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如何依托文本指导低年级学生写话
2020-12-26史昀
史 昀
(铜陵市实验小学 安徽铜陵 24400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阶段均提出要求。不过在起步阶段,由于学生刚入学,识字不多,知识面较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往往更加偏重于识字和阅读教学,对于写话指导不够到位,学生练习时间和数量也相对不足。“重读轻写”可能会影响到学生进入第二阶段正式作文的学习。
如何在小学语文低段开展写话教学?统编教材里收录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教师理应以课本为范本,以阅读课为主阵地,激发学生产生写作兴趣,学会根据需要表情达意,初步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一、说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活中处处都有图片,如交通指示图、景区游览示意图、医学诊断图、拼装示意图……这些醒目、精练的图片省去了文字叙述的累赘,让观者一目了然。近年来,看图作文也屡屡走进高考,可见图片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色彩明丽、充满童真童趣的画面可以拉近学生和课本之间的距离,让教学事半功倍。以《我爱学语文》为例,教师先据图引出问题:“图上画的四个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呢?”学生作答后,教师继续追问:“他们的头上分别戴了什么头饰?你们听过关于这四个人物的故事吗?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吗?”此时孩子的说话欲已被点燃,大家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再给学生讲一两个《西游记》中的精彩片段,孩子们兴味盎然。简单的一幅画可能会激发学生课后继续阅读相关读本。
二、认生字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部分孩子学龄前就认识了一些汉字,所以教师在掌握本班学情的基础上,扎实有效开展识字教学的同时,还应该拓宽教学视野,把识字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让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认识几个字而已。以一年级下册《识字三》为例,为了让学生区分“青”“清”“睛”“晴”“情”等形声字,教师可以出示一幅自然风光图片,带领学生走进图画中,并有意将上述形声字加入描述图画的句子中,以达到说话和识字合二为一的目的。当识字和语境结合、识记和写话融合时,识字便不再枯燥。
三、造句子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句子是把几个词语连起来,表示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怎样才能避免训练无序、训练无效?我们可以采用层层推进法,让学生积累语言,规范语言,扎扎实实地打好写作基本功。
(一)学写意思完整、内容通顺的句子。
(二)根据语气词“呢”“啊”“吗”“吧”等学会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
(三)学会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①学会使用量词、叠词。
②学会使用拟声词。
③学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④学会使用“把”字句、“被”字句、反问句。
⑤初步了解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是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四、复述课文凝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要想学好语文,提高写作水平,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历来语文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对此均有体现。统编教材在延续这一教学理念的同时,提高了对复述课文的要求,不仅在编排数量上有所增加,学习要求也更加具体。比如二年级下册《小毛虫》一课,学生要从复述“小毛虫—茧—蝴蝶”这一成长过程中,懂得“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变化规律”的道理。这对教师教学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不能照搬全文,也不能生搬硬套,教师要通过多介质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梳理、整合、加工,再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长此以往,学生的概括能力必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五、写段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来看,必然伴随着“认知—理解—巩固—实践”这一过程,课文只是个例子,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低年级学生各种感官都处于发展阶段,而“段式”训练立足第一学段的写句基础,又是第二阶段成篇习作的铺垫,因此这类训练势在必行。
(一)仿写
和书法中的临摹相似,仿写课文片段范围小、笔墨集中,便于操作,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多种写作技法,因为降低了难度,所以学生的写作兴趣较高,训练效果也较好。以《端午粽》为例,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文本的写作顺序:先由外到里写了粽子的样子,接着写了粽子的香味,最后写了粽子的味道。据此教师出示端午节又一美食——绿豆糕,学生们经过“看—闻—品—说”四个教学环节后开始写话,顺理成章,效果自然明显。
(二)扩写
扩写是一种提升延展性思维的写作形式,是在想象和创造的基础上对原文内容进行深加工,值得注意的是,扩写时一定要尊重原文,要紧扣原文中心。如《雪孩子》一课,教师详说了雪孩子是怎样救出小兔子的经过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其他小动物看到小兔子家火势越来越猛,是怎么做的?”学生们议论纷纷,在说话的基础上练习写话,把说的写下来。
(三)续写
续写是根据文章内容把故事继续写下去,有时是顺续描写,有时是倒续描写,但无论怎么续写,续编的情节都不能脱离原文,要和原文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学习了《乌鸦喝水》一课后,教师再次抛出一个场景:“这天,乌鸦又口渴了,它身边也有一个瓶子,可是瓶子旁边没有石子,这可急坏了这只乌鸦!”学生们立刻进入故事情境当中,大家一起开动脑筋,有的说衔来麦秆吸着喝,有的说把瓶子推倒喝,还有的说把瓶子倾斜到一定角度后再喝,思维的火花在讨论中熠熠生辉,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四)改写
学习古诗《咏柳》后,学生们对柳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以“柳树真美丽啊!”为总起句,按从远及近的顺序观察,从总体感观到局部细节写一写他们眼中的柳树。让另一组学生查找资料,然后制作柳树知识卡,从“名称、分类、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好词佳句”这几方面进行归纳。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举一反三,可以让学生改写古诗、文言文,可以将一些情节生动、语言诙谐的童话改写成课本剧后进行表演,也可以对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进行缩写训练,真正实现一课多教、一课多练,充分发挥统编教材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五)绘写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绘画,他们有时能在画桌前逗留两三个小时。可以这样说,儿童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感悟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他们对美的憧憬与追求。这与我们远古时代仓颉尚未造字之前,祖先们用画图来表情达意,以及古代文人墨客所追求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最高境界不谋而合。在学习唐诗《寻隐者不遇》时,教师让学生把四句诗配上四幅图画,并在每幅画上写上相应的文字,学生们在绘写过程中不仅理解了诗文内容,而且绘画技艺得到了展示,最后把这四幅画装订在一起又变成了一本连环画册,做到了有图有文、图文并茂。
总之,依托文本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写自己之所见,写自己之所梦,写自己之所感,写自己之所悟。实践证明,此举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拓宽学生的写话思路,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兴趣,为学生后期的正式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