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分析

2020-12-26马翠萍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生活化知识点

马翠萍

(庐江县城南小学 安徽合肥 2315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度逐渐增高。数学是小学各个学科中最为抽象的,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受数学的真实、亲切,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有效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把数学教学中的知识点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原本枯燥深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易懂,让学生在“做中想,思中学”。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营造出精彩纷呈的课堂,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兴趣更加浓厚,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来,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如教学“间隔排列”总结规律部分时,可以这样设计:把□和○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有10个,○最少有几个?最多呢?

学生在纸上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并请学生回答,注意让不同摆法的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提问:刚才我们实际研究了一一间隔的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相同: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不同:第一种,两端的物体相同,所以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第二种,两端的物体不同,两种物体一样多。

通过动手摆一摆,学生在“做中想,思中学”,总结出“间隔排列”两种规律,获得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除此之外,动手操作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二)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数学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在生活中购物和计算时间的时候都会应用到数学知识。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生活背景,启发他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组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

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课前布置调查任务:调查家里各成员的体重和到超市看各种食品包装袋所标注的重量。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根据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2)根据你的调查结果你认为哪些物品适合用“千克”作单位?哪些适合用“克”作单位?这样一来学生会到超市里认真仔细地观察自己平时喜欢吃的食品包装袋上标注的数量和单位,看得仔细,记得清楚。

这样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又能将数学和生活集中在同一平台上,让学生体会到两者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习的热情,有效地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也符合“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这一大众数学理念。

(三)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认为数学没有实际用处,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基于这种情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实际问题融入课堂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使学生对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更加熟悉,激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事实上,生活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资源,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掘这些知识和资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了解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再将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一)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知识点学习,教师通常采用的是“开门见山”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直接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往往对新知识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不好。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知识点融入生活场景中。因此,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对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行了解,并准备足够的生活素材,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有真实感和实用感。

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我们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看电视入手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平时最喜欢干什么?生:看电视。师:你们都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它们都是什么时候播出的?学生纷纷发言:11:22《动漫世界》,17:01《智慧树》,下午5:01《智慧树》,下午5:30《大风车》,17:30《大风车》,21:00《大手牵小手》,等等。然后教师自己再列举一些表示时间的例子,这时学生就会发现有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对新知的渴望去学习。接着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法来表示同一时刻,从而归纳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且容易记忆。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小学数学中的知识点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例子,但是依旧有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很难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情境再现,通过不断地再现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帮助理解,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现实中的问题来建立学习情境。例如:小明家要买一套价值50万元的房子,现在家中只有20万元的存款,家庭的总收入是1.2元万一个月,那么小明家用什么方案可以买到想要的房子呢?如果是全款要多长时间才能买到房子呢?教师事先让学生了解自己家的房子是用什么方式付款购买的,课上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计算小明家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全款买到房子。这种问题也是比较贴近现实的,但平时学生很少关注。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点与生活相结合,就能够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能够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

想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需要布置相关的生活化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知识点,并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点解决相关问题。

例如,学生在课余时间喜欢看电视,那么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情况来布置作业,让学生调查全班同学各喜欢什么节目及每天看电视的时长、眼睛近视人数,然后制作统计表格,表格中可以有姓名、时长、电视节目名称、近视人数等项目。这样学生在观看电视的同时,还能够复习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并且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有效地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还会注意保护眼睛。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很难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师教学时只有将数学生活化,并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化学习情境,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生活化知识点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