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发展路径
2020-12-25李维光
李维光
【摘 要】 本文通过探索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方式找到更适合的课程,初中地理教师为学生设置生活、问题、活动的场景,带动了学生合作,让学生理解了地理现象、构建了地理思维、掌握了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值得探索的。
【关键词】 探索;合作;场景;任务展开
学生并不是一叶孤舟,学生的学习也不是一潭死水。教师在教育引导学生的时候,要懂得将学生融合在一起,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收获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设置生活场景——组织学生围绕生活现象展开探讨
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场景来促使学生围绕生活现象展开探讨。在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学会结合自己的生活来了解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能够在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识,将学生分组后,与学生展开了以下对话:
师:大家觉得最近的天气如何?
生:一直阴雨不断。
师:那你知道影响一个地区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
生:不知道。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索一下。
笔者在地图上为学生圈出了北京、伦敦、孟买这三个城市的位置,提供了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图,让学生将它们放在一起比较,感受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其中哪些是影响三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师:观察地图,你能说一说北京、伦敦、孟买这三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吗?
生:北京在中国,伦敦在英国,孟买在印度,位于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地区。
师:不错,那你能与小伙伴合作,结合地图,说出它们的纬度位置吗?
学生依据地图,与小伙伴进行了分工,分享了北京、伦敦、孟买的纬度位置,讨论后发现它们的纬度位置并不相同,其中孟买纬度低,接近赤道,气温高,而伦敦的纬度高于北京,气温也较北京低。
师:它们的海陆位置是怎样的?你认为这对它们的气候有影响吗?
学生在组内分析了北京、伦敦、孟买这三个城市的海陆位置后,发现越靠近海的城市,降水越多,内陆由于离海较远,则降水少。
师:从地形来看呢?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生:海拔高的城市气温低,反之则气温高。
师: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它们受季风的影响吗?洋流呢?植被覆盖率和人类活动能否改变气候呢?
学生围绕问题,对城市气候进行了分析,与组内成员沟通后认为,教师所提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的气候有着影响,但不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明显。
师:你认为要改善一个地区的环境,人类应该怎样做?
学生结合自己对现实生活,发表了各自的想法,诸如种植植物,减少尾气排放等,加大了学习交流的范围,实现了合作学习的优化。
这样,笔者通过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对学生进行气候学习指导,让学生了解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道了怎样从身边小事入手,为维护适宜的气候环境而努力。学生在生活场景中,与组内成员一起努力,找到了地理学习的基石,能够站在生活的平台上,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了解其与生活蛛丝马迹的联系,重新对地理学习进行定位,做好生活地理的探索工作。
二、设置探索问题——组织学生围绕课堂问题展开分析
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设置探索问题来促使学生围绕课堂问题展开分析。在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在中国的位置,知道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熟悉东北地区的特征及河流分布情况,在教学中设置了启发学生合作思考的问题:你知道东北地区指的是哪里吗?你能从地图上标出来吗?你对东北有着怎样的印象?你能结合地图说一说东北的特征吗?你了解东北地区河流分布的概况吗?学生围绕问题,与小组成员一起对课本知识进行了分析,通过读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知道了哪些省市是处于东北地区的。接着,学生在组内进行了分工,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对东北地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印象,认为东北是一个常年寒冷的地方,推测东北的纬度较高。并在观察地图后,发现东北地区多被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松嫩平原覆盖,有着肥沃的黑土地和充足的降水,认为东北地区适宜种植经济作物。学生还在小组合作中比较了黑、吉、辽三省的气候差异,讨论后认为河流的结冰期与气候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继续分析东北地区河流分布的概况,了解了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看到了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一面,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判断,推举组内代表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在合作思考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想法,能够用地理思维来分析地理知识,得出自己的见解,并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形成了更加客观的认识和判断。
三、设置合作活动——组织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展开实践
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设置合作活动来促使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展开实践。在学习“中国的民族”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基本构成,感受不同民族的风土文化。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開展了合作活动,让学生与组内成员商量,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民族,进行调查了解,设计民族介绍手册,加深对民族地理文化的了解。学生分组后,借助互联网的帮助,与组内成员了解了我国的民族种类,分享了自己喜爱的民族,经过商讨后确定了想要深入分析的民族。学生先是了解了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知道了它的大致位置,然后对该民族的文化氛围进行了探索,提高了自己对民族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合作活动中,与小伙伴围绕地理知识展开了讨论和实践,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了解了地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学会了科学沟通,培养了团队的默契性。
总之,本文通过实践,完成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发展路径探索活动,找出了适宜学生合作的有效方式,优化了地理教学课堂。初中地理教师在管理学生、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熟悉了学生的合作特点,有了较为贴切的教学计划。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也明确了自己的教学位置,能够做到尊重学生,科学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优质的地理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崔爱妮.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索[J].华夏教师,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