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深度设计

2020-12-26马德武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7期
关键词:海波物理运动

马德武

(亳州市谯城区牛集中心中学 安徽亳州 236800)

很多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浮于表面,大多是因为对于初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因此无法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深度的挖掘。

教师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深度设计时,首先需要思考初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简单地理解,它是学生在接受初中物理学科教育过程中一步步养成的有益于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初中物理学习积淀的带有初中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一、物理观念

所谓物理观念,就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够从生活走向物理,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物理观念。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物理课,课题是《提高机械效率》,执教者是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他根据农村特点精心设计了课堂教学内容。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老师没有过多地讲解,也没有做什么实验,而是从农村学生独有的生活经历这个角度出发,从而让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了这一重点内容。他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现在我们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都盖上了楼房。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家里盖楼房盖到第二层的时候,砖头是怎么运到上面去的呢?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话音刚落,一名男生就立即举起了手,他说:“楼下的人将砖头装入一个竹筐中,筐上系着绳子,绳子的另一端在站在二楼的人手里,用绳子将它们提上去。”因为是在讲述自己家盖楼房的亲身经历,所以他显得特别有把握。老师报以鼓励性的微笑,然后又问大家:“同学们,根据我们之前学过的功的知识,在提起砖头的过程中,工人师傅们做功了吗?如果做功了,又是对哪些物体做了功?”“做功了,对砖头做了功,还对竹筐做了功。”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起来,老师深入引导:“请问哪些功是需要的,哪些功是不需要的,但是又不得不做的?”“对砖头做的功是需要的,对竹筐做的功是不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们不必过多思考就轻而易举地回答出来。于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来了。

二、科学思维

所谓物理学科的科学思维,就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一些现象的观察比较,调动思维积极性,涵养思维品质,从而有效积淀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笔者在讲到《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一课时,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通过生活经验,如拉课桌课桌就运动,停止用力,课桌就停下来,以引出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学生们认为这种观点非常有道理的时候,紧接着进行斜面实验。在看到小球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路程不同,而且摩擦力越小运动得越远时,学生们开始动摇了。这时候,教师提问:“如果平面上没有任何摩擦力,那么小球会怎样运动呢?”教室里立即热闹起来。“肯定会运动得更远!”“可能会永远运动下去!”然后再问:“那么这种运动是力在维持吗?”“不是!”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接着进一步引导:“有同学在实验前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通过实验以及认真思考,这种说法对吗?”“不对!”就这样经过科学的思维过程,学生们本来根深蒂固的“前科学概念”就被彻底攻克了,从而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验探究

所谓实验探究就是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

在准备《探究晶体的熔化规律》这节课时,笔者特意到实验室做了海波的熔化实验,结果发现其熔点并非48℃,而是43℃。反复做了多次实验都是这样的结果,问题出在哪儿呢?查阅资料后才知道原来海波是热的不良导体,当靠近试管的海波温度达到48 ℃开始熔化的时候,插在试管中间的温度计周围的海波没有熔化,其温度正是43 ℃。同时,海波熔化的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不是恒定的而是不断升高的,原因是温度计玻璃泡附近的海波已经熔化了,继续加热其温度自然升高。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放入一些细而短的铜丝且充分搅拌海波使之受热均匀,其次不断改变温度计玻璃泡的位置,使之始终与固液并存的海波接触。经过这样的处理,实验结果显示海波的熔点是48 ℃。笔者在设计本实验时,就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当学生实验中出现问题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缘由,从而避免实验中的失误,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所谓科学态度与责任就是学生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

在观课议课时我们总是喜欢强调课堂纪律,似乎只有课堂纪律好,课堂安安静静的,才能说明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强。笔者曾经听过一节课,老师刚用大屏幕展示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学生们就急不可待地做起了实验。课后评议时,有老师就批评这位执教者实验组织无序,认为必须教师先讲解,学生再实验。当学生不经老师允许就开始做实验,老师应该立即制止,等到稳定教学秩序之后,老师再讲解,学生听完讲解后才能进行实验。事实上,不等老师讲解,学生们就开始探究,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自发的学习状态,是学习兴趣强烈的表现,是源于内心的学习冲动。这时候,执教者应该做的,是放手让学生们去实验。如果我们为了维持纪律而去中断学生的实验,虽然课堂是安静下来了,但是学生们探究的热情、奔腾的思维、强烈的兴趣必将立即逝去,学生对物理的热爱也会慢慢消失。尊重学生探究热情与学习欲望的课堂才是有深度的课堂,才是重视科学态度与情感积淀的课堂。

物理课如果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传递知识,未免过于肤浅。教师应当考虑课堂教学的深度设计,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积极的学习情感、活跃的学习思维,进而使其形成物理观念,让核心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积淀。只要我们物理教师具备物理核心素养,那么我们的设计和教学就有了依据,我们也就一定能够挖掘出更多深层次的物理内容。

猜你喜欢

海波物理运动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山清水秀
说海波
这里有爷爷
不正经运动范
我的宝宝要出生了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