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0-12-26马思齐

关键词:美育美的心理健康

马思齐

(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江苏 扬州 225100)

一、美育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美育的功能,即树立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形成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润物无声中与其他教育功能相辅而行。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命是美丽的,对于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人体的健康分开。”美的东西与人生的幸福和欢乐相连,人们在认识与追求美的过程中,内心丰盈得到满足,将会产生积极的审美情感体验,进而内化为积极理智的情感。如:爱与希望、光荣感、认同感、求知欲、责任感、自信感、道德感等,并对自然万物充满兴趣,充满朝气。

美育的重要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体现尤为突出。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取美育形式之一:美术作品,可以不同角度、不同内涵的艺术形象帮助大学生认识现实与虚幻,理想与斗争,历史与发展等关系,发展并提高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在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促进政治品质、道德面貌以及思想感情健康成长。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们的回信中就曾谈及:“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通过美育以及美的渗透,大学生能够扩大和加深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至美也是至善的,有了真正的“美”,“真”与“善”也会随之而来,与之为伴[1]。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暴露出来,如何上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真正有效的让大学生听得进,想得通,做的对,行的远,美育大有可为。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之时,一部分大学生空虚迷茫的精神生活与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随着“00后”一代步入大学校园,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逐年增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力量与希望,应当情绪心境积极饱满,求知愿望浓厚强烈,意志品质健全顽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从目前来看,大学生却在心理上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首先是学习问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尤其对于刚进校的大一新生,高考结束进入大学独立生活,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也不善于合理分配时间,对于成绩仅仅满足于及格,所谓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一些学生不再像高中一样重视学习,学习态度差。其次是人际关系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会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建立友谊,是人生的一节必修课,与高中时期相比,学生对人际关系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学习的关心,大部分性格开朗、生活态度乐观的学生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可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能够适应大学生活,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尤其是家庭情况较差,学习成绩落后、身体残疾或性格缺陷的学生,他们会在大学中更易感到孤独自卑、苦闷痛苦,交友面很窄,只是自己的老乡或是寝室同学,很难与陌生人沟通,遇到矛盾也容易激化问题,不善处理。第三是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恋爱与性问题是大学生不可避免将会遇到的问题,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与学习的平衡、分手后极端的处理方式、发生性行为后引起的焦虑、担忧、恐惧等不良情绪。一些大学生为了追求刺激、消除寂寞,或是从众攀比,在恋爱时很少考虑未来及后果,甚至有一些学生误把好感当作爱情,选择伴侣时只是因为外貌、物质条件或是对方在校园里的较大影响力而追求对方,很容易上当受骗。第四是性格情绪问题:这部分主要是与学生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关,也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等。最后一点是求职与择业问题,这是高年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学生,在入职适应期的过程中往往都会感到焦虑和担忧,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以至于产生失眠、抑郁等心理疾病。

可见,大学生在心理健康问题方面需要更多的关注与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除了少数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包含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其中学校的校园环境、授课方式、学生学习生活模式部分,应该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最能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的环节。

三.心理健康课程课堂教学改进

从新闻里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因为心理健康问题,情绪崩溃,伤害自己,伤害他人,在学校里分数往往成了最具说服力的标准,但其中也不乏一部分课程考满分,道德、人格无法及格的学生。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接收新事物的途径多而杂,获取的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很容易接触到一些庸俗、媚俗,甚至低俗的大众文化,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积淀与审美素养,明辨是非,站稳脚步,这些内容将极大地侵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久而久之,大家对审美趣味的理解将趋于平庸浅薄,美丑不分。“面对大众消费文化盛行带来的人们精神生活领域的种种问题,应当强调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进而融入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在大学生消解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商品崇拜”“金钱崇拜”意识的负面影响、克服平庸浅薄、急功近利心态等方面,美育都可以发挥其净化心灵的作用”[2]。美与心灵、人格和道德的健全是密不可分的,人们与美的事物相伴,感受美,以美育心,使性情和品格变得高雅,如何能够真切感受和理解美的人生,便需要美育来进行指引。

在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教学之前,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素质培养必不可少,教师的态度与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比单纯的说教更有说服力。课堂中的美育极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审美修养,一个缺乏审美,内心对此也并不重视的教师,又怎么能真正引导学生去践行美育呢? 所以,对教师的审美课程教育培养,影响熏陶十分必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领会美的内涵与韵味,教师也能更有体会更有感悟的上好每一节课。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体验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还应当与美育相结合,通过综合体验等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教育或是技术性的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的鉴赏能力,对善恶美丑有更加清晰正确的辨别能力[3]。文学、绘画、音乐、戏剧、民俗、摄影作品鉴赏创作等,在认识与理解中交流感受体会语言美、人格美、自然美、韵律美等千万种美,由此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得到美的享受。除此之外可以增加专门的实践课程,通过体验式的团体辅导教学方式,开展轻松的趣味心理活动,引领学生在美的环境、美的氛围中创造机会,在沟通合作中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情绪行为的发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心理健康的学习中,还可以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梳理出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惑,通过一些优秀案例的分析和交流,让更多的学生在想要关心帮助别人时了解该如何应对,采取怎样的方式更加合理有效,同时,活动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创造温暖和谐的集体氛围,在这样能够互相理解、尊重、平等的环境里,加深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认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同时,在课内课外给予学生足够的真诚与热情、积极的关注与共情,鼓励与肯定,促进课堂中产生的积极影响作用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美育的实施将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观念,以美育培养新一代青年[4]。

四.美育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

美育的意义是什么?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相近,都是为了培养拥有美丽心灵,拥有健全人格之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美育,以多种多样具有美感的浪漫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帮助大学生陶冶情操,舒缓情绪,增加自信心,同时使学生能在审美鉴赏下有所扬弃,学会选择与学习[5]。在课堂的文化和实践教学中,学生还可以拓宽视野,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如何培养兴趣、掌握语言艺术、进行人际交往等等,将美融于生活之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仍对未来充满兴趣和希望,能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

美育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具体还体现在其积极预防方面,大学生在面临交友、毕业、找工作、谈恋爱等问题时可能会有一些负面情绪,有些学生还要承受家庭所带来的压力,通过谈话、关心等辅导方式外,将美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通过美育,从长远的角度上对大学生,尤其是有困惑且需要特殊关注的学生进行教育,感悟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意义,从而敬畏生命,珍惜生命。长期熏陶下,这些都将有助于学生培养高尚情操,拓宽眼界,提高觉悟。美育,虽然有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但美育绝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技术性、专门性的教育之中,而是应当更多的渗透进学生的各方面教育与生活中,借助美的力量,净化心灵,将美德与道德真正内化为学生心中的信念。

鲁迅说过:“并非人为美而存在,乃是美为人而存在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将美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能发现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美,拥有自信,积极地生活学习与工作。每周融入美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在看来或许效果甚微,也未必能在考试分数中得以体现,但是未来,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学生们受美育影响所产生的价值将远超我们的期待。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心理健康
论公民美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