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疗法为主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研究进展
2020-12-27丁庆玲薛天梅
丁庆玲,薛天梅
(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2.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西藏 林芝)
0 引言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指因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颜面向健侧旋转,头部前倾、歪斜向患侧的病证[1]。该病是小儿较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发病率约为0.3%~1.9%[2],是继马蹄足和髋关节脱位以外的第三大儿童骨骼、肌肉系统先天性畸形疾病[3]。疾病通常会出现在婴儿分娩后的2周左右。小儿肌性斜颈可继发头颅和面部出现非对称性畸形,若不及时治疗,畸形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加重,从而给患儿心理和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本病属于中医“筋缩”、“筋结”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孕妇失养致胎儿先天不足,或跌扑闪挫,致胎儿颈部受损,血行瘀滞不畅,脉络不通,经筋结聚。推拿具有疏经通络、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的作用,主要是在局部病变部位操作,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包块消散,帮助恢复颈部活动功能。临床上,推拿治疗CMT安全无副作用,容易被接受,有效率高达85%以上。临床应用中,推拿常结合中医其他疗法及现代医学疗法治疗CMT,如药物外敷、针刺、蜡疗、超声波、运动疗法等,可取得更好的疗效[4]。现就近年来以推拿为主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文献综述如下。
1 单纯推拿疗法
随着CMT诊断率日益提高,以推拿为主的特色中医疗法可实现早期干预,创伤性极小,家长和患儿接受度高。
温少利[5]等采用推揉、提捏、牵拉、旋转为主的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痊愈119例,有效患儿16例,总有效率为99.3%。朱强[6]采用局部推拿治疗34例肌性斜颈,治愈28例,总有效率94.1%。陈志伟等[7]采用“四步法”(按揉法、弹拨法、拿捏法、被动牵伸法)推拿治疗CMT患儿53例,彩超显示治疗后包块较前明显缩小,总有效率为92.4%。沙晓溪[8]等运用超声、彩色多普勒分型评估80例先天性斜颈患儿推拿治疗前、后的声像图特点,超声显示弥漫增厚型及增厚不明显型患儿在治疗后的肌肉回声均有改善,中医推拿治疗疗效明显。
2 推拿结合药物外敷
本病属于中医“筋缩”、“筋结”范畴,中药外敷联合推拿疗法作用于病变部位能起到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加强局部组织供氧和营养供给,还能使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加,短期内使血肿缩小[9]。蒋海云[10]等采用揉捏牵转推拿法联合中药自拟斜颈方热敷治疗40例CMT患儿,30天为1个治疗疗程,分别在1个、3个、6个疗程后复查双侧胸锁乳突肌彩超变化,提示CMT治疗后疗效满意,且治疗时间越长,临床疗效越好。王珂[11]将83例CMT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在推拿手法基础上加用穴位热敷(药物:当归、威灵仙、姜黄、赤芍、大黄、白芷、伸筋草、蒲黄、蒲公英、红花)治疗,对照组予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显示推拿疗法结合穴位热敷优于单纯推拿疗法治疗,可缩小肿块,改善局部肌肉挛缩,恢复颈部活动功能。任志华等[12]将122名CMT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推拿手法基础上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具体操作:血竭、三七、红花、地龙、制乳没,研细后,外加凡士林调膏,每次少量外敷于患侧,每晚1次。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
3 推拿结合蜡疗
蜡疗产生的热效应作用于病变部位能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且冷缩后蜡块有塑形作用,可以帮助病变的胸锁乳突肌恢复正常功能。李咏梅[13]将60例CMT患儿先予拇指揉法放松肌肉,揉捏患侧硬块条索物,牵拉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大鱼际推揉面颊,在推拿治疗后将蜡块放置于疼痛部位,热敷30min,治疗1周后患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为96.67%。钱俊辉[14]取滑石粉为介质在患侧胸锁乳突肌来回按揉弹拨,重点拿捏肿块及挛缩的位置等推拿手法治疗后,取10cm×10cm×5cm蜡块,冷却至45℃~50℃,将塑料单包于蜡块上,敷于患侧胸锁乳突肌处30min,治疗总有效率为97.2%。
4 推拿结合针刺
刘俊娥[15]在传统推拿手法的操作后,行针刺治疗(主穴桥弓穴,配穴天柱、列缺、完骨、阳陵泉),毫针针刺,快速进针,捻转数下后即出针,不留针。通过推拿、针刺桥弓穴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可疏经通络,软坚散结,活血化瘀。叶康[16]采用推拿联合针刺治疗CMT患儿,在推拿手法治疗后,先在患侧胸锁乳突肌的起点、止点及肿块上快速点刺2~3针,然后取患侧风池、扶突、天柱、水突、人迎等穴快速进针,平补平泻,不留针。针刺推拿结合治疗小儿肿块型肌性斜颈具有治疗方法简单,疗程短,疗效较好的特点。蒋海云[17]采用推拿和快速针刺法相结合,穴位(天柱、天窗、扶突、水突、风池、缺盆、完骨、气舍、人迎、天鼎)每次选4~6穴,快速进针不留针,连续治疗3个月后,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局部团块状回声不同程度减弱,肌纹理走形清晰。与单纯推拿手法比较,取得了更为明显的疗效。针刺选穴多为胸锁乳突肌上或其周围穴位,快速针刺局部穴位可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激发头颈部的经气,联合推拿治疗可加强疏经通络,软坚散结的作用。
5 推拿结合运动疗法
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可以增强疗效,缩短病程。丁全成[18]在中医推拿的基础上加入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推拿疗法和运动疗法分时段进行,持续治疗2个月后,患儿超声疗效总有效率达87.14%。陈倩婧[19]对30例CMT患儿采用推拿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师拇指置于双侧胸锁乳突肌内侧,双手拇指诱导患儿轻轻下压颈椎,而后缓慢移开手保持姿势,尽量放松颈部外周肌肉。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达100.00%。
6 推拿结合物理疗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疗法(超声波、MyoTrac、离子导入等)也作为小儿肌性斜颈的辅助治疗,在临床工作中证明也具有明显的疗效。超声波是通过温热、机械、理化效应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吸收、松解粘连、缓解痉挛。王雪青[20]将17例CMT患儿采用推拿联合超声波治疗,超声采用CHATTN00GA一超声波治疗仪2772AS,选择1Hz,在病变胸锁乳突肌适当加压后缓慢往返回旋移动,重点在患侧的包块处。每次治疗约10min。超声波治疗后予推拿治疗。治疗6个月后患儿症状明显改善。张娜[21]将4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予MyoTrac结合推拿治疗,MyoTrac为加拿大Thought公司生产的肌电生物反馈仪,将电极片分别置于患儿患侧的胸锁乳突肌中后段和上斜方肌中段,根据患儿体质调整电流强度,将MyoTrac调整到STIM模式,选择neckcirculation模式进行患侧肌肉放松治疗10min;然后采用STIM模式中的neck strength对健侧肌肉进行力量加强治疗10min,月龄<6个月的患儿总有效率为93.0%。
7 结语
近几年小儿肌性斜颈诊断率日益提高,Captier G等[22]研究发现多数肌性斜颈患者伴有头面部畸形,若不及时治疗这种畸形是不可逆转的。推拿手法可促进肌肉的修复,并且对抗胶原纤维收缩的致畸力量,降低肌成纤维细胞数量[23]。通过对患侧胸锁乳突肌的按揉弹拨和牵拉等,可起到激发局部病变部位的经气,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的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散包块,同时,配合中药外敷、蜡疗、针刺、运动疗法、物理疗法等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疗效。推拿作为保守疗法可以提早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CMT最常用的方法。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我们去解决,推拿操作的时间、力度、方法没有具体的规范标准,还需要更深入的探索与专研,这样才能为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