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追溯系统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环节质量中的应用进展

2020-12-26谭敏玲何翠玲黄燕华谢明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3期
关键词:内镜消毒医院

谭敏玲,何翠玲,黄燕华,谢明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广西 贵港)

0 引言

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迅猛发展,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1]。消化内镜(以下简称为内镜)作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侵入性操作诊疗器械,其构造精细、材料特殊、管道细长,而诊疗使用后的内镜清洗消毒不彻底将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甚至暴发,因此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效果也越来越备受关注[2-3]。通过引进设备(RFID)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采用无线识别技术采集每例诊疗使用后的内镜清洗消毒信息及相对应患者的信息进行记录,内镜使用的情况与患者的信息达到有效的可追溯性。

1 内镜相关感染的现状

消化内镜作为诊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接触患者的皮肤、黏膜、体液,在患者和操作者之间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患者的感染主要是由于消化内镜器械清洗消毒不彻底,残留有唾液、胃镜、体液及微生物等;内镜操作者的感染主要是操作者皮肤有伤口或者操作时被患者体液、血液污染等[4-5]。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内镜消毒不完善而导致的细菌、病毒传播感染的病例并不少见。201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医院中大约15%的内窥镜在使用后的处理中未能达到清洁标准,其中十二指肠的污染率高达30%[6]。所以因内镜清洗消毒不彻底而引起的感染不容忽视。

2 内镜清洗消毒的重要性

在内镜诊疗过程中,分泌物易反流至内镜管腔中,致病菌就会存在于内镜管腔与患者消化道之间,增加患者感染风险[7]。高质量对使用后的内镜进行清洗消毒可降低因内镜诊疗引起的交叉感染,然而防止内镜致病菌传播的最佳措施是严格遵循WS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洗消设备厂家使用说明、消毒液使用标准要求,且要确保清洗消毒的效果才能起到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的作用。

3 信息追溯系统的相关概况

信息追溯系统组成部分是:内镜和工作人员专属标签、RFID阅读器、数据通信平台、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内镜清洗消毒追踪系统运行结合清洗消毒规范和RFID技术的特性,每个内镜有专属的RFID标签,并在每一个清洗消毒槽位上安装RFID阅读器,每个配合护士和清洗消毒操作人员都有自己的RFID员工卡,每一步操作前用RFID阅读器读取标签信息,用来记录清洗消毒时操作人员、内镜编号和清洗消毒操作时间等信息,通过监控平台把相应的数据传至医院数据库。具有实时监控和可追溯功能,对追溯医院相关感染调查起到重要作用。

4 信息追溯系统在内镜清洗消毒环节质量中的应用

4.1 内镜使用的信息登记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应记录内镜的使用及清洗消毒情况,包括:诊疗日期、患者信息、内镜编号、清洗消毒的起止时间及操作者等[8]。随着消化内镜技术诊疗项目的开展,医院每年的内镜诊疗量均处于增长状态,采用人工记录的方法对于人力资源成本和时间成本支出都很高,既不能保证记录的信息完整性又不能长久保存纸质版的记录,对于需要快速查询内镜使用信息时更是难上加难。信息追溯技术系统对于内镜使用后的信息记录在操作上简便快捷,减少清洗人员手工记录的工作量,能实时收集内镜清洗、消毒和使用过程中的全部数据,方便查询。系统有自动预警提醒,对不常用的内镜存在过期现象或清洗消毒步骤人为跳跃处理均有语音有提醒功能,有效地确保了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内镜应用的信息记录自动保存,可与医院信息系统达到资源共享,医院感染管理控制部门可进行实时监控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4.2 清洗消毒流程环节的监控

4.2.1 工作人员培训与监督

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医源性感染的传播与预防等知识的培训[9],同时对因内镜的清洗消毒而引发感染的相关案例、法律责任等进行普及教育,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依从性[10],将内镜清洗与消毒的规范化操作变成自觉性行为,因为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取决于清洗消毒人员对设备结构和功能的全面了解,熟知感染风险和清洗消毒每个步骤的重要性。成立内镜中心质控小组,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重点是对各环节细节的把控[11],消毒隔离执行情况等,并对所有的清洗消毒检测记录进行不定期的核查,查阅电脑数据,督查每月内镜中心开展诊疗工作的整体质量,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反馈、分析与整改,从而起到提高内镜中心整体服务水平,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4.2.2 严格执行清洗消毒流程

内镜配合护士或技师使用内镜前扫描内镜ID卡片,患者开始检查,系统开始记录使用开始时间,数据库自动添加相关信息包括患者ID号、内镜ID号、操作医师和护士,操作结束后扫描内镜ID卡片,内镜信息自动更新为待清洗消毒状态。床旁预处理后的内镜送至洗消间,洗消人员扫描个人ID卡后对内镜进行手工的清洗消毒,依次通过4次扫描及计时完成内镜的清洗、漂洗、消毒、终末漂洗及干燥。全自动机器则只需将污染内镜放入机器,在洗消前和结束洗消过程后,通过RFID阅读器扫描内镜DI号,清洗消毒全程将自动记录内镜的清洗、漂洗、消毒、终末漂洗及干燥每一步具体时间并向数据库中添加新纪录。监控器能准确记录之前阶段所用的时间并更新内镜的当前状态。无论采用手工,还是全自动洗消机来进行内镜的清洗消毒,全部的流程都将记录每个步骤的操作时间及操作具体人员[16]。由于该系统清洗消毒的步骤是实时记录,不可跳跃性及不可逆转,从而提高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保障安全。

4.2.3 清洗消毒质量的监控

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庞华兰等[18]指出加强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可使用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下降至2%。内镜诊疗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有:(1)清洗消毒人员省略操作流程;(2)消毒剂浓度不够和消毒时间不足;(3)对特殊孔道清洗不干净;(4)内镜腔道干燥彻底;(5)部分医院直接使用自来水漂洗,存在再次污染;(6)细菌生物膜在内镜腔道内形成[12-15];所以内镜清洗消毒后应该进行质量检测,由内镜质控小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监控,包括目测检查、蛋白残留测定、ATP生物荧光测定、生物学监测等。刘明秀[17]报道利用内镜清洗消毒追溯系统进行质量管理,通过追溯记录发现存在不规范清洗消毒操作行为,采取现场督查,发现不规范清洗消毒操作流程并进行持续改进。

4.3 信息查询与追溯

查询所有内镜使用的历史记录,进行搜索时内镜当前状态及所有相关的历史记录将显示,通过提供所有的历史记录以及相关细节。内容包括查询内镜的使用情况、清洗消毒情况、登记统计各内镜使用量、使用率和同期对比等,以及追溯内镜清洗消毒情况等。通过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追溯管理,其内镜清洗消毒全程记录具有可追溯性[19]。

5 小结

信息追溯系统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明显提高内镜清洗消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0]。每条内镜可以判断其当前使用的状态或处于已消毒状态,确保给予患者使用的内镜是安全的。通过搜索终端信息进行追溯,检验每位操作人员是否按照规范的操作进行内镜清洗消毒,实现内镜清洗消毒流程规范化操作,强化了环节质量得到有效管控并取得成效,对整个内镜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均有提高。降低内镜洗消人员的管理成本,

系统的应用减少记录及流程的人工干预,有效避免虚假的记录,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提升[21],还提高了内镜清洗消毒及使用的可追溯性,对内镜清洗消毒全程进行质量追溯管理,在患者发生感染时可及时追溯,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重要的举证依据。

猜你喜欢

内镜消毒医院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