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发荣教授治疗糖尿病(消渴病)的经验探讨

2020-12-26廖婷婷方威刘欢林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4期
关键词:症候通络病机

廖婷婷,方威,刘欢,林垦

(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四川 成都;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3.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四川 成都;4.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四川 成都)

0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攀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2.8%,仅中国大陆糖尿病患者总数估计就有1.298 亿[1]。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已成为全世界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张发荣教授是中医内分泌专家,博士生导师,首届全国名中医,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在内分泌教学、医疗、科研方面具有众多成果,尤其在糖尿病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在理论认识和治法方药上,常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经过长期的探索,张发荣教授有不少卓有见识的主张。本人有幸跟师学习,兹就笔者跟师学习所得, 总结如下。

1 对糖尿病病因的认识

糖尿病在中医有“消渴”、“消瘅”、“脾瘅”等称谓,对于病因也有众多记载,多描述为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灵枢·五变篇》记载道:“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临证指南医案·三消》:“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结合临床观察,张发荣教授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与先天禀赋及后天环境有关。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先天失于濡养,脾肾亏虚,心境愁郁,燥热内生,而至气阴两虚,加之后天不重调护,饮食不节,起居无常,不必寒暑,从而导致内生邪气,湿热中满,邪气损伤经络、脏腑,入里化热,损伤阴液,终致消渴。简言之,张发荣教授认为糖尿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综合导致的,基于上工治未病,临床上应注重四诊合参,弄清患者发病本质,对患者展开科普教育,防止患者不尊医嘱,导致疾病发展蔓延。

2 对糖尿病病机的认识

2.1 气阴两虚,阴损及阳

张发荣教授认为,糖尿病的发病缘于人体阴阳气血平衡状态的破坏,因此对糖尿病的病机应首先从“阴阳”着手,阴阳辩证也是八纲辨证的总纲,《黄帝内经》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在糖尿病的病机认识上亦尤为重要。张老认为糖尿病患者多起病隐匿,病情错综复杂,然而病机根本为气阴两虚且贯穿糖尿病的始终,病人常表现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咽干燥,大便不调,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等气阴亏虚症候。若患者病程较长,燥热煎灼阴液较长,阴虚不能化气,气阴耗伤日久,气血化生无缘,阳气不能滋生,导致阴损及阳,病人常表现出精神不振,少气懒言,纳呆食少,面色黧黑,身体中满,畏寒怕冷,夜尿频数,舌体胖大,舌质淡白,苔多厚腻等表现,张教授认为此时的病机是“气阴两虚,阴损及阳”,不可独执益气养阴一法,而是分清阴阳,把握主次。

2.2 久病多瘀,久病入络

中医有久病多瘀、久病入络之说,从临床观察确实如此,久患消渴之人往往舌色紫暗或舌有瘀点、瘀斑甚至口唇发绀。消渴日久,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或因虚火煎熬津液,或因气机不畅,气血不归正化,血瘀痰凝,络脉郁滞。久患消渴之人还易出现手足麻木疼痛、舌尖麻木等症,乃久病入络,络脉不通之表现,因此脾肾不足,痰湿、瘀血阻络在糖尿病发病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并发症阶段[2]。因此,张教授治疗本病时,或以驱邪为主,或以扶正为要,应随证变通。

3 辨证施治

3.1 症候典型,可用三消论治之法

明·戴思恭的《证治要诀》中明确提出上、中、下三消的分类方法,并延用至今。明·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基础上对三消的临床分类做了进一步规范,提出“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因此张教授认为,若病人正气未衰,燥热未除,邪热伤阴,或者气阴已虚,却因情绪抑郁、郁而化火,热盛伤津,此时邪正斗争剧烈,三多一少症状显著,治疗当从“三消论治”。若患者表现为口渴引饮,饮不解渴,舌苔黄燥,属典型上消症,常用泻白散为主方,合用栀子豉汤,白虎汤,玉泉丸等方药加减;若表现为消谷易饥,口干口苦,失眠,口苦,便秘,苔黄燥,脉细数等,属典型的中消症,常用葛根芩连汤、大柴胡汤、白虎加人参汤、增液承气汤等方加减;若表现为小便多,乏力腰酸,口干,舌干,脉细数,属典型的下消症,常用猪苓汤,六味地黄丸,八味肾气丸加减。张教授常告诫,虽有三消辨证,但上、中、下三消临床不能完全分开,更应分清病变主要脏腑,有无兼夹证,整体辨证,如夹有湿邪为患,若一味清下,湿邪乘势下注,易为洞泄。

3.2 症候不显,可用分期论治之法

张发荣教授认为,随着人民生活及饮食方式改变,加之各种降糖药物的出现,糖尿病病程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很多患者症状隐匿,无明显临床表现。张教授认为,针对患者症候不显,临床上建议将糖尿病分为糖尿病早期、糖尿病中期、糖尿病后期进行论治。

3.2.1 糖尿病早期

张教授认为糖尿病早期主要病机是“中满”和“内热”,常因中焦脾气郁结,或肝气不舒,气机失调,津液不布,水湿不化,停留为痰为湿,素体偏寒,转为寒湿,素体偏热,则转为湿热。张教授主张化湿醒脾、调理气机,如见形体偏胖、脘腹尤甚,乏力、不欲活动、头昏、四肢困倦、大便不调,舌苔厚腻等,常用平胃散加减。如见形体肥胖,口渴、汗多,大便偏干,性情急躁,平素饮酒,小便色黄,苔黄腻,脉弦滑等,张教授喜用黄连温胆汤合三仁汤加减;若患者燥热为盛的偏多,火热之邪易耗气伤津,此时需苦寒直折其火,治宜清热泻火、益气生津,可选用白虎汤人参加减。

3.2.2 糖尿病中期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阴液的耗损会进一步加重,阴虚或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之证最为常见,张教授认为养阴生津的药物需要加重,可选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若患者素体气血不足,可表现为气阴两伤、肺胃津伤、脾肾两虚等多种证型,且常虚实夹杂,可夹郁、夹痰、夹湿、夹瘀等。此时治疗大法是益气养阴,兼顾理气,清热,或补脾益肾或祛湿化痰,活血通络等,张教授常用自拟“糖复康方”加减。“糖复康方”基本组成药物:黄芪、党参、山药、地黄、山茱萸、麦冬、玄参、知母、红花、丹参、石膏、黄连。糖复康方具有益气养阴,补脾益肾,活血化瘀等功效,临床上效果卓著,可随症加减。

3.2.3 糖尿病后期

糖尿病发病日久,正气耗伤,热象渐退,往往累及于肾,出现肾气虚、肾阴虚或肾阴阳两虚之证,可选用肾气丸加减治疗。治疗时须兼以活血行气化瘀通络之品,丹参、川芎、红花、鸡血藤、姜黄等均可适当选用,治疗时可选用地龙、全蝎、蜈蚣等虫类药以达搜风通络之效。张教授发现在临床上,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中、后期表现为形体肥胖,脘腹痞胀、不思饮食等湿浊中阻、脾阳困闭症候[3],考虑这与四川属盆地地形,其湿气重而气机难以通达有关[4],治疗上注重化湿醒脾,通畅中焦。

3.3 并发症期,可用专病专方之法

糖尿病并发症期指糖尿病诊断明确,且出现各种糖尿病相关的血管、神经及脏器病变。张发荣教授认为此时以气阴亏虚为本,络脉瘀阻为标,治疗应重视“祛瘀通络”[5]。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用通络糖泰方加减,其基本组成为黄芪、木香、桂枝、川芎、郁金、红花、丹参等。常用配伍的药物为川牛膝、白芷、葛根、桑枝、伸筋草。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用参芪复方加减,其基本组成:人参、黄芪,地黄、山茱萸、山药、天花粉、丹参、制大黄等。常用配伍的药物为蒲黄、五灵脂、羌活、三七粉、地骨皮。对于糖尿病肾病,常用益肾糖泰方加减,其基本药物为黄芪、人参、五味子、山药、茯苓、泽泻、杜仲、红花。常用配伍的药物为熟地黄、补骨脂、芡实、金樱子、菟丝子、覆盆子、干姜、附子等。同时张教授强调祛瘀通络应注重症候本质,气虚血瘀则益气活血通络,阴虚血瘀则益气养阴活血,阳虚血瘀则温阳益气活血,气滞血瘀则行气活血通络[6]。

4 小结

张发荣教授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临床经验丰富,学术思想广博,认为应师古不能泥古,常在引经据典的基础上提出临床新见解,临床效果显著。本文对张教授的治疗糖尿病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总结,但很难概括其学术思想,希望可抛砖引玉。

猜你喜欢

症候通络病机
更正说明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肺通络方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