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这件事儿 如何避免浪费?
2020-12-25徐飞王占强
徐飞 王占强
从抵抵制大胃王吃播,到推崇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禁止浪费的节俭氛围,近段时间以来,粮食浪费和粮食安全的问题悄然站上了舆论C位。浪费,即是在生产生活中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不合理使用的行为。实际上,“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这样的观念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景强调都不为过。而反映到人们的日常出行,车辆的选购过程中同样“浪费”频现。
进入4S店,你会发现同一款车型在配置上被分为三六九等,面对销售人员各种天花乱坠地介绍,可能一不小心就被“忽悠瘸了”,用白花花的银子,买到所谓的“豪华”“科技”配置,然而有的却像是鸡肋。本文就带大家认识一下那些鸡肋配置。
十大鸡肋配置
NO.1:车顶行李架
理由:应用场景过于狭窄
为了突出SUV车型永不妥协的越野身份,有些厂家会想方设法地给车顶上安装一个充满阳刚之气的配置——行李架。在很多车主眼里,没有行李架的SUV不是真SUV,有了車顶行李架才是纯“纯爷们“,然而在绝大多数SUV车主的日常用车中,车顶行李架也仅限于为自己的座驾增添一分男子汉气概,很少有装货的。能见到几辆车顶上载着行李的,很少。现在的SUV基本都可以放倒后排来扩充空间,偶尔要装点儿大件行李,放倒后排就可以了,何必花力气放倒车顶行李架上。如果你不是经常自驾游,城里用车使用车顶行李架的机会很少。
此外,在车顶后面加装行李架还会增加风阻,增加燃油消耗量。有研究显示,汽车空气阻力系数降低0.03,百公里油耗就可以节省2%。无怪CFD工程师感慨,“为了给你们降低那0.001的风阻我加班加夜…而你们却在车顶篷啊、保险杠啊的地方弄点儿小造型。”
车顶行李架使用不当,还有被交警处罚的风险。根据2019新交规行李架要求,新交规车顶行李架不违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载客汽车行李架载货,从车顶起高度不得超过0.5m,从地面起高度不得超过4m。
No.2:迎宾踏板
理由:小型SUV毫无必要,更适合大型SUV
不少国产SUV及合资SUV车型特别喜欢选装这一配置,用以彰显自己的越野身份。但是,大部分城市小型SUV的底盘高度,远远达不到需要给车主准备一个台阶才能上去的地步。很多城市小型SUV的底盘也就比轿车高个3~5cm,增加迎宾踏板毫无必要。迎宾踏板更适合福特猛禽、道奇Ram这些大型皮卡车型。而且,迎宾踏板还会减少车辆的离地间隙,降低车辆的通过性。
其次,迎宾踏板的这个位置是各种泥浆污垢的聚集地,再加上它本来就突出来的形式,一旦有点儿不小心,上下车就会蹭到裤子,让你一天的好心情都消失殆尽。所以说,迎宾踏板不算是个完全无用的配置,但一定要分车型,分使用场景,那些小型的城市SUV就不用来凑热闹了。
No.3:大灯清洗
理由:不符合日常使用场景
现在不少车型都配备了大灯自动清洗装置,并作为一项重要配置在配置表中进行宣传。但是这项配置却很少有用到的机会。大灯清洗缘于赛车项目中,车辆进入泥泞路段等恶劣环境下,车灯被淤泥覆盖,影响安全。民用车中,只要你不是越野狂人,路况也没差到十分恶劣的程度,也不经常跑夜路,这项配置毫无存在的必要。
但也有例外,沃尔沃、萨博(SAAB)等北欧品牌的车型比较喜欢带这一配置,是因为北欧那边气候寒冷,常年下雪,在开车过程中大灯容易被积雪覆盖,造成大灯无法正常工作照明,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不下车就可以把大灯擦干净的装置。早期是在大灯上安装一个小雨刷,将大灯擦干净,但比较易损坏,直到后来才出现了更加优化的大灯清洗功能。对于中国的“城市一族”来说,城市的路面远没有野外那样恶劣,路灯等照明设施也很齐备,就算是在雨、雪天气条件下,驾驶员也不必担心大灯被灰尘遮挡而视线变得模糊。
No.4:真皮座椅
理由:中低档轿车的真皮用料较差,远不如织物座椅
真皮座椅的起源来自于高档轿车,以其合理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和乘坐舒适等特点,已经成为众多车主时下追求的流行配置,更成为他们彰显身份地位的豪华象征。但现在在某些消费者看来,座椅没有真皮仿佛就不能称之为座椅了。据了解,在国外,厂家对真皮座椅概念的界定非常严谨,全皮就是全皮,不是真皮必须向顾客说明。但是在中国,国内汽车厂家也都纷纷加入到将真皮座椅作为标准配置的大军中,但是这种附庸风雅略带有急功近利心理的做法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偷工减料和选材不当。在汽车厂家销售的真皮座椅中,通常有一半用革或者猪皮代替了真牛皮,与进口豪华车真皮座椅的质地、使用寿命,形成鲜明对比。大多数消费者却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另外,由于国内真皮的面料比较光滑,开车时对人体的支撑性也比较差,舒适性还远不如布艺座椅。而且,国内许多加装的真皮座椅在选料加工过程中基本没有考虑污染因素,而有些真皮皮料在加工过程中加入的有毒化学成分最终被车厢消化,这也是国内车厢污染的一个来源。
No5:换挡拨片
理由:以国内城市的道路状况,很难找出使用它的理由
拨片换挡技术最早起源于F1赛车,因为F1赛车由于车内空间较小无法安置手动变速拨杆等因素,配备的是自行换挡手动变速器,这种变速器结构其实与手动变速器无异,只是省去了换挡拨杆以及离合器,取而代之的是转向盘背后的2个旋桨式的拨片,通过手指的拨动,分别控制变速器升挡和降挡,由于使用拨片换挡功能手不用离开转向盘,这样换挡速度更快,也更为简便。所以被誉为汽车赛事中最为顶尖的F1赛车也将此技术沿用至今,这项技术最初只被应用在F1赛车以及高端跑车上。
随着人们对汽车的驾驶操控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厂商都为汽车配备了换挡拨片这项功能,将其注重操控性的运动型轿车最大限度地增加驾驶乐趣,这对很多酷爱驾驶的司机朋友无疑是件好事,可是当在拥堵市区中行驶,这项配置似乎只是个摆设,甚至显得有些多余,唯一能给人们带来的只是视觉上的冲击感。除非你是个极其酷爱驾驶的朋友,经常行驶在郊外畅通无阻的道路上,否则这项配置对于你来说,就是画蛇添足。
No.6:自动泊车
理由:噱头大于实用,使用场景弱
对于“自动泊车“这个功能,往往都会听到“新手福音”、“女司机助手”这样的形容词。但是,实际上自动泊车远远达不到吹嘘的那么好。首先,自动泊车功能对停车位有很高的要求,一般在停车场或路边前后距离都比较充裕的正规车位,它可以很好地帮助司机停进车位,但在一些老旧小区或胡同等非正规车位,它就没有办法了,很容易出现扫描不出的情况。 其次,泊车时并不是全自动,还需要你自己踩制动、换挡;第三,自动泊车的速度非常慢,等你把车停好,旁边老司机都停3回了,会让车主有很深的“惭愧感“。
此外,这个功能更适合新手用。但大部分新手经过一段时间与车的磨合后就会变成熟手,这时候自动泊车就成为鸡肋了。从安全驾驶的角度看,尽快培养驾驶员的驾驶技能,比依赖车辆的自动泊车功能要更为重要。
No.7:空气动力学套件
理由:不当改装,不但不能增强操控性,反而增加油耗
买车之后,很多人都会对忍不住对爱车进行一些改装,比如换个氙气大灯呀、加一些镀铬饰条呀、换个中网神马的。除了这些常规的改装之外呢,不少男性用户还非常热衷于为爱车加装一些看上去十分炫酷的“空气动力学套件”,比如发动机舱盖导流槽、翼子板导流板、前后下包围、侧裙板以及非常常见的运动尾翼。事实上,很多套件如果加装不当,很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比如,尾翼是性能车和赛车的象征,是汽车空气动力学套件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高速行驶时增加下压力而不使车有上抬的风险。然而,大部分普通车装尾翼只是看着好看,实际用起来并不能起到增加车身下压力的作用,反倒会在低速以及侧风较大的时候增加车身的阻力或者增加车身的不稳定性,并由此带来油耗的增加和失控风险的上升。
No.8:手势控制及语音控制
理由:目前尚不完善
手势控制和语音控制都会显得非常高大上,很有科幻大片中才有的未来感。但是在日常使用中,它们却远未达到我们的预期。
手势控制和语音控制都会有两个在当下非常“致命”的问题——控制不精准,手势控制时,因为感应延迟和转动方式等实际情况,你无法将车辆的声音控制到精确的数值,同时非常影响驾驶者注意力,一不注意就过大或者过小,反而很大的影响了驾驶者的行车安全。
语音控制,比如控制窗户这些,你同样没法把窗户控制在一个你非常喜欢或者适合当前情况的高度,顶多就是当下的语音控制能实现开启一半或者全开之类的分段调节,但离无级调节或者如何实现汽车理解到人的调节思想,还相距甚远。
当然,我们否定这些功能的作用,在未来自动驾驶逐渐完善的时代,这些功能大概率会成为主流,但是在当下这个非常“基础”的状态下单独把它们拿出来使用,就会显得非常无用了。
No.9:发动机自动启停
理由:影响驾驶体验,带来抖动和噪音
如果评选车主最讨厌的鸡肋配置,那么非发动机自动启停装置莫属。很多司机上车的时候都很自觉地关掉这项配置。那这项自动启停功能为什么会受到众多车主的嫌弃?
首先来了解一下自动启停的工作原理。简单一点说,那就是在我们行驶过程中,临时停车的话发动机就会自动熄火,而当我们前进的时候,松开制动踩油门发动机就会重新点火。从理论上来看,自动启停这项技术是可以达到节省油耗的作用,但在实际使用中,自动启停功能的体验非常差,在不同车型上表现也是差别较大。一些车型上,自动启停功能自身的稳定性就不高,从而就会导致在后期发动机产生严重的抖动。当车主频繁地启动发动机势必会带来噪音影响,影响了驾驶体验。
还有频繁让发动机启动和关闭,会对蓄电池产生一定影响,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另外,自动启停在一些自动挡车型上,还会表现出起步加速不连贯,当松开制动需要立即启动时可能会出现动力中断,影响起步的驾驶体验。
自动启停技术是厂家为了应对排放和油耗标准,而引入的一项技术,其目的是通过花费较小的成本,来满足国家的油耗及排放标准。但通过优化发动机、引入混合动力系统等同样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因此这一配置并不是必须的。
No.10:安全带插扣
理由:影响行车安全
现在很多车型都配备了安全带提醒装置,驾驶员及副驾驶上人员不系安全带,就会蜂鸣提示声。不过这项功能,却由于很多驾驶者的不良驾驶习惯,成为了“恼人”的噪声。而为了满足这部分车主对“消音”的需求,市场上一种安全带插扣却因此应运而生,甚至还做成了各种可爱小动物的形状。有的4s店作为礼品还贴心的随车赠送。
但是,这却是害人的汽车配置,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性。根据相关汽车事故调查表明,在发生正面撞车时,如果驾乘人员系好安全带,可使死亡率减少57%,侧面撞车时可減少44%,翻车时可减少80%。在以50km/h时速发生撞击,有安全气囊的车辆发生碰撞时(正常碰撞角度),有效保护率为18%;使用安全带发生碰撞后有效保护率为43%;既有安全气囊又使用安全带发生碰撞后,有效保护率为60%。由此可见,安全带可谓关键时候的救命稻草。
TIPS: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配置并非要不得,在高端车型、超跑或越野车上,它们甚至可以成为核心卖点,只是秉承节俭精神,普通消费者没必要为了“排面”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与其在“鸡肋”上增加购车成本,不如多多关注事关乘员生命健康的安全配置,“好钢”要花在“刀刃”上!下面5个配置就是“可以有”的重要配置呢,有了它们就可以大幅提升行车时的安全性,推荐消费者在购车时优先考虑。
五大重要配置
No.1: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简称ESC)。简单来说,ESC可以通过行车电脑控制前后、左右车轮的驱动力和制动力,确保车辆行驶的侧向稳定性,消除车辆转向时发生的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
据统计,有25%导致严重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是由侧滑引起的。更有60%的致命交通事故,是因侧面撞击引起的。其主要原因就是车辆发生了侧滑,而ESP能有效降低车辆侧滑的危险,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数量,来拯救生命,所以这个配置在发达国家已经强制标配了。在我国,因为C-NCAP很早就将ESC列为加分项进行鼓励,因此市场上ESC的配置率也已经很高。但是,仍有个别低价车型没有这一配置,有些畅销车型为了降低价格在低配入门级车型中也省略了这一重要的安全配置。为了自己的安全,也为了他人的安全,笔者强烈建议一定要选择带ESP的车型。
No.2:侧气帘
侧气帘,顾名思义就是安装在车辆内部左右两侧的帘状气囊,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车辆发生侧碰事故时保护乘员头部的安全。不像正碰时有发动机舱供缓冲和吸收碰撞能量,车辆的侧面结构空间有限,只能依靠B柱、门槛梁和底梁等狭小的结构来抵御和分散碰撞冲击。而侧气帘相当于为车内乘员提供了一层额外的安全保护屏障,避免了乘员头部与车身侧面结构或车外空间发生硬接触,极大的提升乘员安全。侧气帘的保护作用在侧面柱碰时尤其重要,由于碰撞区域较小,单纯依靠B柱等结构根本无法有效完全吸收掉碰撞能量。此外,在发生翻滚事故时,侧气帘也是保护乘员头部安全的最重要安全配置。
之前侧气帘还仅是高档轿车上才能见到的高级配置。而随着C-NCAP将侧气帘列为加分项,我国市场上侧气帘的配置率开始明显提升,目前很多家用入门级车型都提供了侧气帘,不过一般是仅在中高配车款才有。为了保护自己的行车安全,笔者强烈建议多花点儿钱选带安全气帘的车型。
No.3: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简称AEB,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可以有效避免事故发生的主动安全配置。其原理是通过车辆的摄像头或雷达来不断监测前方路况,判断是否会与前方车辆、行人碰撞,一旦出现碰撞风险而驾驶员并未采取制动动作时,AEB就会进行报警或自动制动。研究数据表明AEB系统可以让汽车追尾事故的数量至少减少了四分之一,同时也降低了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
从2018版开始,C-NCAP正式引入了AEB评价,对测试车型AEB装置的有效性从车对车、车对人、误作用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将测试成绩作为整体星级评价中的一部分,占有很高的权重,没有AEB的车型将很难获得5星。正是在C-NCAP的引导下,国内市场AEB的装车率开始明显提升,颇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势,这对消费者来说可以说是个福音。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市场上很多车型都宣称配备了AEB,但是其性能差距却很大。有的仅能监测到前车,有的则还监测行人和自行车、摩托车骑行者;有的仅能在光线良好的白天起作用,有的在视线不佳的夜晚也能发挥作用。消费者在购买时要详细了解具体车型AEB的配置情况,或查阅C-NCAP官网。
No.4:车辆盲点检测
车辆盲点检测系统(Blind Spot Detection,简称BSD)是基于短距微波雷达探测技术的设备,用于监测处于内外后视镜视觉盲区侧后方移动物体(如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行人),探测相邻车道后方有没有车子在靠近,以及后视镜盲区里有没有其他车辆,能够降低开车时变道发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
有驾驶经验的驾驶员都知道开车时存在视野盲区,也对因此带来的安全隐患印象深刻。在学习驾照时,教练会告诉你在变道时需要回头看一眼,因为侧视镜具有盲点,并不能完全覆盖后方道路情况。所谓盲点,就是被车辆B柱挡住的后方视野。很多人都提及并线前在注意后视镜的同时,要略加回头扫视车身后侧。然而就是因为这个回头,往往都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而当你这匆忙一瞥所来不及看清的物体,就是盲点检测系统BSD(Blind Spot Detection)的“工作职责”。
车辆装有盲点检测系统之后,该系统的雷达传感器一旦确认有车辆或其他障碍物躲藏在驾驶员视线盲区范围内,则立即向安装在后视镜边缘的接收装置发出指示,在后视镜上亮起的光标来警告驾驶者注意已有车辆处于盲区中,从而减少随意变道而造成的安全隐患。盲点车辆识别系统的出现,则将这一系列的隐患和不确定因素一扫而空。仅仅一个亮点的提示,便将车辆主动安全性能大幅度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让一切尽在掌握。
No.5: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车道偏离预警(Lane Departure Warning ,简称LDW)是一种通过报警的方式辅助驾驶员避免或减少汽车因车道偏离而发生交通事故的系统,是一种目前比较先进的L2级驾驶辅助技术。
开车走神是大多数司机都会面临并且需要克服的问题,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的时候,难免会因为疲劳而放松警惕,而这也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时候。据交通部统计,约有50%的汽车交通事故是因为汽车偏离正常的行驶车道引起的。車道偏离预警系统便应运而生。
它主要通过摄像头、雷达、传感器等来识别马路上的划线。当车辆偏离行驶路线,车轮碾压到划线时,系统会发出报警,并给予转向盘一个反方向的力矩,让车辆重新回到原来的行驶路线上。配备了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的车辆在非人为操作的情况下偏离车道时,提醒驾驶员修正方向,以降低由于车辆偏离引起交通事故的可能。
车辆安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以上五项安全配置只是冰山一角。其他包括自适应远近光灯、近光灯自动开启、前照灯自动调平这类灯光配置,以及车道保持、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等主动安全配置个顶个都是贴身行车保镖,真金白银买一份平安,何乐不为呢?
如今的高科技安全配置正在逐渐普及,不过林子大了,总有个良莠不齐,如何全面了解心仪车型的安全性能?不妨多多关注C-NCAP 2021版评价规程,针对上述配置的考核项目将悉数登场!
TIPS:
安全配置以往并不是汽车销售宣传的重点,消费者对此也了解不深。
但有些安全配置可能一辈子用不上,一旦用上或许就能救人一命。所以说再舒适的座驾,也要有安全的保障,你get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