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技术与理念变革的高校智慧型图书馆建设研究

2020-12-26敬利平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34期
关键词:智慧型文献智慧

敬利平

(河南工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运用的泛化与深入,社会生活诸领域信息技术的融入程度不断加强,通过再造传统行业,并使之与互联网进行结合,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产生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人才作为有力支撑,高校扮演着人才培养基地与摇篮的角色,高校图书馆除了具有收集、整理、传播、收藏文献的基本功能,更在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研究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互联网和电子阅读越来越普及,师生片段型知识查阅、碎片化阅读、随机性访问、全天候需求、创新领域交叉互联的多重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更需要把握“互联网+”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改革原有的服务模式,对服务渠通道、服务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完善各项服务措施,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更具需求针对性的高价值数字资源,真正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智慧化。

高校智慧型图书馆延伸和拓展传统图书馆服务的时空边界,通过在管理与服务中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从传统的文献馆藏借阅模式逐步转变为基于读者需求、信息知识加工集成为主的智慧化服务模式。

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智慧型服务建设之路,打破原有的资源配置形式,改变原有的服务模式,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效率、服务范围,更好地服务社会与教科研需要,极具研究的必要和重大价值。

1 研究现状

基于知网数据库,采用主题检索模式,关于智慧图书馆、高校智慧图书馆研究的基本趋势如图1—2所示(截至2020年10月)。

图1 智慧图书馆研究趋势

图2 高校智慧型图书馆研究趋势

可以看出,关于智慧型图书馆的研究基本上是从2009年开始的,2011年左右相关研究成果呈现出快速递增的趋势,研究的热度逐年升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这一领域并不断深入研究。关于智慧型图书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若干领域。

(1)智慧型图书馆定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张延贤等(2013)、王世伟(2017)、黄辉(2014)、贾双双(2016)、刘宝瑞(2017)、周玲元等(2017)、王维秋(2017)、陈进等(2018),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智慧型图书馆进行了界定。

(2)智慧图书馆构成要素。初景利(2018)、秦殿启(2016)、王家玲(2017)分别从不同视角提出了构建智慧图书馆的要素。

(3)智慧图书馆特征。目前对智慧图书馆特征研究尚处于概念探讨阶段,如谢芳(2014)、胡海燕(2014)、黄辉(2014)、尹克勤(2017)、曾子明(2015)等分别提出了不同观点。

(4)智慧图书馆技术和实践应用。智慧图书馆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如王黎(2014)、黄辉(2014)、沈奎林(2016)、秦格辉(2014)、刘喜球(2015)等主要关注各种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刘素清等(2012)、沈奎林(2015)、孙学钢(2017)等学者分别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实践案例研究。

从研究成果的数量上分析,高校智慧型图书馆研究成果总量少,说明并未引起太多学者的关注,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智慧型图书馆的界定、特征等描述性研究和少量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上,对于如何构建高校智慧型图书馆的方案及认识尚不一致,仍在摸索之中。

综上所述,从已有研究来看,当前高校智慧型图书馆建设研究存在以下的不足:(1)涉及学科众多,定义尚未统一,不利于研究语境的一致和研究的深入展开;(2)推行高校尚属于摸石头过河,整体上看缺乏有效的建设实施路径可供借鉴;(3)高校智慧型图书馆建设中涉及技术、馆员、资源、用户、流程、管理等多个要素,如何进行资源整合、精准智慧型知识服务尚未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2 高校图书馆智慧化转型过程中的问题

2.1 传统文献资源存储模式不足日益突出

传统图书文献等一般体现为纸质、光盘等有形媒介,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存在资源利用上的时空排他性,即某一特定时间只能被借阅者所使用或阅读;其次是边际成本的递升性,有形的文献资源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如遗失、破损等情况,并且随着馆藏文献的增多、借阅率的提高,这一情况会愈加突出,这大大削弱了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提高了图书的维护成本、重置成本。再次,大量的有形图书与储存媒介,在传统借阅模式下,不仅对存储空间有巨大的需求,同时,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水准往往意味着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服务支撑。

2.2 高校智慧型图书馆研究理论与实践存在显著背离

理论与实践“两张皮”式的背离是各个高校图书馆升级的资金、政策及学校重视的差异和理论研究的脱离现实导致的。从高校智慧型图书馆的理论研究方面看,该领域与其他领域相比,一方面是起步时间较晚,相关的研究数量和研究深度不足,关注的学者较少,研究引起各高校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另一方面,学者们进行的理论研究基于对策完整性等考虑,结论中一般构建理想化的模型或者一揽子建议,就实际而言,各个高校图书馆按图索骥式操作的可行性并不高。从高校智慧型图书馆的实践角度看,高校图书馆在智慧化转型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有益尝试。但更多是在设备的更新换代、建立文献数据库、业务可视化等领域的实践,部分传统人工的操作换成了机器扫描、网络或鼠标式操作而已,与“智慧型图书馆”的根本内涵还有较大的差距。

2.3 高校图书馆智慧化转型规划视野狭窄,局限于单一图书馆业务的改造

高校图书馆智慧化转型需要整体规划,以满足文献服务、人才培养、师生科研及碎片化知识查阅等全天候、动态化的需求,而这些需求的满足不仅需要打通传统图书馆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还需要跨部门、跨专业、跨校、跨时空等进行整体谋划,各个高校对这一问题缺乏强有力的协调与保障机制,导致了部分高校“心有余而力不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局限于图书馆业务流程或部分模块进行片段性的升级改造。

2.4 高校图书馆智慧化转型中平台建设、业务数据对接、跨校或馆际合作中标准不统一

高校图书馆从传统模式向智慧型图书馆演进,要从被动的服务提供转向主动的知识供应,从文献的保管者转变成知识生产与深度挖掘的助力者,从各个高校“信息孤岛”式的独立运作变成知识网络体系,这一过程不是传统图书馆的简单升级改造,是对图书馆运作模式的重构和再造,是“推倒重来”。这一过程的背后是平台建设、馆际对接、跨专业信息需求的动态捕捉、业务数据标准化,大量的数据和标准需要制定和统一,这也是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突出瓶颈之一。

2.5 高校智慧型图书馆对馆员技术素养的高要求与当前现状的矛盾突出

高校智慧型图书馆是一种全新的知识服务运作模式,脱胎于传统图书馆但又有着巨大的不同。传统高校图书馆因为业务技术含量不高,在某些高校被认为是安排教师家属的“清闲”之地,这造成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学历、专业等不一定对口,专业技术能力也值得商榷;而智慧型图书馆基于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要求图书馆从业人员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这对图书馆从业人员提出了挑战[1]。

3 高校智慧型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智能化、云服务等新技术背景下,迎合时代需要,进行转型和智慧化建设,为高校师生与社会提供更便利、快捷的知识供应与服务支持是图书馆的立足之本和应有之义。高校智慧型图书馆建设基本上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3.1 图书文献资源存储从有形转向无形

社会进步,技术革新,新发明、新理论、新领域、新学科不断涌现,高校的科研工作者对于信息获取的时效性、便利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智慧型图书馆建设可以推动图书馆馆藏从有形的纸质图书向数字化资源更迭,一方面图书馆的空间可以节省下来存储更具价值的典籍文献,另一方面也便于文献的保存和维护,更便于师生的检索和跨时空借阅。

3.2 图书馆文献服务由传统人工模式转向全领域智能化管理

高校智慧型图书馆建设一方面通过对传统图书馆流程的数字化模拟和改造,通过信息化改造后,可以对图书资料的采购、编码、分类、加工、推送、展示、归档等进行规范化、智能化操作[2]。不仅能够自动快速判断资源类型、数量、重复程度等,也可以大量减少人员的需求。传统的入馆人员数、频率、比率及文献流通等情况可以自动进行计数统计,快速生成可视化报表,这对于图书馆改变服务策略,调整数字化文献的结构,优化信息推送和精选信息服务内容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助力作用;图书从采编、加工、上架、推送、查询、使用的数字化、网络化,再加上内容的数字化,也能够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3.3 促进馆际标准化对接

高校图书馆之间存在着良好的馆际交流和互动,尤其是跨国界的馆际互动和交流对于促进学术交流、知识流动、驱动创新等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智慧型图书馆建设可以推动馆际数字化资源标准的统一,从而促进馆际更好交流和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品质。

3.4 实现图书馆的精准化服务

高校师生除了文献阅读、信息查询等基本的需求外,还有大量的科研需要;其次是高校人才培养更多地转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两个趋势导致图书馆的功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一是要满足师生科研方面对于特定领域的趋势追踪和热点研判,在海量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大数据提炼、分析,找出有价值的研究热点,并对重要文献等进行推送;二是要满足师生在创业创新领域的需求,找出可能创新创业的领域与方案预判。高校智慧型图书馆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实现精准化服务成为可能和必然。

4 高校智慧型图书馆构建路径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要实现高校智慧型图书馆的建设,可以考虑以下基本路径。

4.1 理念转型

传统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模式、服务时效等基本条件已发生改变,基于纸质媒介、固定场所、有时空制约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高校教学、科研、社会知识服务、校际对接等客观需求的变化,高校图书馆必须基于互联网、大数据、资源共享、精准智慧型知识服务等基本理念进行智慧化转型[3]。

4.2 硬件建设

智慧图书馆应该由物质空间、前沿技术、个性化服务组成[4]。作为新型图书馆,智慧型图书馆拥有相当数量的纸质资源、数字资源,而数字资源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既包括馆藏资源的网络化,又需要智能化设备,如电子阅读机、智能门禁、自动借还书等基础设施。

4.3 软件建设

明显的交互性与集成性是现代信息流动方式的基本特点,高校智慧型图书馆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服务模式创新,如采用移动图书馆拓展搜索服务,提供如图片、音视频、文本、网页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并可以开发信息定制功能,使服务更加个性化。这些服务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数据库开发、软件与应用开发等相关的技术支持。

4.4 人员建设

高校智慧型图书馆的正常运转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团队,进行技术保障、数据管理、平台维护、资源优化、安全保障等工作。在现阶段,由于智慧型图书馆的运作模式和传统图书馆相比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很多技术、方案尚不成熟,因此,高校智慧型图书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技术服务,消除安全隐患,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这就需要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进行招聘选拔、培训培养等人员建设工作[5]。

猜你喜欢

智慧型文献智慧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高速公路智慧型收费亭浅谈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智慧型高中英语教学探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智慧型高速公路营运分析平台研究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