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
2020-12-27张诗涵
张诗涵
(长春中医药大学 护理院,吉林 长春)
1 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护理干预措施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非正常的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起病隐匿,伴随高误诊、漏诊率临床以左下肢多见,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血栓形成后,若不能及时诊断处理,将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有一些患者发生肺栓塞,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深静脉血栓主要表现为患肢酸胀、水肿、浅表静脉扩张或曲张、小腿下部皮肤颜色变深,严重者形成溃疡,目前由于各个医疗机构对深静脉血栓的认识的差异性导致治疗和护理上存在差异,关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面现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目前临床常用的且较有效的方法是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实施方法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知识宣教
对患者进行充分的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血栓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血液运动缓慢,粘稠度增高,血液呈高凝状态引起以及注意事项及危险因素,进而增加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对于有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如有吸烟饮酒等日常行为的患者,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刺激静脉收缩而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积极鼓励吸烟的患者戒烟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应积极指导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注意避免富含维生素K 的食物[1-3]。
1.2 密切监护病情
由于DVT 发病比较隐匿,初期常常不易发现,所以护理人员早期要密切关注患者好发生深静脉血栓部位的皮肤颜色、肌肉弹性,是否存在压痛,以及测量下肢的粗细,定期对患者进行相应的体位指导,一旦发现阳性体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4-5]。
1.3 心理健康教育
骨科大手术患者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多由于突发事件或病变引起,患者容易因多种突发变故导致心理变化,因此在进行相关健康教育以外,应多关注患者的心理动态,对有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应注意加强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疾病及手术的影响,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不安情绪、恐惧、焦虑等,此时护理工作人员应积极的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多做疏通,使患者放松,配合后续护理工作[6]。
1.4 穿弹力袜
通过利用外部压力来抵消深静脉中堵塞不通导致的压力,促进静脉的血流速度,根据2011 年《中国全科医学》《弹力袜预防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以及2014 年《长江大学学报》《医用弹力袜联合气压治疗仪预防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医用弹力袜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有国内外研究表明,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最初诊断深静脉血栓后尽早(1~3 周)穿弹力袜,能够有效缓解急性期的肿胀及疼痛状况[7-8]。
1.5 预防措施
间 歇 性 充 气 加 压 装 置(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Devices, IPCD)是临床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常用措施,其原理为泵压迫下肢静脉可显著的提高静脉血液的流速,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与传统的抗凝治疗相比,降低了因抗凝药物的使用,而引发的伤口渗出量增加、引流量增加以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同时也减少了出血的风险,并且可以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且作用快速。很好的解决了部分患者由于疼痛拒绝进行功能锻炼的问题,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已经形成的血栓不可以使用此种方法,在加压装置的驱使下可能会导致血栓的脱落从而可能带来更严重的不良后果[9]。
1.6 药物预防
有研究表明药物预防血栓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临床常使用抗血栓类的药物,常用药物有低分子肝素,但是长期使用可能造成骨质疏松。目前骨科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黄达肝葵钠、阿司匹林、华法林等。华法林一般不推荐作为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药物在临床上更多将其作为治疗用药,药物治疗目前是临床常用的预防血栓发生的方法,注意用药前要了解患者是否有出血性疾病[10-11]。
1.7 疼痛护理
在血栓形成以后,会急剧扩张患者的上游静脉,所以多为放射痛。因此,应首先对患者进行疼痛的评估,了解目前存在的疼痛程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护理方法,如转移注意力、放松、使用弹力袜等,由于疼痛会引起患者的一系列抗拒心理,影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康复训练,所以必要时可以根据医嘱采用适量的止痛药物。部分文献表明,通过中药的外敷治疗,能够有效的减轻DVT 患者的疼痛症状[12]。
1.8 长期卧床的患者护理
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同时注意防止压疮的形成。注意卧位的选择,休息时抬高患肢15°~30°,利于静脉回流,有效的减轻水肿症状。对于不能活动的患者,经常帮助进行被动运动,按摩患肢,由远至近,定时翻身。对可以活动的患者鼓励其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促进血液的循环,减少血液淤滞,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已经形成血栓不方便下床的患者,家属及其医护人员应协助其进行肢体的按摩和适当的热敷以促进血液的循环,经常按摩患肢,保持大便的通畅等,防止由于腹内压升高导致血栓的脱落[13]。
1.9 饮食护理
嘱患者低盐低脂丰富维生素,高纤维高蛋白饮食,禁止辛辣刺激性食物,低盐饮食可以降低水肿的发生,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蔬菜水果既能补充能量又能防止便秘的发生,无水肿的患者可以多喝水,从而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预防血栓的形成[14-16]。
1.10 高危人群预防护理
对过度肥胖、肾病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或血管内破有损伤以及血运速度慢的患者,应检查并指导患者使用降糖、降压药,纠正心脑血管异常状态。
2 小结
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患者常见的严重问题,多以长期卧床有关,主要原因是血液高凝以及循环受阻等原因,一旦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造成身体及精神上的折磨,随着国际医疗的进步,近年来取得预防治疗进展,对于护理方面,主要从护理角度出发,多为预见性护理,以预防为主,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近年来也出现多种护理方法,包括护理干预,早期护理预防,临床护理路径等多种护理方法。这些方法多有效降低了临床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是也有调研发现,我国存在缺少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以及部分护理人员深静脉血栓相关培训不足,以及多数医院缺乏相关的预防管理体系这些都是增加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加强培训,提高相关专业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教育技巧,操作技巧,确保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充分了解深静脉血栓,把握护理的重点,确保每一项的护理计划能够有效的实施,从而进一步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