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充气连接管/指示球囊故障中的应用
2020-12-27齐秀丽潘海龙通讯作者
齐秀丽,潘海龙*(通讯作者)
(1.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0;2. 扬州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0 引言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是临床工作中抢救危重患者的常见手段,而充气连接管/指示球囊有一定的概率发生故障,导致“无效”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最终导致抢救失败。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建立人工气道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而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护理的重要环节。多项文献研究表明: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 cmH2O(1 cmH2O=0.098 kPa),可以使气管导管固定在相应位置,保证人工气道的密闭性,从而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若气囊压力过低,导致口鼻腔分泌物及胃内容物反流入肺内,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若气囊压力过高可导致气管黏膜局部受压,引起局部缺血性损伤和组织坏死、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1-7]。但是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因医护人员操作不当,不慎将充气连接管剪断或折断;或者导管材质不好,指示球囊或充气连接管漏气;或者患者咬断或自行拔除充气连接管等现象,导致气囊压力无法维持在正常范围,影响患者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按常规处理,我们需要更换气管导管,但是在抢救危重患者时更换气管导管,可能导致患者再次发生生命危险,反复气管插管也会引起患者气道内膜损伤、喉痉挛、声门下狭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8-9]。本文就如何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充气连接管/指示球囊发生故障,通过运用将静脉留置针导管连接于充气连接管的方法,使充气连接管与气囊间保持密闭状态,来维持有效气囊压力(气囊压力正常范围25-30cmH2O),实现“有效”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1 方法
1.1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用物准备:密闭式静脉留置针1 个,专用气囊压力检测表1 个,胶布1 卷,10 mL 注射器1 个,10 mL 生理盐水1 支
1.2 处理方法。①查找漏气点,取10 mL 注射器抽取10 mL生理盐水,延指示球囊缓慢推注,查找漏水点;若为指示球囊漏水,可直接剪去指示球囊;若为充气连接管漏水,则在漏水点前端剪断充气连接管。若为充气连接管断裂,则无需进行该操作。②将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导管平行置入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充气连接管断端,待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导管完全置入后,退出钢针。③连接专用气囊压力检测表于静脉留置针正压阀,进行套囊充气及压力检测,调节气囊压力在30 cmH2O,夹闭单手夹,拧紧肝素帽,使静脉留置针处于密闭状态。④用胶布将静脉留置针延长管固定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的声门下吸引导管上。
2 结果
我院通过将废弃的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人为的破坏,在不同的部位将充气连接管剪断、模拟破裂或球囊损坏,将静脉留置针导管连接充气连接管,使充气连接管与指示球囊间保持密闭状态,再进行气囊充气、压力检测。经三十次体外实验,分别取1 h、2 h、3 h、4 h、5 h、6 h,进行气囊压力检测,测得气囊压力均保持在25-30cmH2O。在2017 年12月到2018 年12 月期间,我院共发生3 例指示球囊漏气,9例充气连接管故障,其中医护人员剪断气切套管的充气连接管1 例,固定气管插管盘带时折断充气连接管1 例,充气连接管漏气5 例,患者自行拔除充气连接管2 例,通过采取补救措施,均维持了有效的气囊压力,保证了患者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详见图1。
3 讨论
当气管导管的充气连接管/指示球囊发生故障,使用该方法能够迅速有效的恢复通气和氧和。该方法不同于冯黔灵[10],王保瑞[11],张丽[12]等采取的气囊漏气补救方法。与冯黔灵采取的不断向气囊注射空气以充盈气囊方法相比,将静脉留置针导管连接于充气连接管的方法可明确气囊压力的多少及是否持续维持在有效范围内。与王保瑞采取的补救方法相比,此法操作过程相对简单,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该操作,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与张丽等采取的补救方法相比,此法没有再次穿破气囊管及针刺伤危险、不存在医源性感染的风险。因此,将静脉留置针导管连接于充气连接管的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简易,安全性高,既避免了重新置管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及生命风险,也避免了重新置管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及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同时避免了医患纠纷的发生,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