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研究
2020-12-25焦丽君费晓玉徐程钰
焦丽君,费晓玉,徐程钰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海尔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随着新媒体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当代学生的价值观念到强大的冲击和影响,其偶像崇拜越来越多元化,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价值走向。高校辅导员可以借此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偶像通常是指受到特定个体崇拜和喜欢的对象,具有理想化、完美化和浪漫化的特征。相对于偶像,榜样一般比较偏现实主义,通常是身边的亲朋好友、父母兄妹或者是劳动楷模、大国工匠等,具有理性化、标杆性和可效仿的特点。
关于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和论证。彭怀祖[1]从榜样与偶像的差异角度出发,提出偶像对社会的有用性,不能求全责备,也不能用榜样的视角去审视。白彦民[2]认为,偶像崇拜是“自下而上”的,而榜样教育则是“自上而下”的,要充分利用榜样教育引导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当前,关于偶像崇拜和榜样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和论证层面,较少有实例和调查问卷。岳晓东[3]对香港、广州、长沙三地大学生的偶像和榜样的选择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青少年偶像度和榜样度之间是反比例关系,这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发展。但是,这项研究仅限于理论分析和模型拟合,所提出的结论仍有待进一步验证。王晓燕[4]对扬州市8-45岁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人在榜样崇拜方面具有明显的离散型,按照年龄从大至小,崇拜对象依次集中在英雄人物、领袖人物、科学家、多元化的偶像。但是,目前,对于多元化的差异及对榜样教育的启迪作用,没有充分论证和研究。
现代学徒制模式借鉴德国双元制,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选择高职院校作为试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海尔学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自2016年开始试行现代学徒制,至今已有5届学生。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发现这部分学生相对于普通的高职学生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职业导向清晰,但矛盾心理强烈。同时,学生的学习场所和地点不固定,接触社会较早,适应能力较弱[5]。为此,本文从偶像崇拜的角度出发,试图了解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的思想现状和价值取向,将榜样示范教育纳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海尔学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随机抽取了现代学徒制模式下256位在校学生参与实名制调查问卷,并全部回收。调查问卷从思想基础、选择标准、崇拜程度、类别排序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问题设置,从中得到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并据此提出榜样教育的新路径。为了证明样本的合理性,在问卷中随机设置了题目分数(每题5分,满分100分),从最终分数分布来看,所得结果符合正态分布规律,证明了样本选择和题目设置的可靠性。
一、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偶像崇拜和榜样教育的特点
(一)实施榜样教育的思想基础
调查显示,68%的学生有崇拜的榜样,59%的学生有崇拜的偶像。其中,55%的学生表示榜样或偶像会随着时间和阅历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但不会经常改变;4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的榜样或偶像比较固定,基本不变化。这表明了相对于中学阶段,大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价值观也基本得到了自我肯定,人生观初步形成。关于崇拜偶像或崇拜榜样选择的原因,62%的学生选择偶像或榜样作为奋斗目标,21%的学生选择纯粹喜欢,8%的学生选择心理慰藉。可见,不同学生对于选择偶像或榜样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而奋斗目标仍是高职生选择榜样或偶像的主流原因。这一思想基础给当代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即可以通过榜样教育,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作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学生,77%的学生表示,愿意向大国工匠或技术能手方向发展,而且在对学生崇拜的榜样和偶像的调研中发现,有一名被学生崇拜的榜样和偶像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教师,该教师曾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的称号。这足以说明,教师能够以身示范,并能充分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46%的学生选择了“将来想成为像榜样一样的人”,3%的学生选择了“将来想成为像偶像一样的人”,47%的学生更趋向于自由发展。调查结果还显示,56%的学生认为榜样或偶像的选择受学校或实习企业的影响较大,这为高职院校进一步实施榜样教育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偶像的选择标准和崇拜程度
在被问及最吸引人的崇拜对象的特质时,相对于爱国热情、勤劳善良、乐于奉献、工匠精神等品质,54%的学生选择了杰出能力,9%的学生选择了突出成就。可以看出,当代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更趋于务实主义和成果导向,相对于过程而言,更加注重结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职学生具有追求卓越,却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基本特征。
据统计数据表明,94%的学生表示对偶像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喜欢,而不是疯狂地迷恋。这表明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高职学生而言,偶像现象反映的是一种兴趣,或者是一种价值观念,而不会出现中学阶段时的疯狂追星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了反映了当代高职学生的成熟心智。
(三)偶像和榜样的类别排序
问卷中所涉及的榜样的类别,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榜样的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各类榜样的占比均在10%上下,其中“其他”比例最高,这进一步说明了高职学生中榜样多元化的特点。其中,大国工匠高居榜首,与之前的调查问卷结果相差较大。岳晓东等[3]在广州、香港、长沙等大学生队伍中做的调查问卷显示,排名最高的榜样类别是政治家,如周恩来、毛泽东、邓小平等。李祖超等[6]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选择的榜样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父母、优秀企业家和政界领袖。这体现了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特点,即学生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到了今后的职业道路和发展方向,他们受企业优秀技术能手的影响较大,这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初衷相契合。同时,也表明学校在工匠精神的教育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海尔学院设立了“振超班”,学习大国工匠许振超的“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先进事迹,创新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向技术能手方向发展,培养学生“技高品端”的优秀品质。
表1 榜样类型分布情况 %
相比于榜样,偶像的类别则相对比较集中,其中影星歌星占比43%。见表2。几乎占据了偶像的半壁江山,这与当前社会所处阶段密切相关。影星歌星等内容占据了网络媒体的大部分流量,许多网站设有娱乐专栏,专门报道明星的生活状态、服饰穿着、情感日常等,这比较贴近生活,也符合大学生的审美兴趣。
表2 偶像与榜样的关系类型分布情况 %
无论是偶像还是榜样,商业大亨均位居前三,这说明当今社会商业成功人士依然是一些学生崇拜的对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代学生的价值观和职业倾向。
从榜样和偶像的统计结果看,榜样中排名靠前的分别是:马云(10.67%)、许振超(8%)、钱学森(4%)、终南山(2.67%)、袁隆平(2.67%),数据主要集中在商业成功人士、大国工匠以及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当代科学家。偶像则相对比较分散,排名靠前的分别是:成龙(6.15%)、林俊杰(3.08%)、刘德华(3.08%)、周星驰(3.08%)、易烊千玺(3.08%)、张杰(3.08%)、张一山(3.08%)等。这类偶像或是娱乐圈公认的劳模或是年轻演员或是歌手,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通常具有比较经典的代表作。可见,学生在选择偶像时还是比较理性的,他们受媒体碎片化宣传和报道的影响相对较小。
由于采用实名制调查问卷,统计中还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相比较男生而言,女生的偶像或榜样多是一些优秀的女企业家、女主持人、女科学家或者身边的朋友亲人。其结果相比于孙宏艳对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的榜样调查数据相差较大[7]。孙宏艳的调查显示,女性榜样较少,在所有榜样中仅有母亲、杨幂和居里夫人排名相对靠前。不管是男生女生,在选择榜样时都偏向于男性。这表明,随着青少年的成长,到大学阶段思想逐步成熟,在榜样的选择上也更加理性,尤其是对于女生而言,更倾向于选择自己身边的榜样或者自己可以效仿的对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代高职学生的价值理念。
(四)偶像和榜样的关系
87%的学生认为偶像和榜样之间有区别,70%的学生表示会效仿榜样,而只有24%的学生表示会效仿偶像。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偶像和榜样之间是有明确区分和界定的。从对偶像和榜样的具体调研来看,仅有6.02%的学生表示,榜样和偶像是同一个人,这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现象。
榜样型偶像通常是指那些著名的科学家、企业家等,他们有非常显著的社会成就。但是没有给青少年带来更多的幻想和浪漫,相比于纯偶像,榜样型偶像带给青少年的多是一些经过提炼的价值观或者优秀品质,是可以学习和效仿的。偶像型榜样一般是指青少年身边的优秀代表,如父母亲朋,老师学长,企业师傅,等等,目之所及,既能够影响大学生,又能让大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相对于纯榜样,其更加富有理想和浪漫主义,是大学生的动力源泉[3]。
在榜样和偶像的关系调研中,选择榜样型偶像的比例为43%,其次是纯榜样,选择纯偶像和偶像型榜样的相对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偶像或者榜样时,相比于中学时代更加理性,同时也表明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偶像和榜样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和空间上的缓冲区。因此,正确认识偶像和榜样的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榜样教育路径探索
(一) 建立双导师制度,言传身教
张杨乐等[8]认为榜样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革新,它更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能获得比传统教育更好的效果。要充分报道优秀校友及学长的先进事迹,并将其以立体化多角度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网络公众号宣传、校园讲座、观摩大赛等。我们应以魅力四射的身边人为榜样,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追求卓越的欲望。对于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而言,建立企业和校内双导师制度,择优选择企业内有经验、有技术、积极向上的员工为师傅,使其在对实习学生的指导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逐渐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企业师傅引导实习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督促其返校后钻研理论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其在下一个阶段的实习中将理论知识转化现实实践。通过企业师傅和校内导师的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和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 加强沟通,实现偶像榜样化
现代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快捷的、直观的给予海量信息,另一方面信息的真实性不好保证,而且大多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思辨能力,辨别信息的真伪及可读性。对于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工学交替、授课地点不固定,辅导员可以联合企业导师,通过视频交互软件不定期地召开网络主题班会,及时关注学生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抑或是讨论有热度的社会话题,帮助学生从信息来源等角度把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深入讨论流量明星或者富有热度的主人公身上的道德闪光点,使学生的思想与时俱进,并与教师和师傅通过多角度讨论和分析,使其偶像榜样化,同时彰显时代特点。这样不仅能够克服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的管理盲区,还可以加深师生感情,耦合校企双方的观点,渗透正确且多元的价值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切切实实将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实处。
(三) 加强合作,实现榜样教育多元化
在价值多元的社会大环境下,充分尊重高职学生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求同存异,共谋发展。对学生的教育由传统的说教式向互动式转变,更多地以谈心谈话的形式与学生交流。教学方式由封闭的课堂教学向开放的网络自媒体、企业实践、比赛竞赛等方式过渡,使学生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我,寻找多元化的榜样,并自发向榜样学习。教学模式由单一刻板的人才培养模式向多元、丰富的方向转变,积极开展各种竞技类、艺术类、团建及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创新榜样示范内容,使榜样教育动态化、多元化。学校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恰恰为榜样教育的多元化提供了土壤。通过校企合作,搭建了校内导师—高职学生—企业师傅—辅导员—家长五方主体共同参与的教改体制,使学生接收的观点更加丰富和多元,获取和消化信息的渠道更加畅通。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使榜样教育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结语
现代学徒制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创新之路,为高职学生的技能提升搭建了平台,但同时也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把握机遇,以榜样教育为切入点,将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实现偶像榜样化和榜样教育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