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决策定都北平始末
2020-12-25曹子尼曹英
文/曹子尼 曹英
摄影:越檀
定都是新政权取得胜利的标志。中国历代政权均将定都作为建国的重要标志。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革命的全面胜利已成定局,中共中央的定都计划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中共中央定都北平,应该在1949年1月就已经决定下来了。这一时期,革命胜利的形势一日千里,东北全境、华北绝大部分地区解放,东北、华北解放区联为一体,北中国广大区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大后方。“华北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连同东北、华东、中原、西北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以及南方人民游击战争的胜利在一起,已经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贺平津解放电》(1949年2月2日),《人民日报》,1949-02-04。)
随着胜利形势的发展,建立人民共和国成为紧迫的任务,建国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定都,定都首要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城市。毛泽东率中共中央由延安迁移至西柏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明确了共和国首都的指向。在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中,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决定定都北京(平)也越来越清晰。根据现有资料,大致情况如下。
“九月会议”决定成立中央政府。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机关小食堂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九月会议”,这是自撤出延安以后举行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是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会议主要议题有两个,一是统一高层认识,准备战略决战;二是筹划新中国建设。在会上,毛泽东对未来新中国的政权性质做了专门说明,明确使用“人民民主专政”代替“工农民主专政”。毛泽东说:我们政权的阶级性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仅仅是工农,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要打倒的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以人民代表会议的政府来代表它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859页。)这实际上规定了未来人民共和国的国体与政体。会后,毛泽东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指出,“现在,我们正在组织国民党区域的这些党派和团体的代表人物来解放区,准备在一九四九年召集中国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们开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7页。)这是毛泽东、中共中央第一次明确决定在1949年成立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
此前,在1948年5月,中央要求晋察冀、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组成华北中央局党的机构和华北人民政府。“华北人民政府的成立,中央是试图以此作为一个国家的蓝图来试点的。”(《聂荣臻元帅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第543页。)
11月8日,中共中央、毛泽东决定由华北中央局接管天津、北平。毛泽东指示说:“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这表明在1948年底,毛泽东已经明确决定新中国将定都在北平。
这也得到时为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回忆的证实。聂说,在1948年12月底,结合北平地下党关于傅作义准备起义或投诚的情报后,聂荣臻和另两位前线主要决策者林彪、罗荣桓商量,报请中央批准和平解放北平,保全北平,使它顺利成为未来的国家首都,这也是中央已有的动议。“对胜利以后建都的问题,党中央已经初步选定了北平。”罗荣桓表示同意,林彪未置可否。聂只好以个人名义单独向毛泽东发了“争取和平解放北平”的电报,毛泽东回电表示完全同意。(《聂荣臻元帅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第558—559页。)
12月24日,时任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兼北平市长的叶剑英在对接管北平的干部讲话时指出,新中国将定都北平,要求广大干部要高度重视北平的接管工作。叶剑英说:“北平是一个古老的文化的国际的城市,外国记者估计共产党要在北平建立一个人民自己的首都。”“北平是一个有关国际观瞻的城市,是我们自己的城市,是红色的首都。”“我们接管北平工作的好坏及所发生的影响,不是孤立的某个干部或北平本身的问题,而是联系着整个世界的观瞻,是中国人民能否在共产党领导下管理自己的问题。现在我们要向全世界、全中国人民表示,中国人民能管理自己。”(《叶剑英关于军管会的任务、组织机构及如何工作的报告要点》,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档案局编,《北平的和平接管》,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第28、36页。)在这个讲话中,叶剑英已经明确地提出北平将是人民共和国的新首都。
1949年1月30日,斯大林的特使、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到达西柏坡,在西柏坡,米高扬前后一共呆了10天,2月8日离开,与中共领导人共进行了12次正式会谈。在这些会谈中,毛泽东和其他中共领导人全面介绍了中共的历史和中国的现状,以及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中共正在或即将实行的方针和政策。
米高扬在给斯大林的报告中说,对他提出的在南京解放之后,是不是在南京组建联合政府更好一些,毛泽东做出了否定的回答,毛泽东明确表示,“转到他们一边的十分之九的活动家都认为,北平,而不是南京最适宜作为首都。”“北平而不是南京可以成为常设的首都。”沈志华、崔海智:(《毛泽东与苏共领导人第一次正面接触——关于米高扬访问西柏坡的俄国解密档案》,《冷战国际史研究辑刊》2014(2),第324-325页。)
3月5日至13日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议对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和胜利后各项方针政策做出了极其重要的决定。毛泽东在会上宣布:“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6页。)
至此,新中国定都北平一事,成为中央决定,并告晓全党。
定都北平确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选择,是指北京(北平)的历史地位。北京自古以来是北方尤其是华北的军事、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到了元朝蒙古政权建立后更是如此,是元明清三朝都城,这三个王朝又是古代政权中最重要、最后的帝王政权,自然成为这七八百年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中心。并且中华民国政府一度也定都于此。北京成为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政权的首都,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传承的一个部分,中国人民从内心深处来说,是很容易接受与认同的。
时代的选择,是指北京当时的状况。北京和平解放在即,北京的城市建设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保护,是一个完整的大城市,在1948年的人口统计中,北平市的城市人口是200多万,居于全国特大城市前列。(韩光辉:《民国时期北平市人口初析》,《人口研究》1986年第10期。韩文资料来源是1956年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统计资料。)同时,中国革命力量的重心此时也在东北与华北,苏联政府也坚决支持中共中央早日建国,定都北平。(宋传信、郑学伟:《新中国定都北京研究述略》,《当代北京研究》2013年第1期。)
人民的选择,是指人民力量要求中共中央将革命的中心、建国的中心置于北京。正如前北平市长何思源在华北七省市参议会上所说,他认为三点很重要,与会将领应该接受:一是将北平改为北京,这个要求最符合民心,二是要求在北京设中央政府,三是按中共毛泽东主席的八条进行改革。“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民意。”(晓鸥:《参与和平解放北平的何思源》,《炎黄春秋》1995年第1期。)
定都北京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众望所归,也是上上之选,可谓“天作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