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环境和学习态度的关系研究
——以福州某中学为例
2020-12-25林庆英
林庆英
(闽江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当下,我国绝大多数的英语学习者都是在课堂上学习和使用英语,课堂由此成为英语学习的主要场所,可见,外语课堂教学是实施外语教学的重中之重[1]。众所周知,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助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而消极的学习态度则可能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抵触或漠视[2]。一直以来,学习态度的相关研究得到诸多关注[3]13。国内教学研究已经分别对课堂环境、学习态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然而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则亟待论证。
一、研究综述
课堂环境又被称作课堂气氛或氛围、课堂心理环境或学习环境等[4]。课堂环境存在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之间,成为衡量学习效果、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的重要指标[5]。学生的学习行为会受到自身心理感知的左右,而且课堂学习过程的正面心理体验会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6]。因此,从学生感知的视角来研究课堂环境,论证教学行为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实质关系[7],被认为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方法的捷径。当前,课堂环境已成为教育理论界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8]。如,屈志勇系统综述了近30年的课堂环境研究,并指出该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9];也有学者考查了大学生对英语课堂心理环境的感知水平与其课堂行为之间的关系[10]。这些文献为研究中国高校英语课堂心理环境特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1]。
学习态度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性的内部心理倾向,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3个部分[12]。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包括对待课程学习、学习材料以及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等[13]。众所周知,学习态度不仅能够影响学习成效,也主观反映了大学生对高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界对学习态度的相关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对学习态度状况的调查[14],探索如何转变初中生不良的学习态度或培养初中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的施教对策[15]等方面。如,秦向前通过调查大学生对自身、教师、课程和专业4方面的态度和评价,分析了大学生的学习态度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3]25;也有学者结合大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成绩的认识及学习表现和情绪体验,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了考查[16]。虽然,现有研究多方位地探析了制约课堂环境感知的各种因素,然而,学习态度究竟多大程度地影响英语课堂环境还尚无定论。此外,对初中生群体进行此类的研究较为匮乏。因此,本文拟以8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对学生学习态度与英语课堂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考量。
二、实证研究
为了论证学习态度与英语课堂环境之间的关系,本文拟通过实证调查,以期对如何优化我国中学的英语课堂提出一些建议。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8年级学生所感受到的英语课堂环境如何。二是学生对待英语的学习态度如何。三是初中生所感受到的英语课堂环境与其英语学习态度之间是否相关。四是班级差异对初中生感受到的英语课堂环境和英语学习态度是否有影响。五是性别差异对初中生感受到的英语课堂环境和英语学习态度是否有影响。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英语课堂环境调查表借鉴了孙云梅[17]的调查问卷。该调查表包括学习者对英语课堂环境感知的9个维度:同学关系、课堂参与、任务取向、学生责任、同学合作、平等性、教师支持、教师引导、教师创新,共36个题项。此外,在参考周娇[18]的问卷基础上,本研究所使用的英语学习态度调查表主要涵盖学习意向、学习情感、学习认知和重要性认知4个维度,共24个题项。两个量表选择项均采用Likert的5点记分法,从“1分”表示“从来没有”,到“5分”表示“总是如此”。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福州某中学8年级4个班的16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现场发放纸质问卷并当场回收,得到14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7.5%。调查结束后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搜集到的各组数据分别进行处理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英语课堂环境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英语课堂环境中9个变量的平均值在3.6048和4.4457之间。其中,课堂参与和学生责任的均值均小于4,其余7个因子的均值均高于4。这意味着初中生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亟待提高,而且初中生自身对待学习的责任感也有待加强。研究发现,教师引导的得分最高,达到4.4457,可见,在英语实际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仍然扮演着传统的主导角色。总体上,这些初中生对课堂环境的感受心态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课堂参与和学生责任的标准差都超过1,这意味着这些8年级初中生对这两方面的感知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他7个变量的标准差都低于1,这表示初中生对同学关系、任务取向、同学合作、平等性、教师支持、教师引导、教师创新的感知情况趋于一致。
表1 英语课堂环境描述性统计 N=140
(二)英语学习态度现状
在学习态度4个变量的平均值中,学习情感和重要性认知的均值都小于3,学习意向和学习认知的均值高于3。其中,重要性认知的均值最低,学习认知的均值则最高。这说明,初中生具备一定程度的英语学习意向和认知能力,但其重要性认知和学习情感的情况却不够理想。另外,学习意向和学习认知的标准差均在1以下,这意味着初中生对英语的学习意向和认知比较一致。然而,学习情感和重要性认知的标准差均大于1,这说明初中生对英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情感和重要性认知。
(三)英语课堂环境与英语学习态度的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如表2所示),学习情感与同学关系、任务取向、平等性及教师引导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同样,重要性认知与同学关系、任务取向及教师引导等之间也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然而,课堂参与、任务取向、学生责任、同学合作,平等性、教师支持及教师创新等均与学习意向和学习认知呈正相关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学习认知与初中生责任的显著正相关性最强(P=.511,Sig=.000)。相比较而言,学生责任和课堂参与对学习态度产生较大的影响。简言之,在很大程度上,英语学习态度与英语课堂环境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表2 英语课堂环境和英语学习态度的相关性
续表2 英语课堂环境和英语学习态度的相关性
(四)班级差异对英语课堂环境和学习态度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8年级4个班级的各变量数据分别进行比较,其中,(1)班31人,(5)班40人,(8)班30人,(12)班39人。表3结果显示:(12)班无论在课堂参与(P=.000<.01)、学生责任(P=.000<.01)还是在学习态度(包括学习意向、学习情感、学习认知、重要性认知4个方面)(P=.000<.01)都显著优于其他3个班级,而(8)班在教师引导(P=.000<.01)和教师创新(P=.027<.05)两方面显著优于其他3个班级。简言之,(12)班的明显优势主要归因于初中生自身的因素,而(8)班的优越性则更多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然而,进一步的检验结果表明,其他班级之间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由此可见,本文的第4个研究问题得到了部分验证,即班级差异对学生感受到的英语课堂环境及学习态度存在一定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1)班在同学关系、课堂参与、任务取向、学生责任、同学合作、平等性、教师支持、教师创新等方面的标准差均大于1,说明(1)班的初中生对英语课堂环境的认知存在较大分歧;而其他3个班级的标准差基本上都小于1,意味着这些班的初中生对英语课堂环境和学习态度的认知比较一致。
表3 不同班级的英语课堂环境与英语学习态度对比
续表3 不同班级的英语课堂环境与英语学习态度对比
(五)性别差异对英语课堂环境和学习态度的影响
为了考查不同性别是否对英语课堂环境和学习态度产生影响,研究者将调查对象分为两组:男生一组,共71人,女生一组,共69人。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如表4所示),女生在同学合作(P=.001<.01)、教师支持(P=.001<.01)、教师创新(P=.000<.01)、学习情感(P=.000<.01)和重要性认知(P=.000<.01)中均显著优于男生。然而,男生在平等性中的优势要比女生略高一点(P=.034<.05)。总而言之,本研究证明了女生在英语课堂环境和学习态度的多数变量上的表现都明显优于男生。此外,男生在课堂参与、学生责任、同学合作、教师支持和教师创新等方面的标准差大于1,而女生则在学习情感和重要性认知等方面的标准差大于1。这表明,男生之间对英语课堂环境的认知各异,而女生之间的学习态度相当不一致。
表4 男女生的英语课堂环境与英语学习态度对比
续表4 男女生的英语课堂环境与英语学习态度对比
四、讨论与结语
8年级学生对当前英语课堂环境的感知情况良好,而在学习态度上的表现则差强人意,亟待进一步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英语学习态度与英语课堂环境显著正相关,其中,“学生责任”和“课堂参与”对初中生的学习态度影响较大,这符合早前的研究结果[19]。值得一提的是,班级和性别差异均在某种程度上显著影响英语课堂环境和学习态度。这意味着初中生对英语课堂环境的感知情况越好,他们的英语学习态度就会越积极。事实上,我们不可低估英语课堂环境对学生英语学习态度的影响。因此,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必须致力于促进英语课堂环境的优化设置,并高度重视初中生对课堂参与、任务取向、学生责任、同学合作、平等性、教师支持、教师创新和学习意向与学习认知的看法,努力获取初中生在这些方面的即时反馈资料,以及时灵活地调整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策略。与此同时,还要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创造恰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及方式进行最优化处理,以不断提升学习效果[20]。我们还发现,初中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与否会左右他们的学习态度。换句话说,如果初中生能够更多地认识到自身责任感、同学合作、学习意向和学习认知能力的重要性,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态度也会更加积极。
因此,针对课堂参与和初中生责任感相对较弱的现象,我们认为,初中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能够说明他们对该课堂教学的兴趣程度。显然,过于单一或冗繁沉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无法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就是说,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不断地开发趣味性的课堂活动,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尽量多地参与到相应的课堂活动中。譬如,教师可以适度地减少话语量,把话语权归还给初中生,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课堂参与度。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个人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促使学生参与课堂并相互协作[21]。此外,初中生的责任感对英语课堂环境设置的重要性也毋庸置疑。我们希望初中生首先能够为各自的学业负责,从而表现出,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关注分数得失的同时,更应潜移默化地培养初中生自身的责任感。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入初中近两年的学习之后,班级差异对初中生在英语课堂环境和学习态度的感知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12)班在课堂参与、学生责任以及学习态度方面的表现均显著超过其他班级,(8)班则在教师引导和教师创新方面脱颖而出。这意味着初中生内在的自身因素和外在的教学方法的确会对他们在英语课堂环境和学习态度的感知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初中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他们的学习态度,并随时激发他们对自身学习的责任感意识。鉴于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教师应灵活地调整领导策略并积极创新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众所周知,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在语言学习上男生和女生会呈现出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倾向,且女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优势[14]。本研究结果恰好佐证了该观点——女生在英语课堂环境和学习态度的感知,大多数方面的表现都要优于男生。因此,教师应尽量有意识地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应对男生和女生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差异。如在教师支持和教师创新方面要给予男生更多的关注和投入,并加大力度培养男生在同学合作、学习情感和重要性认知方面的能力,以及时改善他们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促进男生的英语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和提高。显然,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英语课堂环境和学习态度的感知。本研究仅对某个中学的8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入的考证;并且本文仅通过定量方法来分析调查结果,建议今后类似的实证研究应该结合定性方法,以提升研究信度和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