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R技术在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2020-12-26吴婧予

科技与创新 2020年24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民众分类

吴婧予

VR技术在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吴婧予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000)

随着VR技术的发展,其技术在各大领域的应用越发普及。如何更好地将VR技术与人们的生活相结合,提高人们的生活体验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垃圾分类是现在民生问题中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将VR技术与垃圾分类进行结合,势必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VR技术;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游戏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环保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而与民众息息相关的就是垃圾处理问题,如何更好地进行垃圾的分类处理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由于垃圾分类的不规范,经常可以看到垃圾处理员被垃圾割破双手的照片,触目惊心。随着2019-07-01上海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就一直作为全国人民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一方面,大家对于这个环保政策都非常的支持。但另一方面,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有非常多的问题,如何正确分清垃圾种类是最让民众头痛的问题。当前,关于“垃圾分类”的教育宣传方式基本是通过在小区张贴海报,通过网络小视频等被动式的教育方式。基于被动式的教育模式,大部分的民众都还是无法很好地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特别是现在新一代的儿童。如何更好地让民众学习到垃圾分类的知识已成为当务之急。

1 VR技术应用在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方面的优势

VR(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技术。通过计算机的技术生成一种虚拟的环境,让体验者达到沉浸式体验。VR技术根据沉浸式体验角度分为非交互式体验、人—虚拟环境交互式体验和群体—虚拟环境交互式体验等。

1.1 区别于传统宣传方式,寓教于乐

VR技术能够让民众更加直观地通过虚拟环境了解垃圾分类的具体知识。不同于复杂的教学视频文字,我们将各类生活垃圾进行三维建模,让民众在体验真实场景还原的同时学习到垃圾分类知识。相较于文字图片类记忆,沉浸式学习可以使记忆更加深刻。垃圾分类的政策在全国进行推广的时候,一般都是通过海报、公众号推文来普及、宣传知识。这种方式很难让人直接地去感受到垃圾分类的过程。利用游戏的方式,让民众戴上VR眼镜,直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儿童对于视频的学习的成效是非常有限的,他们会更加倾向于在实践上的学习。沉浸式学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习的乐趣。寓教于乐,沉浸式教学。

游戏对于儿童以及青少年是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在游戏中灌输知识可以很好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将VR技术用于教学中可以实现沉浸式教学内容的多维度展开。

1.2 突破场地道具的限制,便于高效宣传效率

VR技术能够模拟垃圾分类的环境,通过垃圾分类教育仿真系统,可以创建再现出家中、街边场景、四大垃圾分类垃圾桶和几十余种的垃圾模型。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经常需要走访学校、社区、宣传展会,如何更加高效进行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垃圾分类VR教育应用只需要VR主机和头盔手柄以及投影屏幕设备,像学校、社区、展会一般都会备有投影设备,所以只需要提供VR设备。一套完成的垃圾分类VR教育应用制作完成之后就可以在任意地点进行使用。

2 VR技术在垃圾分类教育宣传中的应用

垃圾分类VR应用——“随圾应变”通过三维软件、平面设计软件、虚拟引擎软件还原垃圾分类的真实场景。

2.1 VR应用涉及的软件操作

前期通过使用3dmax来创建基础模型,包括4个颜色的垃圾桶、30种不同种类的垃圾以及背景环境。基础模型制作完毕后,进行uv的展开,并且利用Photoshop来绘制产品贴图,突出产品的材质。材质绘制完之后,导出材质与模型的材质球进行整合,导出最终的完整模型。模型完成之后,就是进行最关键的一步,将模型导入ue4引擎,完成应用。厨余垃圾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街道场景模型如图2所示。

2.2 垃圾分类VR应用的框架设计和构建

VR技术具有五大基本特征,即沉浸感、想像性、交互性、多感知性和自主性。而这5点正是创作VR垃圾分类游戏的初衷。其中最重要的亮点是沉浸感以及存在感,我们希望玩家在体验这款游戏的时候可以在游戏中找到比较真实的存在感,即使是在虚拟的游戏中也可以找到类似于现实的存在感。根据这些特征,考虑如何通过框架设计来讲体验者达到更好的沉浸感以及存在感。“随圾应变”应用的框架设计如图3所示。

图1 厨余垃圾三维模型

图2 街道场景模型

2.3 垃圾分类VR应用操作系统

在该VR应用的操作过程中增加娱乐性,展示多维度的体验,不仅仅是视觉,在触觉上也进行了设计。在模拟扔垃圾这个过程中,如体验者将垃圾扔进了错误的垃圾桶,会触发手柄的振动,这一设计可以让体验者更为直接地了解自己的认知错误。

“随圾应变”应用的进入画面如图4所示,“随圾应变”应用的操作中的画面如图5所示。

3 “随圾应变”VR应用的效果评价

本研究完成应用制作之后,在多个场地进行了演示体验。首先邀请业内人士体验,在他们提出专业的意见之后,我们进行修改。然后去到社区,让民众进行体验。我们分别去到不同的小学进行垃圾分类的VR应用体验。对于低龄儿童的体验感,我们得到了高度的肯定。他们非常喜欢这种科普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讲授、观看视频,这种可以让他们全身心沉浸式的游戏学习方法,更贴合他们的需求。在社区进行宣传的时候,有不少成年人也参与其中,他们也对这种方式表示赞同。

图4 “随圾应变”应用的进入画面

图5 “随圾应变”应用的操作中的画面

4 总结

“垃圾分类”现在已经在全国有序地铺开。作为第一个实施垃圾分类的城市——上海,实行过程中就发现了非常多的问题。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大部分人都表示很难完全掌握垃圾的分类方式,特别是低龄段的儿童,一般的宣讲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很难理解。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垃圾分类”中涉及到的分类知识植入到游戏中,在游乐中学习。

[1]刘建平,吴昀颐,郭建明.VR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在科技成果展示上的应用[J].青海科技,2020,27(3):102-104.

[2]彭玲茜,潘瑜,范自盛.基于VR技术的建筑施工安全教育系统构建及应用[J].福建建筑,2020(5):140-144.

[3]高林.VR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9):53-54.

2095-6835(2020)24-0157-02

X799.3

A

10.15913/j.cnki.kjycx.2020.24.060

吴婧予(1989—),女,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游戏动画设计。

〔编辑:王霞〕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民众分类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让博物馆成为“民众的大学”
给塑料分分类吧
虚拟现实技术不能根本改变新闻
圣诞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