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名中医裴瑞霞运用“厚朴”之经验探析

2020-12-26张泽群张家林裴瑞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4期
关键词:中焦胸痹行气

张泽群,张家林,裴瑞霞

(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0 引言

关于厚朴,我国最早的本草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味苦,温。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国家“十一五”规划高等院校《中药学》[1]教材中提到厚朴性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善于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厚朴也运用至17 首方剂当中[2],充分证明厚朴配伍灵活,用途广泛。

陕西省第三届名中医裴瑞霞主任医师是全国名中医高上林学术经验继承人,高上林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秦晋高氏内科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多年跟师学习和从医30 余年的临床实践,在继承恩师“和法”思想的基础上,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核心理论-脏腑气机紊乱,认为脏腑气机升降失调是诸多发生疾病的根本原因,而治疗的目标就是使得气机调畅,脏腑运行如常。裴老师临证时多以气机为辨,因而治疗时常用理气、行气、和气、降气等法,选方多以调和脏腑气机之方剂,比如小柴胡汤、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用药善取厚朴、川芎、陈皮、枳壳等药物。笔者有幸临床侍诊四年余,对恩师运用厚朴之经验略有体会,现总结如下,以期广大中医同道指正。

1 上焦--下气平喘,燥湿化痰

上焦主要包含心、肺二脏。门诊时常见肺系疾病有感冒、咳嗽、哮病等,心系疾病包括胸痹、失眠等。裴老师通过自身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厚朴的深刻体会,将其运用治疗上焦某些疾病时疗效显著。

《素问-五脏生成》中载:“诸气者,皆属于肺”,《素问-六节藏象论》中云:“肺者,气之本也”,喻嘉言《医门法律》曰:“人身之气,禀命于肺,肺气清肃,则周身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肺气壅浊,则周身之气易致横逆而犯上”,可见肺主一身之气,不仅参与气的生成,还调节全身气机;肺司呼吸,吸清呼浊,吐纳故新;《血证论》中曰:“肺为水之上源”,是指肺可通过宣发肃降的功能,对水液等进行输布、运行以及调节作用,一旦肺失宣发肃降,水液运行失常,酿为痰饮,壅塞于肺,发为肺系疾病,故而治疗肺系疾病切记要以“肺气”、“痰饮”为重。厚朴归肺经,裴老师认为其可下肺气,辛温燥湿化痰,气痰同治,合而为用。裴老师临证治疗肺系疾病时擅长运用以厚朴为核心形成的四大药对,譬如:厚朴、陈皮,厚朴、姜半夏,厚朴、蜜桑白皮,厚朴、砂仁。《伤寒论》原文第十八条内容:“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这条原文也充分证明了厚朴在治疗肺系疾病时的优势。王林等[3]研究发现厚朴酚可以减轻肺部炎症程度。

胸痹的病机在于心脉痹阻,发病无非痰浊、血瘀、寒凝、气滞等痹阻心脉,这四种病理因素往往相互交织、阻滞经络。若人体情志不畅,导致肝郁气滞,肝失疏泄,肝调节血量功能失常,则心包无以荣养,则会出现胸痹;气滞日久,内生瘀血,阻滞心脉运行,则会发为胸痹;肝郁日久,脾虚失运,痰浊内生,痹阻心脉,亦会发为胸痹。正如《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中记载:“总之七情之由作心痛,七情失调可致气血逆耗,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痛”,因此裴老师在治疗胸痹时,重在理气活血、化痰通络,认为厚朴辛温,不仅可宽胸理气,还能辛温助阳通脉,加之胸痹往往伴有痰浊阻络,厚朴还可燥湿化痰,以通心络。临证使用时,若气滞明显者可用厚朴、川芎,或厚朴、枳壳;痰浊偏盛者用厚朴、瓜蒌;血瘀较重者用厚朴、丹参,总之往往离不开厚朴这一“行气燥湿化痰”之品。

失眠又称不寐,失眠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结合现代人发病特点,由于生活、经济压力逐渐增大,容易导致人们情志不畅,从而影响肝脏疏泄功能。裴老师认为失眠发病根本是肝失调畅,故临证时常以“调畅肝脏气机”治疗失眠,正如《症因脉治·内伤不得卧》中曰:“肝火不得卧之因,或因恼怒伤肝,肝气郁滞,或尽力谋虑,肝血所伤。肝藏血阳火扰动血室,则夜不宁矣”,提到了肝气郁滞导致夜不能寐,证明治疗失眠可以从肝论治,常用厚朴、枳壳以宽胸理气,厚朴、郁金疏肝行气,厚朴、佛手疏肝解郁。《景岳全书·不寐》中云:“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因而裴老师在针对痰热扰心的失眠时,善用厚朴、竹茹以行气化痰,配合黄连或龙胆清泻肝火。总之厚朴既可化痰,又可行气,对于肝失疏泄之失眠颇有疗效。

2 中焦--宽中理气,燥湿化痰

中焦主要包括肝(胆)、脾(胃)。裴老师运用厚朴治疗中焦疾病时,以脾胃系疾病为主,常以调畅脾胃气机为核心,再兼次症的治疗。主要诊疗疾病为胃痞、胃脘痛、呕吐等疾病。裴老师临证主要辨证思路为“气机是否紊乱”。脾胃作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若脾胃升降失常,气血津液运化失常,导致痰饮、湿浊内停于中焦脾胃,阻碍脾胃运化功能,从而出现一系列消化系统疾病,因而治疗当以“调和脾胃气机”为核心。关于厚朴,《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其:“治胃气上逆,恶心呕秽, 胃气郁结胀满疼痛”,用以行气健脾和胃。《本草汇言》中载:“厚朴……凡气滞于中,郁而不散,食积于胃,羁而不行,或湿郁滞而不去,湿痰聚而不清,用厚朴之温可以燥湿,辛可以清痰,苦可以下气也”,说明厚朴可以治疗脾胃病,既可行气,又可燥湿,还可化痰。裴老师熟读经典,深知厚朴的性味归经,善用厚朴、砂仁以行气化湿;厚朴、枳壳以增宽中理气之功;厚朴、陈皮行气健脾化痰,陈皮常与厚朴相须为用;厚朴、苍术以行气健脾燥湿。裴老师善于结合疾病病因病机,以气、痰、湿为主,运用厚朴进行灵活配伍,主要通过行气健脾、燥湿化痰之法,治疗中焦脾胃系疾病,屡试屡爽。需要强调的是,裴老师临证认为,百病多与脾胃密切相关,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临床上多种疾病与中焦脾胃病紧密相连。譬如脾胃湿热旺盛之消渴病、痹证(痛风急性期)、粉刺、瘾疹、口疮等多个系统疾病。盛永成[4]等人提出厚朴具有抗炎、抗腹泻、改善胃肠功能等现代药理作用。

3 下焦--行气除满,消积导滞

下焦主要包括肾、膀胱、大肠、小肠等。裴老师运用厚朴常治疗肠道疾病,例如便秘、泄泻等。《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13 条原文内容:“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后服”,对于热盛伤津的便秘者,仲景之师善取小承气汤,方中厚朴用以行气除满,与破气消痞之枳实联用,共奏消积导滞之效。《本草经疏》中提到厚朴:“气味辛温,性复大热,其功长于泄结散满,温暖脾胃,一切饮食停积,气壅暴胀,与夫冷气、逆气、积年冷气入腹,……腹痛泄泻及脾胃状实之人……诚为要药。然而性专消导,散而不收,略无补益之功”,提到厚朴既可温暖脾胃,又可行气散结除满。《名医别录》所述:“主温中益气,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逆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胃”,也印证了厚朴可攻呕逆不止、泄泻等病证。有研究发现[6],厚朴酚具有抗腹泻的作用。

裴老师认为气可推动、固摄肠道,从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旦肝郁气滞,气机不畅,气机推动津液运行功能失司,津液输布失司,肠道干燥,糟粕结于此,不能从魄门而出,故表现为便秘;或无力固摄,导致肠道清浊不分,水湿与糟粕交织于肠内,发为泄泻。故治疗时仍以“调和气机”为主,治疗便秘时常以厚朴、枳实以行气消积;厚朴、大黄通腑下气;治疗泄泻时多以厚朴、砂仁以行气化湿止泻;厚朴、山药健脾化湿。裴老师以恢复气机平衡为目的,灵活运用厚朴,配伍使用,以求达到气机调和,使肠道糟粕如期正常而下。

4 小结

裴老师常巧用厚朴治疗诸多疾病,不仅仅局限于上中下三焦疾病,还有瘿病、绝经前后诸证、乳癖等多种疾病,常用量皆为6-10g。裴老师临证时善于异病同治,常以“脏腑气机紊乱”为辨证要点,认为气机失调,会导致脏腑失和,阴阳失衡,人体生命活动紊乱,发为各种疾病。故常以“调和气机”为治疗总则,厚朴既可行气,又可燥湿化痰,可与多种药物进行灵活配伍使用,故而得恩师青睐,巧妙运用于多种疾病,以脏腑气机不畅、痰湿内停、内有积滞患者为主,经过系统观察,发现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中焦胸痹行气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治胸痹当用温法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在痰瘀互阻型胸痹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