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职业规划教育案例分析及启示
——以日本松本大学松商短期大学部为例

2020-12-26

关键词:职业规划职业专业

苏 宁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江阴 214405)

日本短期大学是实施职业教育的大学之一,日本松本大学松商短期大学部至今已有67年的办学历史,以“就业松商”品牌而闻名,学制为2年,主要以培养“个性丰富的人才”、“能为地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职业自立的人才”为目标[1]。2019年就业内定率达99.5%。可以说,该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日本松本大学松商短期大学部职业规划教育分析

(一)功能完备的职业指导机构——“职业中心”

1.“职业中心”的宗旨

首先,为了确立毕业后的发展方向,以“职业中心”为中心,入学前即开始万全的培养职业意识的支援体制,结合教育课程,院系教师也在日常生活中提出个别建议,全校团结一致进行支援。其次,进行职业目标形成和就职活动支援为目的的授课。

2.“职业中心”实现精准化服务

首先,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职业生涯支援和学生生活支援的一环,除了提供详细完备的求职信息,企业宣讲会,阅读录用考试体验报告,公务员录用或升学考试信息等常规服务以外,还专门开设了学生咨询窗口,在解决学生各自课题同时,接受各种咨询。主要内容包括:每次约40分钟/人的面试指导,个别商谈,职业中心的职员会接受关于就业前途的各种咨询。

(二)注重入学前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目标意识

首先,入学前开放校园参观,要求学生完成《大学生活计划表》,明确自己的升学理由和希望度过的生活,详细填写自己的课题和理想的将来。其次,开展“职业面谈”。根据《大学生活计划表》,校外的专属咨询师和每个学生进行讨论,再次确认学习的意义,唤醒目标意识。

(三)开创特色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内容实用性

第一年开创成熟的创新型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开设“职业规划创意”课Ⅰ、Ⅱ、Ⅲ、Ⅳ、Ⅴ。第一年实施职业规划创意课Ⅰ、Ⅱ。内容主要包括:自我分析讲座,企业分析方法,SPI考试对策,化妆讲座,二年级学生主持的就业体验报告(座谈会形式)等[2]。第二年实施职业规划创意课Ⅲ、Ⅳ、Ⅴ。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集团面试技巧,实用礼仪,企业信息与企业研究讲座,社会保险内容,出路选择讲座,职业面谈等。两年间的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内容紧紧围绕“职业”展开,内容既充满新颖多样性又充满针对实用性,有效提升就业成功率。

(四)开创领域单元制课程,重视学生教养教育

所谓教养,是指个人在接触社会,积累经验,获得系统知识和智慧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事物的看法,想法和价值观的总和[3]。该校通过不同类型课程的有机组合,形成互相作用影响的领域单元,以取得职业资格为目标的同时,结合实践研究活动与职业规划教育指导为推手,让学生在专业课程中深刻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突出培养“个性丰富的人才”目标。通过领域单元中的实践课程如婚庆,护理等选修课的体验学习,启发学生清晰地思考职业是否合适自己,触发其职业探索与职业意识,促进学生了解社会企业的需求,消除想象与实际的落差,明确地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五)地域性产学合作,突出职业自立

1.与当地高中合作,由松商短期大学老师根据高中及社会发展要求进行授课。将专业知识与职业发展形势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憧憬。

2.开展“校外学习”课程。通过紧密的校企等各方合作,在现实社会的实习,体验,思考、讨论发来现问题,并反馈于校园学习中。通过这样的流程,可以磨练社会真正需要的实践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勤劳观,职业观,充分认识职场现状进行职业探索。

3.根据本校专业特色,开设社会服务站。根据地域、企业等要求,以社会专业专职人员指导为中心,在不同领域开展各种便民服务,主要以学生的力量在地区中发挥作用。服务站不仅为教师的教育研究活动基地,学生体验社会的实践基地,与当地各种机构进行融合合作,共同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准确职业定位,更能推进地区需求与经济发展。

4、以学生兴趣和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为基础,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校与企业,非营利组织,社区进行互相交流,互相配合,联合开展亲子英语角,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等各类活动。此外,各方会共同考虑地区需求,实施启动合作项目,例如与政府合作完成“福利院网上系统”,“激活地铁站功能”等项目。不仅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人际关系等职业素养,为学生职业生涯决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更是为地区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对我国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建立学生对职业教育的信心

从国家政策,社会融合,学校教育三个层面进行强强联合,增强学生对职业教育的深刻理解,理解蓝领等技术人员在社会上的重要性,并在教育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改变职业观,改变对就业环境的看法,打开宽阔的视野,应该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小我融入大我,尽可能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精彩。

(二)设立专门职业指导服务机构,提供精细化及多样化服务

1.由于我国高职院校中人数较多,专业种类丰富,因此在系部层面设立职业咨询机构更具有专业对口性,更能突出服务质量,有效提升学生信任感。

2.重视学生个体差异,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关于职业出路的个性化指导服务,尤其对身体有障碍,贫困地区的同学更要给予高度关注,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职业信息和心理辅导。建立咨询台账,动态跟踪记录学生发展状况,便于可视化管理,并能高效地对其作出精准判断与帮扶。

3.聘请政府,企业,社区等机构的专业人员担任职业咨询室的老师,或者本院系具有相关企业实践经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老师进行“一对一”专业辅导,努力取得咨询效果最大化。

4.创新形式多样的职业指导教育活动。除了常规企业宣讲会,招聘会,各类讲座以外,加入创业对策分析,升学对策辅导,礼仪形体训练等来增强学生的职业自信。

(三)拓宽入学前教育模式

1.有效加强高中与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教育衔接

增加与合作高中的交流方式。双方互通有无,切实以学生为中心,打开学生快速成长的通道。

(1)大学老师将业知识讲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带入高中,进行专业技能与职业生涯的初期指导。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对专业与职业的独立思考,为升学填报志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帮助。

(2)开启校园参观与专业体验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直观感受到大学生活及不同专业的魅力,积极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个性气质。

2.加强对准入学学生的学前引导

利用网上问卷调查,学院专业及教学成果等视频介绍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和学生的目标意识,可以为快速适应新环境与激发职业意识提供不可或缺的初级基础。

(四)创新课程改革与教学

课程内容体现学科针对性,实用性与实践性,充分体现理论指导实践,避免纸上谈兵。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启发学生学会思考。

1.创新改革职业指导课程内容

第一,当课程专业性较强时,可以分模块式教学。例如履历表,面试,劳动合同等模块内容可以邀请企业HR来参与课程讲解,提升课堂活力的同时更能帮助大家更有效掌握知识与技巧。创新创业模块内容可以邀请优秀创业毕业生或者创业人士等企业家开设专场讲座,增强课堂教学成果。

第二,加入团体辅导等课程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思考,充分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学会扬长避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团队合作关系。

第三,职业课程走进企业。参观企业管理与生产现场,直观地感受企业的运作状态,员工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更加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不仅培养了学生职业精神,也提高了学生对职业的向往,为以后的出路决定提供了一定基础。

2.创新调整专业课程内容

首先,当代人才必须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提高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的契合性显得非常重要。社会所需的扎实的专业技术可以满足经济发展所需,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实现人职匹配。

其次,创新开设与社会情况相符的新专业。例如国内已经创新开设了柳州螺狮粉学院,潜江小龙虾学院,都是顺应当地经济发展所创建相关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与当地产业链对接的具有特色竞争力的专业群,培养高素质,极具创新力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4]。而当下,AI人工智能等计算机领域需求不断扩大,开设特色化专业,加强专业特色化建设,培育重点项目,积极探索满足社会特色化人才需求的专业设置体系,培养具有创新型技术技能的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实行“1+X”评价机制,加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对学生将来就业提供充分的技能保障与能力,也将提高创业就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5]。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课程内容调整,加强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提升也刻不容缓。具备各种实务经验的教师将其经验运用到授课中,实施更加实践性的教育。加强专兼职教师比例分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升队伍建设科学系统性。校内教职员工走进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与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组织等机构紧密合作,邀请专职人员对就创业政策,面试指导,企业精神,产业发展形势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力指导学生职业规划。

(六)加大实践性教学活动,为学生职业决策提供有力参考

1.加大加深产教融合,工学结合

首先,重点拓宽加深与本地企业的合作,校内建立实训基地,为校内专业理论课程提供辅助实践场地,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功效。通过“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方式,校企互相支持,互相培养,为培养专业型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校外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提前体验到“社会人”的职业角色,通过在社会中的实战,快速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职业素养与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拓宽职业视野,对自己的职业出路选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能量

在校内组织成立职业指导相关社团,对职业规划相关活动、政策进行宣传,职业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就创业政策等,要以学生为中心,作为职业规划指导的补充发展渠道。在校外积极深入地与社区,社会团体进行交流,合力举办各项讲座与活动,通过社区服务,志愿者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优点,提升企划力与领导力,增强社会与职业责任感,加强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3.加强地域合作,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加强地域性合作,作为教育和学习的融合场所,以在地区建设中实践性地活用大学所学知识和技术为目标,共同加大寻求产教研合作项目,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同时,深刻体验并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便于学生自主确定职业目标与选择。通过参加不同项目,与不同教职员、不同地区的工作人员组成团队,形成共同合力,创新解决问题的创造力,激发学生职业探索力,发掘学生实现自我的途径。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职业专业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食品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实践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