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流量湿化与无创呼吸机在治疗呼吸衰竭中的对比应用

2020-12-26河南省许昌市立医院461600王统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6期
关键词:呼吸机呼吸衰竭气道

河南省许昌市立医院(461600)王统帅

呼吸衰竭是呼吸科常见急重症,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昏迷抽搐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机械通气治疗是常用治疗措施。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湿化是目前临床常见的两种机械通气治疗方式,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呼吸状态,对治疗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68例呼吸衰竭患者,旨在对比分析高流量湿化、无创呼吸机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8例我院呼吸衰竭患者(2017年1月~2019年6月),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高流量组(n=34)和呼吸机组(n=34)。高流量组女11例,男23例,年龄52~77岁,平均(64.87±5.94)岁;呼吸机组女12例,男22例,年龄53~78岁,平均(65.23±5.86)岁。两组一般资料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均经血气分析检查确诊;家属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多脏器衰竭。

1.3 方法 两组均予以化痰平喘、抗感染等常规处理。高流量组采用高流量湿化治疗,仪器:呼吸湿化治疗仪(新西兰,费雪派克AIRVO 2),温度:36℃,吸氧浓度:45%~70%,流速:40~60L/min。呼吸机组给予无创呼吸机(美国伟康,BIPAP Harmony)治疗,模式:S/T,吸氧浓度:45%~60%,呼吸频率:16~18次/min,开始呼气压力:5~7cmH2O,吸气压力:14~20cmH2O,依照患者耐受情况设置通气时间和次数。两组均依照患者情况于使用过程中进行参数调整,4h进行1次通气,通气时间2h,并且均持续治疗1周。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频率 治疗前高流量组呼吸频率为(31.78±2.57)次/min,呼吸机组呼吸频率为(32.19±2.65)次/min;治疗后高流量组呼吸频率为(24.52±2.36)次/min,呼吸机组呼吸频率为(23.95±2.79)次/min。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降低(P<0.05),但治疗前后两组呼吸频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2 PaO2、SaO2治疗前高流量组与呼吸机组PaO2、SaO2比较,(58.24±3.78)mmHgVS(57.85±3.97)mmHg、(83.69±1.75)%VS(84.04±1.62)%,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高流量组PaO2为(87.45±2.36)mmHg、SaO2为(94.73±3.12)%,呼吸机组PaO2、SaO2分别为(83.52±3.43)mmHg、(91.25±3.57)%,两组PaO2、SaO2升高,且高流量组高于呼吸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湿化属于新型无创通气方式,其中无创呼吸机能增大肺泡压力,缩短通气弥散交换、毛细血管渗出距离,改善换气功能,缓解呼吸困难;同时其可减轻呼吸肌疲劳症状,降低呼吸肌氧耗,防止气道塌陷,以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此外其能减少回心血量,降低气道负荷,以改善患者心功能[1]。高流量湿化通过鼻导管运输氧气,能减轻呼吸道刺激,缓解患者异物感、焦虑感;同时应用湿化技术,能预防通气时呼吸道水分过度丢失,增加肺泡通气量,以提高肺通气效率;此外经湿化的气体能缓解气道敏感度,减轻吸气阻力,改善肺顺应性,促使气体传导效率提升,以促进患者撤管,缩短住院时间[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高流量组PaO2、SaO2高于呼吸机组(P<0.05)。可见高流量湿化、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均可明显改善生命体征,且高流量湿化在改善PaO2、SaO2方面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高流量湿化、无创呼吸机治疗均可显著改善生命体征,且高流量湿化对患者PaO2、SaO2改善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呼吸机呼吸衰竭气道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