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疗法在情感障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2020-12-26唐可忻张云晓杨小渝周彦伶综述廖慧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3期
关键词:音乐疗法康复精神

唐可忻,张云晓,杨小渝,周彦伶,综述,廖慧玲

(西南医科大学,四川 泸州)

0 引言

音乐治疗学是一门涉及医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边缘交叉学科。在我国古代,音乐疗法和中医理论是相互关联并被拿来相互比较的,它们是我国古代人们提高自我修养和休闲娱乐的方式,并且也是用来延长自身寿命及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基础。

现有的研究表明,音乐疗法可使精神疾病患者重新建立起他们新的感情活动,提高患者的沟通能力,增加其对周遭事物的兴趣程度,改善其与人的交往能力,激励其行为活动等。除此之外,音乐疗法还能调节人的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等人体系统的生理功能。现在对已有的有关音乐疗法治疗各类精神疾病的实验综述如下。

情感障碍是一类精神卫生问题,它是以情感间歇性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的临床表现,伴有思维的奔逸或者迟缓,精神的运动性兴奋或者抑制,躁狂状态时患者会心境高扬,与他的所处境遇不相协调,有时突然兴高采烈,也容易焦虑、激动、被激怒。更有甚者还会表现出与其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抑郁状态时病人会感到心情不佳、苦恼、甚至从忧伤演变成悲观、绝望,无法愉悦,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下等,更甚者会出现自杀倾向与行为,病情呈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现对已有的音乐疗法治疗各种精神类疾病的实验综述如下。

1 中外学者对音乐疗法治疗情感障碍研究的发展历史

1.1 中国学者对音乐疗法治疗情感障碍研究的发展历史

音乐治疗疗法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了医学、心理学和物理学等多个学科[1]。在中国,在《黄帝内经》一书中,五音就被引入了医学领域,五音与人体的关系也被清楚详细地记录下来。根据阴阳关系理论,五个器官(肝、心、脾、肺、肾),五个音调(角、徵、宫、商、羽)以及人体的有机结合的客观对应关系的五个情绪(怒、喜、思、忧、恐)创建“五音调疗法”。而在《黄帝内经》之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家也从当时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一些音乐和舞蹈行为,认为他们具有保健和治疗的意义。《黄帝内经》中宫、商、角、徵、羽五个声频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这同时也符合物理声学的规律。

1.1.1 音乐疗法治疗台湾青少年抑郁症人群的实验[2]

一些研究人员对台湾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的71名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表明,接受角、徵、宫、商、羽五行音乐治疗的青少年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有学者认为音乐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症状,但还需要一些更高的素质。定量实验表明,音乐对抑郁症有更为全面的影响。我国音乐治疗的临床研究和临床治疗起步较晚,音乐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大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

1.1.2 音乐疗法治疗抑郁性精神病人群的实验

1998年,实验对比设立了作为对照组的患者坚持原抑郁性精神病药物康复治疗和传统的管理方法,还设立了作为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附加聆听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结果显示,1周后观察组患者超过八成对自己的疾病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入睡状况较好,心里的负担也较为减轻,可以证明:音乐对心理的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抑郁症类型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和体系。

1.1.3 音乐疗法治疗精神病人心理康复中的实验

2018年,实验对比了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和音乐疗法治疗精神心理康复的治疗组的效果,结果显示,进行了音乐疗法的治疗组在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优于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包括患者的心理的状态、睡眠的质量和生活的品质等等,所以能够得出:音乐疗法对治疗和康复精神、心理方面障碍的患者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较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情志,有效地改善了他们的症状和恢复他们的社会功能。

1.2 外国学者对音乐疗法治疗情感障碍的发展历史

其他国家,例如在4000年前的古印度,就有人利用音乐为患病的人减轻疾病带来的疼痛;而在古埃及,则有人通过吟唱歌曲来帮助产妇减轻分娩中的疼痛;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著作中也有过关于用音乐来辅助治疗的记载。

音乐疗法治疗士兵精神疾病:音乐疗法在19世纪中期也曾风靡整个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环境极其恶劣。美国军队的医院里,伤残的士兵大多患有各种精神类的疾病,医务人员也会在诊治过程中辅以音乐来更好地进行治疗。在整个过程中音乐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被更多人了解、熟知并加以推广应用。到目前为止,美国用音乐辅助治疗的体系是最健全也是最完整的国家。世界上最具有权威性的关于用音乐治疗的学术机构是建立于美国的美国音乐治疗协会(American Music Therapy Association,AMTA),而且该协会的成立也标志着“音乐治疗学”这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

2 音乐疗法治疗精神类疾病的现状分析

2.1 音乐疗法治疗强迫症[3]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的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类疾病。它可以改变病人的行为和情绪状态。强迫症患者大多症状特征明显,并且极易复发。选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32例强迫症患者,排除各种其他特殊病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有1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音乐治疗。清晰、协调能力强。实验结果表明,音乐辅助治疗能提高帕罗西汀药物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帕罗西汀的效果。

2.2 音乐疗法治疗睡眠障碍症[4]

睡眠障碍是指患者睡眠时间过少或睡眠质量差的临床症状。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入睡困难,早醒和浅睡。刘晓静等人在台湾某城市招募了86名五年级小学生,他们被随机地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中午休息和晚上睡觉时进行45分钟的熊德音乐放松。实验持续了三个星期。结果表明,实验组不仅睡眠时间长,而且睡眠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李云等选取94名有失眠症状但不符合失眠症状诊断标准的大学生,随机分为三组。其中一组是音乐组,晚上睡觉后听45分钟的放松音乐;一组是故事组,晚上睡觉后听45分钟;一组是空白对照组,也就是不给予任何干预。在三组经过3周的干预后,发现音乐组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无干预组和故事组。结果表明,放松的音乐应该是一种有效干预年轻人睡眠的方法。周来等人选取了60~83岁之间的老年人,把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晚睡觉之前听45分钟舒缓的音乐,而对照组则不接受任何干预。通过三周的实验,我们发现实验组的睡眠质量明显较好,睡眠时间较长,睡眠潜伏期较短,睡眠效率较高,白天功能损害较小。上述研究结果显示,音乐疗法治疗睡眠障碍症具有明显效果。

2.3 音乐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5]

精神分裂症相较于其他精神类疾病发病更加急性,病程也更加迅速。临床症状主要是思想内容荒谬怪异,令人不可思议,除患者自身外,其他人无法理解。关联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语言是分散的。吕捷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阿立哌唑联合音乐疗法进行治疗,对精神类疾病患者应用音乐疗法也是临床上的一种新方法,主要将音乐作为一种辅助的治疗手段用于患者关于情绪的释放,使患者能够根据音乐的变化释放紧张的情绪,打破自身对外界的精神屏障,更好的回归社会,研究表明这种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使患者的心灵得到治愈,减轻症状,促进康复。闫宏锋等运用奥尔夫音乐疗法和奥尔夫器乐即兴音乐疗法,通过采用动作、说话、唱歌、演奏等渐进、丰富、生动、即兴的音乐形式,来培养精神障碍患者的特殊需要。在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的特殊音乐教育康复过程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通过各种乐器、有节奏的动作和音乐剧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从而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改善行为退缩。结果表明奥尔夫音乐疗法和奥尔夫器乐即兴音乐疗法能激发潜能,恢复个体功能,使患者达到更好的身心统一,最终通过患者的康复改善生活状况。刘芳峰等经过8周的自我和经验类型的音乐治疗,发现音乐治疗患者生活环境改变后,通过接受式音乐活动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变思维方式,具有阳光心态,耐受性增强,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减少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自我和谐程度。邓玛莉等选取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精神病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及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6周音乐治疗,结果显示,开展音乐治疗对减轻封闭病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感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综合上述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有一定程度的帮助,提高了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十分显著。

2.4 音乐疗法治疗自闭症[6]

自闭症经常发生在婴儿和幼儿身上。其主要的表现为交际障碍、语言障碍、行为刻板重复。在智力发展上,患有自闭症的儿童通常有一些问题。他们的智力发展比正常儿童慢,自闭症在男孩中更为常见。张焱在临床研究中通过对1位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治疗6个月,发现该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他的情绪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其主要运用了将音乐治疗与应用行为分析、结构化教育巧妙结合起来的方法。另外,马凌云也对10位自闭症儿童进行了音乐疗法干预治疗,3个月后,他发现案例的语言和社交能力都有显著地提高。除此之外,金野通过对1位自闭症儿童进行个体干预与集体干预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可视化音乐,治疗一个月后发现个案的不良情绪行为与适宜行为均得到改善与增加。综上,无论是单独采用音乐治疗,还是采用音乐治疗与其他疗法相结合的治疗,结果皆显示音乐疗法对治疗自闭症患者的干预均有较好的疗效。

2.5 音乐疗法治疗恐惧症

恐惧症表现为会对某些特定的事物以及境遇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同时由于患者知道这种心理的异常却不能控制自己,常常还伴有焦虑情绪。会出现呼吸急促,头晕恶心,四肢麻木,冷热交替,心悸,哆嗦,窒息感等具体表现。苏琳在进行恐惧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时在系统脱敏的放松阶段播放放松音乐,以及看具体情况进行即兴演奏。具体做法是在放松训练中配以放松音乐,在播放音乐的环境下指导病人放松肌肉,以及在系统脱敏中病人出现焦虑紧张时停止想象,并在音乐中引导病人进行肌肉放松,完全放松后再继续想象。结果是音乐的加入让病人更容易进入深层的放松。曾垦等针对牙科恐惧症中音乐疗法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利用患者手机和耳机令其聆听2分钟事先发过去的音乐后进行无痛治疗直到治疗结束,并在音乐治疗前后将患者对牙科治疗的接受情况进行收集和比较。其中音乐素材选自古典音乐。结果大多数经音乐治疗后的患者都愿意接受牙科治疗,由此可见音乐治疗对牙科恐惧症患者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最终结果表明,音乐疗法对于治疗恐惧症具有显著疗效。

2.6 音乐疗法治疗老年痴呆

在老年人常患的各种痴呆综合征中,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记忆障碍、认知障碍、执行障碍等是它的主要表现。病情严重时会损坏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能力,但是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探明,所以目前并没有特效药。崔艳等联系了西安市民政局下属的公助民办3所养老机构,选取了其中中老年痴呆前期患者64例,按单位把他们随机分为儿歌习唱组、中医五调组、对照组。实验在干预前后采用了西方失语成套测验法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对痴呆前期老人的认知功能和语言能力进行了评估,最后发现儿歌习唱组治疗效果显著。Gerdner L等人在1993年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身上用美国音乐治疗协会(AAMT)推荐的大自然音乐系列作为实验素材进行音乐治疗,结果接受治疗后的患者在认知功能、日常行为能力上都得到了改善。Karlsson I在2000年选取了20位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进行音乐治疗,期间选用了患者熟悉喜爱的歌曲,同患者进行与其相关的话题讨论。结果表明通过音乐治疗,患者的抑郁指数降低了。王世揩等人在2013年更具患者个人经历等具体情况选择歌曲作为素材,在引导哼唱和进行教唱后,鼓励患者上台表演。并使用量表在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在语言复述、地点定向等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总结上述研究,可见音乐疗法对老性痴呆确实有良好疗效。

2.7 音乐疗法在精神心理康复中的疗效应用[7]

心理康复是综合康复的措施和内容。在心理学的指导下,通过对残疾人的心理诊断,治疗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认知功能,情绪障碍和不良行为,使残疾的正确治疗及达到其最大程度的自尊,自信,自我完善,自立。梁敏等在广东省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了精神与心理障碍类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音乐疗法,治疗过程中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最终治疗结束,治疗组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故而得出音乐疗法在精神心理康复中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精神与心理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余瑾等在讲座中探究了音乐治疗及其在精神心理康复中的应用,提出了把握音乐的精神心理效应这一核心,在深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基础之上,将医学与专业音乐研究机构合作,发挥中国特色,开发有针对性的功能型音乐产品,故而增加音乐治疗在精神心理康复中的应用可行性,提高康复效果。结合上述实验及研究,音乐疗法在精神心理康复中有着不可估量的显著疗效。

3 趋势预测

在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的现代,医疗服务不再是简单的把病人治愈,病人们对更高质量的生活的需求在日益增长。而音乐治疗的优点十分明显,相比传统的药物治疗,它无害无创无副作用无刺激性,不论是从中医学的角度还是现代西医中的相关研究都论证了它具有的一定积极疗效。

3.1 音乐治疗向专业人材推广

首先,越来越先进的仪器已经研发出来,未来的音乐疗法很有可能和精细的仪器相结合,使治疗效果更具可视性和灵活可控性。更专业更先进的仪器将被研发和投入使用。早至1986年的时候,就已经有原子力显微镜(AFM)可以检测低噪声环境中的局部纳米运动,和心肌细胞在0.05~0.4Hz范围的自发跳动动作[1]。就近年来的发展来说,一些针对特殊群体的音乐治疗辅具也渐渐开发出来,将音乐治疗向专业人材譬如软件开发人材和机械设计制造人材等推广,实现学科交叉,是有利于行业技术发展和推广的。

3.2 音乐治疗向便携性推广

和移动医疗,远程医疗这样弱化了医院地理空间位置的医疗概念联系起来,音乐疗法更是有十足的可能性,不限于时间地点,不必到医院,利用多媒体设备或者一个手机软件向越来越便携性的方向发展。这样“可携带”的方式或许将是此疗法受人喜爱,更易接受的优势所在。在这种情况下对仪器和医生场地的需求和其他传统医疗方式相比都大大减少,减轻了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

3.3 音乐治疗向更广大群体推广

除了运用在有心理疾病的人群上,音乐疗法靠着它对人们的积极影响力还可以向更多接受其他治疗的人群推广。比如,对治疗的抵触最常出现在老年人和儿童群体中,该患者群体情绪不稳定不配合治疗的可能性大,将音乐疗法作为辅助治疗,以其对情绪的积极影响可帮助患者更易接受以其他治疗手段为主的传统治疗方式。据此,音乐疗法可能会在养老院、儿科病房等地方得到发展和推广,针对特定年龄段群体的治疗方针也有待开发。其次,除了治病,此疗法同样可以用于预防。而音乐作为和枸杞一样日常的东西,音乐疗法未必不可加入养生大军,听听音乐,喝杯枸杞茶,将音乐疗法融入日常养生,用音乐疗法预防精神疾病。

4 小结

音乐疗法不仅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还能通过与其他治疗手段的结合提升整个医疗的综合质量。但是,虽然在临床上的各种成果已经证实了音乐疗法的一定疗效,此法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没有得到推广,这其中一方面有经济的原因,一方面也有音乐疗法机制方面的研究仍显匮乏的因素。就1986年便已有的原子力显微镜来看,从更客观更科学的角度进一步了解音乐疗法作用的机制是大有可为的。当对音乐疗法机制的研究更加微观,相关的设施有了长足的进步,音乐疗法才更能得到医疗机构和病人的信任。

猜你喜欢

音乐疗法康复精神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艾灸、穴位贴敷联合五行音乐疗法防治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音乐疗法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虎虎生威见精神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