伴腹胀便秘或大便不畅,以及人机不同步情况下的中药使用。恢复期分为肺脾气虚证、以及气阴两虚证。以沙参麦冬汤为主方,可加减竹叶石膏汤、泻白散、升降散等方进行辩证治疗。

3 清肺排毒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清肺排毒汤是中医的组合处方,其中包括了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众多中医药方。清肺排毒汤在此基础上又去掉了三味药,即:人参、大枣、五味子。我国的相关中医药防治的专家认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季节为2019年的11月,而又根据发生地武汉阴雨连绵,时晴时雨的气候特点,判定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邪为寒湿之邪,于是就该病的致病特点,认为此次新冠的主要治疗方法以祛邪为主,而上三味药均以扶正为主,同时增加了留邪的弊端,故去之。又另加醒脾祛湿的中药,如:藿香、枳实、陈皮、山药,增强了祛湿的功效。在《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探讨》[5]中,从分子网络水平探讨了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的机制,发现了多个中药活性成分对从病毒入侵、病毒复制到继发炎症因子造成多器官损伤的整个通路所起到的作用,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新冠病毒在人体内的细胞受体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除了肺部细胞外,人体其他器官都存在着丰富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根据临床观察,此次新冠肺炎不仅仅损伤肺脏,发病初期通常以腹痛为症状,重症患者心、肝、肾同时受到损害。此次研究还发现,清肺排毒汤中的21味中药,其中有16味归肺经,多为中药同时归脾经、胃经、心经、肾经。体现了中药复方对机体的多方面保护。该方可应用于轻型、普通型的防治诊疗中,对于重症、危重症的患者应采应用六经辨证以及卫气营血辩证理论进行诊疗。

温病辨证有卫气营血之分,大部分患者卫分症状表现不甚明显或无明显的卫分症状,即使在初起阶段,在卫在气也难以明确界定。另外在温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临床症状滞后的现象,因此早期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截断疗法的应用对防止疾病的传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清肺排毒汤则可以截断病势,防治轻型、普通型患者向重型、危重型的发展。

4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黄帝内经》[6]中大量关于“治未病”理论的记载,面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根据其致病特点,未病先防。第一,增强人体正气。金代李东垣在《脾胃论》[7]中阐述:“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讲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饮食在脾胃的调养中尤为重要。《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第二,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为气道传播和接触传播,也存在气溶胶传播,我们应做好自我防护。传染病流行时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要开窗透风,勤洗手,出门戴口罩防止细菌病毒污染。

5 讨论

本文就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行讨论,从病名、病因病机、方药应用几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辩证论治在此次新冠肺炎的重要性,以及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中的积极作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可以战胜的,我们要充满信心,众志成城,打赢这场全人类的“防疫战!”

猜你喜欢

清肺正气病机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方天祥
清肺茶
“清肺食物”真能清肺吗?
有没有“清肺食物”?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