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建构的逻辑演绎策略

2020-12-26向仲攀

关键词:公共性内化立德

向仲攀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710300)

新时代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其价值目标也被延伸为通过完成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同时,也应重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替代的作用,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是检验立德树人成果的有效手段,它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环介体、方法、内容,更细致地限定了所有因素的范围,比如公共人、公共理性、公共精神、公共价值等,这些其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理想的教育效果。新形势下,构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前提条件,是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必然要求。

一、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逻辑演绎

处于交互性极强的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个性化更加突出、选择性更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改变教育手段和内容,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但公共性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不变的,并始终遵循着“以人为本-融于主体-行于群体”的演绎逻辑。

(一)立德树人,以人为本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逻辑起点。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化表现;“以人为本”思想也是高校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内涵上的深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做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时,把以人为本观念贯穿落实到具体实践的各个阶段去,保证对待所有学生的公平性,同时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以人为本的要求立德树人,意味着我们对教育发展本质、目标、功能认识的升华,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1]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均把“德”字放在了首位,“德”即品德、道德,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有了“德”的新的传播途径,教育发展的目标、手段等方面在满足多样的需求下也有了新的意义,这是“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前提思想的必然结果,更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逻辑前提。

(二)内化于心,融于主体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逻辑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过程就是在教育者的帮助和促进下,大学生将社会要求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融入自身思想品德结构之中,变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成为支配、控制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内在力量的过程。[2]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引下,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立足于生存空间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地位,在外在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理性体认、情感认同将思想理论转化为自身内在自觉的思想信念。内在自觉的思想信念包括价值认识、政治意识、情感意志,思想理论在满足于社会需要的同时又能满足个体的欲望时,自觉的思想信念就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开来。思想信念深化为情感认同和公共理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深化,从个体的自觉到群体的自然德行,这其中融入了主体的个性特征和道德秉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被学生掌握且内化于心,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在“以人为本”思想条件下的深化。

(三)外化于行,行于群体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逻辑价值。通过参与公共性事务,把深化的思想信念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实践,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经之路,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主体思想实现的客观价值体现。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课教学的同时,为把学生培养成技能型人才,设置了诸多实践环节,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进一步注重了专业能力的提升,但实践的外化不仅仅在专业一个方面,它更是指高素质的培养,是衡量高职学生道德水平高低有无的重要标志。实践是公共性实践、社会性实践,通过实践接触其他实践主体、接触社会,这种公共性实践才能更好地验证思想理论,才能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实践实现价值,群体性实践体现公共性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的是公共性价值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强调的是外化实践对于提升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功能作用,更强调的是“公共人”实现的公共性价值。从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从单独个体到公共群体,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是实现价值的逻辑升华。

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建构策略

(一)高职院校:德育定向,协同渗透

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均需内外、外化共同作用方能实现,均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细微来看,德育更多的是塑造人,强调个体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价值更为明显。高职院校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两者需要兼顾,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前提就是实现高职学生的个体价值,即保证德育在教育活动中的风向标作用;再者,基于个体功能是在社会功能的发挥中实现的这样一个前提,在德育的大方向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社会性价值的重要举措。具体来讲,就是要高职院校以德育为导向,以人为本为前提,协同各方力量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

在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高职院校要充分地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面对自主意识强的高职学生,利用显性的思想理论规律性地“晓之以理”,再通过隐性教育潜移默化地“导之以行”,具体来说,就是充分挖掘思政教育的隐性显性元素,在注重职业技能、校园活动等显性元素培养的同时,将工匠精神、红色文化等隐性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到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目标统一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角度上,高职院校要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统领课程思政目标,促进德育内容和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主体上,高职院校要优化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的结构,通过角色互构,实现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协同发展,整合学校方方面面的资源,构建系统的育人体系,形成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合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将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3]

高职院校要坚持德育的定向原则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原则,切实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生为本,构建大思政格局,隐性和显性教育相结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多方形成合力,注重各方渗透功能的发挥,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奠定逻辑前提。

(二)学生主体:自律固本,思想夯实

自律是主体的普遍现象,与管理他律相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中,“内化”于心靠的就是受教育者的自律,从逻辑演绎和现实中能看出来这种自律是以接受教育和他律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他律和自律过程的总和。与他律具有的强制性不同的是,自律完全看主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内化自律的是一个治学、为人、激励“三位一本”的自我夯实机制,以下是具体实现策略。

治学:多维度地培养教育对象自我教育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是要使教育对象具有自我教育能力的教育活动,独立分析能力是最为基础的,在治学过程中靠理性去判断,自觉抵制错误消极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高职学生的自我时间丰沛,监督和管理相对宽松,要求学生能自我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业余时间,自我监督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在逻辑演绎中体现了主体的理论内化。

为人:灵魂深处建树起正确的为人之道体系。为人之道是为人的准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就要求高职学生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自觉上好思政课,构建起以“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价值观念的为人之道体系,从他教他律到自教自律就是一个从理论到思想升华过程,是逻辑演绎中主体的思想内化。

激励:自我激励激产生自我提升的强大动力。通常情况下我们讲的激励为外部激励居多,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来看,强调的是内部自我激励。这个角度来看,要注重激发高职学生的内部动机,充分调动自我发展的需求,在遭遇挫折失败时给与自身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在治学、为人层面的积极作用,自我合理利用网络载体,从中找到成功的感觉,从而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发挥自我激励的效能。从心理学上讲,这叫外部激励向内部激励的转化,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逻辑上讲,这是从思想内涵到精神内化的转化。

高职学生的主体性在内化过程中的发挥依靠自律,这是巩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前提,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途径,夯实主体的思想基础,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于心,为外化于行提供思想支撑,体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逻辑深化。

(三)社会各界:机制联动,实践升华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没有充分重视社会教育环境的重要性,仅仅在学校中开展思政教育,使学校的思政教育环境和社会的思政教育环境存在割裂现象,学生在学校中接受到的思政教育在进入社会之后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同,很容易使学生对高校的思政教育产生疑惑,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4]社会是进行公共实践的公共性空间,在实践交往中不得不面对新的复杂的实践环境,这使得实践缺乏的大学生难以适应,就要求在公共空间里,政府、家庭及企业等社会力量给与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要加大对高校、企业等机构进行实践育人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整合社会资源,明确各组织的实践育人义务和责任,搭建适合高职学生通过实践展示自我的平台,扩大其实践交往的公共空间,增添实践经验;家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地靠语言说教,而是要正确地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合理利用非学习时间进行实践,支持学校切实做好实践育人工作;企业是实践育人的另一个重要阵地,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一方面,适时地对进行社会实践的高职学生融入企业文化,更能从思想上对初入社会的大学生起到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实践育人机制,通过评价和监督让学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使得实践育人取得实效。

在实践育人的环节中,政府建立整合机制,家庭建立激励机制,企业建立监督评价机制,通过三方机制的合力联动,进一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到入脑到入心的转化。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最直接最有力的活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最终要回到的逻辑终点,通过理论到实践的升华,让高职学生都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切合实际的理想目标,为社会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公共性内化立德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公共性中的角色探究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