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乌梅与喘证临床表现相关性
2020-12-27孙佳文
孙佳文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0 引言
喘证是呼吸道常见疾病,以咳嗽、咳痰、喘气、胸闷反复发作为主症,基本病机是肺、脾、肾气虚与痰伏于肺。而喘必有诱因,不外乎风、寒、火、热、燥、湿几种外邪。乌梅是一味药食同源、极具开发潜力的中药材,其历史悠久,《本草拾遗》云:“乌梅生津,敛肺,平喘,去痰”。乌梅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过敏、抗病原微生物、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等作用。通过探讨乌梅与喘证临床表现相关性,为喘证诊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同时也为加强喘证临床疗效奠定基础。
1 乌梅主止咳
喘证见咳嗽之因众多。既有外感又有内伤,病机也有虚实之分。外感为六淫侵袭,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导致肺气宣降不利,上逆而咳;内伤为情志失调、久病体虚致使肺气上逆,宣降失职而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若脾气虚,母不养子,则肺气虚而咳;若肺脾久虚,肾气亦亏,摄纳失职,气逆于上则咳;若怒气伤肝,肝郁化火,肝火上逆,木火刑金,致肺宣发肃降失司,肺气上逆而咳;可见喘证致咳的根本病机是肺气上逆。
《本经》载“乌梅,味酸,平,主下气”,乌梅之降气作用,能缓肺气上逆而致咳;《本草求真》谓:“乌梅酸涩而温……入肺则收”,《本草纲目》言乌梅:“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乌梅味酸性温,酸主收敛,入肺经,敛肺止咳之功颇为显著,在临床也得到广泛运用。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运用一服散治疗外邪犯肺日久,造成的肺虚咳喘缠绵不愈,方中重用乌梅,能收敛肺气而止咳喘;清代名医刘鸿恩治顽固性咳嗽久不得止,凡属虚证者,多用金水六君子汤加乌梅或四物汤去川芍而重加乌梅,常奏奇效。咳嗽变异性哮喘亦归属于“喘证”范畴,其引起咳嗽症状主要是因为气道炎症使得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刺激近端气道部位的咳嗽受体,因此临床以慢性咳嗽为主,而很少出现喘息。陈林等[1]研究发现乌梅的核壳、种仁与净乌梅对小鼠均有明显镇咳之效,果肉却无法镇咳,具体阐明了乌梅主要发挥镇咳作用的部位为核壳和种仁。且有学者认为醋乌梅收敛固涩作用强于生乌梅,对肺虚久咳、兼有胃酸不足者尤为适宜[2]。
因此乌梅发挥止咳功效得益于其可敛肺气,且发挥镇咳的部位主要是核壳和种仁。
2 乌梅善平喘
喘证之临床表现自然少不了气喘,气喘之因有二:一者外感六淫之邪,邪引伏痰,痰随气升,痰气互结,壅阻气道,气道不利,肺气宣降失司,以致气喘不已;二者中医认为肾为气之根,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肺的呼吸离不开肾的纳气,肾气不足,纳气无权,久则气喘。哮喘也可归为“喘证”范畴,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气道炎症使得易感者对各种刺激因素具有气道高反应性,从而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缩窄,造成反复喘息,且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等诱发[3]。朱海燕[4]等认为肥大细胞脱颗粒产生的介质是造成过敏性疾病炎症反应的主因,而乌梅恰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抑制炎症产生,且从微观角度看与乌梅“酸性收敛”的作用相吻合。
虽说中医古籍中记载乌梅也有“去痰”(《本草拾遗》);“收肺气”(《用药心法》)之功,但关于直接记载乌梅平喘功效的古籍几乎没有,乌梅能平喘主要得益于它的现代药理学作用,同时也与喘证喘气的西医机制相吻合。其一,乌梅中所含的山柰酚-3-O-鼠李糖苷(KR)还使得其具有抗哮喘作用。Chung 等[5]研究发现,KR 能发挥抗炎和抗哮喘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哮喘模型小鼠的Th2 细胞因子和TNF-α 升高,从而有效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其二,乌梅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解痉平喘。其作用机理可能与5-羟甲基糖醛(5-HMF)有关。乌梅所含的蔗糖经加工炮制后可生成含有的Ca2+拮抗活性中的5-羟甲基糖醛[6],游离Ca2+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其三,乌梅的抗过敏机理或许与非特异性刺激生成的游离抗体中和侵入体内的过敏原[7]息息相关。
因此乌梅善平喘主要借助其抗过敏、抗炎、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等现代药理学作用,中医古籍中未明确记载。
3 乌梅司化痰
喘证出现咳痰的症状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脾虚无以运输精微,水湿内停,积湿生痰,上贮于肺,影响肺气升降;肾为水脏,肾阳虚失温煦则水泛为痰,阴虚生内热则灼津为痰,上干于肺;肺为贮痰之器,主通调水道,肺虚无以布散津液,痰湿均伏藏于肺,随肺气上逆发为咳痰。从古籍中,我们不难发现乌梅有很好的祛痰作用,《医宗必读》谓乌梅“清音祛痰涎”,《本草拾遗》称其“去痰,主疟瘴”,同时祛痰方中配伍乌梅早在隋唐时期就有应用,《千金方·卷十八》载14 枚乌梅“治胸中痰积热”的松萝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杏子汤方后也特别注明:“每服添乌梅一个煎服,其效尤验”。乌梅敛肺生津,其长于化痰,且乌梅敛肺却不敛痰、生津却不滋腻,不仅可佐制温燥以“减毒”,还可与其他化痰药相伍奏“相须”、“增效”之用。另乌梅补肝和胃,有调肝理脾而祛生痰之源之效。以上古方中记录的均表明古人治痰不避乌梅,可打破今人“乌梅有碍痰湿,故在一般情况下不用”[8]之论。
喘证是以症状命名的疾病,除相当于哮喘,也隶属于西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而它们咳痰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附着于呼吸道,产生炎症反应,粘膜充血水肿,导致粘液分泌增多,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浆液渗出。粘液、吸入的尘埃、组织坏死物混合形成痰液随咳嗽排出。现代研究表明乌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9]。
4 总结
综上所述,乌梅凭借其主止咳、善平喘、司化痰的功效以及其现代研究的药理作用在喘证的治疗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临床上喘证之咳嗽、咳痰、喘气,可单独出现也可交杂出现,由于不同机体的各种病理变化程度不同,因此临床表现也各异。若有显著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则以喘息为主;若以支气管黏膜肿胀为主,则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乌梅作为灵魂药物,无论其中医功效还是西医药理学作用都能针对治疗喘证症状。因此通过探讨乌梅与喘证临床表现相关性,可提高乌梅的使用效率,为乌梅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也为喘证诊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临床上乌梅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皮肤科的相关疾病,希望未来能继续探索乌梅的药理作用,以期能拓展治疗更多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