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申报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2020-12-26李景林

安康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建研究生学科

李景林

(1.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2.安康学院 科研处,陕西 安康 725000)

所谓“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指的是2000年以后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院校。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到近700所,占普通本科高校的55.6%[1],这类高校大都布局在非省会城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很多高校通过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办学基础进一步得到加强,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大幅提高,有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始尝试申报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力求提升办学层次,突破学校发展瓶颈。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申报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必要性

(一)培养高端实用人才的需要

近些年来,各省市纷纷出台了人才引进相关政策,“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各地都意识到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对于地处西部地区的陕西来说,决胜全面小康,实现追赶超越目标,需要引进和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但由于经济总量较低,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尤其是陕北和陕南地区,地处革命老区和秦巴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远离省会城市,自然条件较差,个人发展空间较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扶持能力较弱。如2017年至2019年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在陕就业33624人,其中到安康地区就业174人,仅占到在陕就业毕业生的0.51%;此类地区还时刻面临现有人才“孔雀东南飞”的困窘。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通过申硕提升办学层次,为地方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人才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陕西关中、陕北、陕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不同。关中产业转型升级,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各有其发展模式与特点,但大都面临着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特色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精深加工不够、产业链条尚未形成、产业人才队伍严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办硕士研究生教育,不仅可以结合区域社会发展实际实施“订单式”应用型高端人才培养,而且为“政产学研用”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以研究生人才培养为契机,以校地、校企合作为抓手,全面推进产业行业技术革新,通过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三链融合发展,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三)优化省内学科布局的需要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但是与经济发展的地域不均衡相比,研究生教育的地域不均衡程度则更严重[2]。我国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布局大都集中在省会城市,这样必然会带来硕士学位点分布失衡,进而影响全省高等教育的发展,间接上也会制约本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陕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实施扶持培育战略,通过扶持薄弱、空白、急需学科建设,优化高校学科建设结构和布局”“加大对我省陕南、陕北地方本科院校相关特色学科的扶持力度,提高学科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3]。这为原本具有“校地”“校企”“校所”合作基础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申报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良好机遇。开办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优化省内学科布局的需要,通过走省内高校间分类型、分层次、差异化协调发展道路,有助于形成具有地域特点的特色化高校学科布局;同时通过申硕建设,教育主管部门予以一定的资金、政策支持,能够提升地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

(四)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需要

经过多年建设,很多高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甚至已通过审核评估,具备了较为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这类地方高校通过申报硕士授权单位,可以大大提升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可以建设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从而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资源来校。通过加强校地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科特色,加强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加强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可以为建设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走出一条地方院校转型发展、提升办学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新路子。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申报硕士学位授权单位面临的困境

(一)师资力量薄弱,队伍结构失调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都是由各专科学校通过重组、合并而成,部分高校虽然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但师资条件仍然较为薄弱,结构失调现象较为突出:硕士及以下学历教师占比偏高,博士数量偏少;中级及以下职称教师较多,高级职称教师较少;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相对欠缺的青年教师占比较高,有经验、有资源的中老年教师较少;从学校、科研院所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的教师较多,具有行业背景或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偏少。要通过引进人才、提升职级、强化培训,在短期内完成师资队伍的转型,对于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确实存在不小的困难和压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突破发展。

(二)科研力量不足,科研成果偏少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升本之前,往往并不特别重视科研工作,科研处于放任自流的一种状态。升本后,这类高校也大部分自我界定为教学型院校。校内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更多的是来自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年度考核的任务和压力,并非出于内心喜爱,真正爱科研、做科研的人数偏少,科研力量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校的科研基础较差、科研氛围不浓、高层次标志性科研成果偏少,教师科研结合地方需求不紧密、科研意识不强、科研创新不足、科研转化低效等问题就凸显了出来。

(三)教学投入偏少,实践条件不足

相当一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还有建设新校区、高价引进高层次人才等任务,运行压力较大,同时经费来源单一,投入实践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条件建设经费偏少,导致实验实训用房、实践教学平台和仪器设备数量不足,智慧教室、网络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及课程教学资源等信息化教学条件的建设还有差距,不能完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尽管建有校地校企合作机制,但校地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室数量偏少,建设水平偏低,共享度不高,投入学生实习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经费与其他发达地区高校相比依然偏少,不能满足申报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基础设施资源的需要。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申报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路径

(一)对接地方需求,打造优势特色学科

“新建本科院校只要坚持学科错位、服务需求的理念,深入研究、科学论证本地区发展潜力、需求、重心以及本校优势,重点发展与本地区需求吻合的学科,将不符合本地所需学科向新兴交叉、应用性强的学科转型,往往比较容易形成优势学科和专业特色[4]。”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树立“立足地方、服务地方、贡献地方”的办学理念,主动对接地方需求,集中各方资源去打造优势学科。以陕西各高校为例,宜围绕地方政府确定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陕北能源化工产业、陕南绿色循环产业等领域,努力建设能够支撑地方产业发展的优势学科方向。依托优势学科方向,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前提,研究硕士授权单位建设要求,精准定位人才目标:一是充分论证“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将研究生培养与地方的人才、技术需求充分结合起来,树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就是专业领域人才培养方向的定位目标;二是认真设计“怎样培养人”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应加入地方产业元素,围绕地方技术、文化的创新需求开展教学科研,培养特色研究生人才;三是构建“培养什么人”的宏观理念,综合思想、技能等因素,培养有担当、懂技术、会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共建共引共享,集聚科研教育资源

新建本科院校大都面临办学经费紧张、基础设施不足、师资队伍薄弱等问题,此时开展申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工作,就应该坚持多元协同的理念,充分整合校内外优势教学科研资源,尤其是充分利用地方政府、企业行业资源,在产教融合、科技研发、机制创新、队伍建设、校地合作等多方面与地方合作,争取实现共生互惠关系。陕西安康学院就通过与地方共建共享国家级富硒重点实验室、联合申报陕南循环发展研究院“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科研平台、联合成立陕西省第一家科技创新联盟,形成了“高校专家+地方专业人才+科技服务站+企业园区+实践教学基地”协调创新产业发展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提升学校对地方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率,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效应的联合发展之路。

(三)多方争取资源,坚持联合培养学生

为了提高学校经费的使用效率,新建本科院校主动联系其他高水平院校、地方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是相对普遍的做法。一是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通过结对相关高校成立联合研究生培养示范工作站,在硕士点学科培育过程中,不断健全相关制度,打造重点硕士点培育学科,双方互聘研究生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二是借助地方企(行)业资源,积极探索“两校+企(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聘请企(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企业导师,新型育人模式初见成效。

(四)引育培助结合,构建卓越师资队伍

一是坚持“引育并举、分类实施”的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思路,根据固优、强特、扶需原则,打造优势学科,确保博士招得到、进得来、驻得下、干得好。二是对学校在读博士给予关怀和倾斜,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促使其在读博士毕业后能及时回校,严防人才流失,形成良性循环。三是着力提高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率,重构培训经费分摊机制,逐步提高教师培训经费的年度预算,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在中省培训项目上求得支持和倾斜,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赴国(境)外研修、国内单科进修、行业企业实践锻炼等,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四是设立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科研项目,资助特色和服务地方产业项目,助力学校教师带领研究生开展面向地方需求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五)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新建本科院校应区别于研究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宜坚持人才培养对接岗位职业需求,建设“学校——实践基地(科研平台)——企业行业”的“一体化”育人体系,探索开展“订单式”培养。探索特色培养模式:一是培养方案突出强调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采用讲授、专题讲座、研讨、案例、现场等教学方式,形成完整的课程教学管理、考核和评价体系;二是培养方式由学校、企业或行业联合培养,实行“双导师”负责,结合专业领域特点,依托科技研发平台和校内外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强化研究生实践应用和职业能力培养;三是以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导向,开展科研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新建研究生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超学科”来啦
2016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2016年6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