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学模式,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插上翅膀
2020-12-25吴永福
吴永福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脑越来越多地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信息技术被应用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但是现在信息技术教材版本繁多,内容千差万别,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怎么上?这一问题成为许多老师的共同疑问。本文就这一问题,与各位读者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以致用; 游戏;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2-065-002
信息技术是一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兼具了知识性和操作性,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然而,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原因,各地的信息技术教材以及硬件千差万别,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模式可以套用。教无定法,唯有找到适合当地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实施“有效教学”。下面我把教学工作中得出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一、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新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即要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
(一)教学内容不玩“虚”
信息技术教材由于要照顾到全局,可能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比如本校使用的教材中有一环节是教授“机器人”的,由于本校没有相应的硬件条件,所以无法很好地开展教学。所以,我们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重组,适合本校教学环境、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有时,我们要突破教材局限性,以教材为基础,把教学内容延伸、拓展开去,把一些实用的内容教授给学生。比如:“Word”可以让学生编辑自己写的作文;“PPT”,可以让学生制作介绍自己班级的幻灯片。“画图”可以让学生结合时事,比如10月份的时候,画国庆相关的内容,祖国航天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可以画“玉兔”月球车、嫦娥号,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注重实用性训练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用”,明白了一种知识的“作用”,才会产生“学习”这种知识的渴望,产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所以说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习了这个操作技能后,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老师在进行练习设计的时候,要把实用性放在首位。
在学习了Word的制表功能后,我让他们制作一张“一周安排表”,让他们把下周打算做的事情写进安排表,并且要求尽可能地按照上面写的去做。训练制表能力的同时,又对他们做事的计划性、条理性进行了全方位的培养。
二、游戏引路,寓教于乐
现在,电脑游戏相当流行,在它的众多拥护者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重。学生因玩电脑游戏而荒废学业等之类的负面新闻也屡见不鲜。难道,电脑游戏真的是穿肠毒药,有百害而无一利?其实不尽然,只要合理利用,正确引导,电脑游戏会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小学学生对电脑游戏的领悟能力很强,通过电脑游戏教育,对完成教学任务更能起到催化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在游戏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一些计算机知识是比较枯燥的,比如指法训练,还有些知识较难理解,比如scratch程序设计。如果老师不能让学生一下就体会到学习scratch的乐趣,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抓住学生?可以请游戏来帮忙。
正确的指法是提高打字速度的关键。但是指法训练往往很单调、机械、重复,学生很容易就厌倦了。在指法教学中,融入游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警察抓小偷”、“打地鼠”“青蛙过河”等打字游戏进行个人与个人、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比比谁打得快。学生会发现,唯有练好指法,才能获胜。老师趁热打铁,进行指法教学,在教学scratch程序设计时,可以让学生玩一些利用scratch程序设计的小游戏,从玩游戏到自己做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带动了起来。
(二)在游戏中新授知识
在以往的新授环节中,很多老师会采用“老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方式,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下来,虽然大部分学生会了,但总有一部分基础差、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还没学会,需要你去一个个讲解。
在教学《初识logo》这课时,学生对FDRT等命令难以理解,我便设计了“小海龟找食物”的游戏。同学A扮演小海龟,一个同学B下达命令。在小海龟和食物之间我设置了一些障碍。同学B通过使用FDRT等logo命令,指挥小海龟避开障碍,找到食物。通过这场游戏,学生不知不觉就理解了FDRT等命令,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任务驱动,主动参与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法
何为“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处理内容,巧妙地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实际任务中,让学生在实际上机操作中去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它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
1.任务目标要化整为零,各个突破。在生活中,如果让你一口气吃掉一个大蛋糕,你肯定会认为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如果把蛋糕切成几块,慢慢地一块一块吃掉,过不了多久,你会发现蛋糕所剩无几了。生活中如此,课堂教学中也如此。把一个大目标,细分成几个相互有联系的小目标,并设计合适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目标的达成。例如:“在Wps中插入图片”这一总任务,可以分为“插入剪贴画”、“插入‘来自文件的圖片”两个子任务。对于“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又可以分为插入动漫卡通图片、插入同学的照片等小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学们不断积累操作经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2.任务设计要有趣味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务的设计,要有可行性,不能让学生觉得根本无法完成,同时也要兼顾趣味性,这样学生能足够的动力去完成它。如果任务的设计过于死板,任务就会对学生失去吸引力,那么这个任务的设计就是不成功的。例如在学习插入图片时,就可以用一些与“同学”“朋友”“家人”有关的照片进行插入以及编辑,因为对他们来说,对这些照片进行裁剪、缩放、旋转等操作是很有趣的。一旦他们掌握了方法,他们就会对不同的照片进行操作。同样,在教授“幻灯片”时,如果让他们制作一组幻灯片来介绍自己喜欢的明星,他们就会很主动地去查找相关资料、图片,并且尽可能地去美化幻灯片。
3.合作学习,完成任务。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可见合作的重要性。在“任务驱动”中,个体学习固然重要,但合作学习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把两者和谐统一起来。这也就意味着任务设计要考虑“单干”,也要有需要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例如在“制作主题板报”中,我把全班分成六组,每组6-7人,每组确定一个节日主题,如第一组“端午”、第二组“重阳”等。组内进行明确分工,收集图片资料、收集文字资料、图片的美化、素材的整合(制作),分别由不同的学生去完成。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在相互合作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取长补短,既学习了课堂知识,又增加了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培养了合作精神。
四、创新评价,点石成金
课堂教学评价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教师与学生对课堂的学习与教学情况做出描述和确定。课堂教学评价需要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把几个单一的教学过程或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连成一线,在完成阶段学习任务的同时完成总体学习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教学评价语言为教学服务。
(一)教学进行中的评价
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注重引导学生以适应自身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以形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存在个别差异性,他们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接受、掌握能力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使用统一和标准化的方式来进行评价,教学评价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
在教三年级的同学画房子的时候,我并没有单一地教学生照着书本上的范图,而是展示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房子,希望学生能把思维扩展开来。在绘画的过程当中,对学生的取材,画图方法、各个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进行评价。
在此时的评价,应使用“先纵后横”的方法。纵向比较,可以使我们能很快地发现学生进步的地方。横向比较,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激励,这样对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能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二)总结性的评价
一堂信息技术课下来,学生往往会完成一件或者几件作品,此时,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合理的评价就尤为重要。
1.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进入尾声,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自己的作品时,教师可指名学生展示并评价自己的作品,在展示的同时,向同学和老师说明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如觉得自己作品的哪个部分处理得比较好),指出作品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然后全体学生对该作品进行评价。在几个学生作品评价后,全体学生基本上能对自己的作品做出自己的判断,明白优缺点,便可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每个学生看到别人的作品,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会思考作品成功或不足之处。通过对别人作品进行评价,明优点、晓不足,对照自己的作品,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操作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2.教师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学生的作品,凝聚着学生的智慧,是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体现,是学生心血结晶。我们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在进行评价时,要以鼓励性语言为主,多发掘作品的优点,尤其不能以尖酸、刻薄的语气评价学生。
3.作品评价方式多元化。信息技术课中有许多作业,如学生的电脑画、网页、PPT等,教师可以将部分作品放入学校网站、博客、论坛内,让社会上其他人进行评价。
这样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家长、教师在任何地点都能看到,他们便可以通过论坛回复的方法对作品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樊志华.中学信息技術教学模式初探
[2]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
[3]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