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推行HSSE管理体系问题探讨
2020-12-25蒋利强
蒋利强
(中国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103)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通过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近40 000家。其中,有不少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虽然已运行多年,但效果并不理想,管理业绩徘徊不前,持续改进效果欠佳,管理提升遇到瓶颈。
随着《中国石化HSSE管理体系(要求)》的发布实施,中国石化旗下的所有企业都要按要求对职业安全、健康、环境和公共安全(HSSE)管理进行一体化体系改造。在融合责任关怀、HSE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国内外先进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将HSSE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1]。因HSSE管理体系远比安全管理体系要复杂,涉及面更广、制约因素更多、构建和运行的难度更大。对企业而言,这既是提升管理的需要,更是对自身管理的考验。
1 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体系文件模板化
企业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普遍做法是:根据对相关标准和规范(比如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理解,借鉴类似企业的做法,依托咨询机构的辅导,快速导入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起一套模板化的体系文件[2]。
这样构建起来的安全管理体系,常常照搬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局部甚至生搬硬套,形似神不是,不能有效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体系文件格式化、模板化,缺乏针对性。
1.2 体系实施“两张皮”
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时,普遍存在符合性有余、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活动记录轻现场验证,重细枝末节轻本质关键,重静态结果轻动态过程,形式主义倾向严重,体系运行存在突出的“两张皮”现象。
1.3 持续改进低效化
虽然许多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已运行多年,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管理业绩徘徊不前,管理水平提升有限,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渐遇瓶颈,呈现低效化趋势。更有甚者,对安全管理体系的模式、方法感到迷茫和困惑。
2 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不畅的原因分析
2.1 企业最高管理层认知有偏差、存在误区
不少企业最高管理层的认知有偏差,存在误区,往往重体系建立轻体系运行,关注的是否能按时完成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认为建立起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就完成任务、高枕无忧。循序渐进、持续改进的意识淡薄。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的热情渐渐淡化,关注和重视程度渐渐减退,体系运行必须的资源渐渐弱化,有感领导的影响及引领作用渐渐淡化,管理评审也渐渐程式化、走过场,管理形式化痕迹逐渐严重。甚至认为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实施由安全管理部门操办即可。这样就容易导致企业安全管理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全管理部门的组织能力和推动力。
2.2 职能部门认识不到位,协同性不够
职能部门普遍认为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主要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情,不太积极也不太主动参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方面的工作,而是采取有选择性配合的应付方式。而安全管理部门往往只靠少数几位体系维护人员,有的甚至依赖咨询公司来推进。因他们不太了解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流程和业务情况,经验有限,不能很好把握。原则性看似很强,但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还有不少企业没有吃透系统化安全管理的实质,照搬国家相关体系标准要求,没有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只是简单借鉴类似企业的模板或依赖咨询机构的辅导,导致部门职责不够明确,工作界面不够清晰,运行不畅,效率不高,效果不佳。
2.3 基层被动应付,为记录所累
企业基层往往只关心体系文件要我怎样做,没有意愿更没有动力去琢磨如何做会做的更好更有效,被动应付倾向明显。加上体系构建时因为理解不透、考虑不周带来的顶层设计缺陷,基层单位需要承担大量体系文件的细化落地和记录表格的整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为文件和记录所累。每次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时,基层都如临大敌,疲于应付,恶补各种见证和各项记录,为记录所累。长此以往,体系运行落不了地,处境尴尬。
2.4 内部审核不专业,深度不够
内部审核计划和检查表往往不能结合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细化,对各部门关键职责的履行不能予以深度聚焦。加上审核与被审核人员,大家平时又抬头不见低头见,人情因素也容易影响审核的客观性、独立性,使得审核大多停留在记录填写、文件和资料格式是否符合要求上,重纸面记录轻现场验证的倾向普遍。而且,查阅记录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足,审核深度大打折扣。对审核不符合项和审核结论往往也避重就轻,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关键是在审核后期,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没能安排专人认真开展现场验证、实现闭环管理,使得内部审核显得不正式、不专业,达不到预期目的。
2.5 对体系运行缺乏有效性评价
在管理实践中,因缺乏一套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更没有定量评价机制(譬如定量评价数学模型),不能对管理体系运行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因而难以及时、正确地掌握体系运行状况,容易错失体系纠偏的机会。
特别在体系构建运行初期,企业重点关注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充分性,在是否满足和符合相关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上下足了功夫,重取证、轻运行,而对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关注不够,往往形似神不是,久而久之,体系运行形成“两张皮”现象。
2.6 管理评审程式空洞,绩效改进收效甚微
大部分企业对管理评审重视不够,评审策划不够缜密,准备工作不太充分。应有的输入严重不足,内容空洞宽泛,事实和数据匮乏,不能提供系统、专业、可信的体系运行综合分析报告,往往对体系运行取得的业绩展开有余,对体系运行存在的薄弱环节暴露不足,对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和需要的资源等关键事项聚焦不足。评审期间,更像是在走形式,讨论不够热烈,也不够充分和深入,造成输出平平,缺少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可想而知,这样评审出来的结果如何能整改到位,企业管理评审就不能有效发挥全面会诊、对症下药、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作用。
3 企业推进HSSE管理体系对策
HSSE管理体系远比安全管理体系要复杂,涉及面更广、制约因素更多、建立和运行的难度更大。所以,通过对目前安全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梳理分析,可以掌握体系设计、构建和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共性问题,以利企业推进HSSE管理体系时学习借鉴,并有效化解。
a)体系构建,系统缜密。各级领导应对体系建设的认识保持高度统一,企业最高领导层必须亲自组织并参与研究体系定位、体系范围、体系框架、管理原则、方针目标、职责划分等关键事项,通过合理的顶层设计确保HSSE管理体系在企业HSSE管理中的权威地位,明确与质量、内控等其他管理体系的相融共生关系,建立高效的符合企业实际的体系框架,避免因顶层设计不足给体系带来的原生问题。同时,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组织所负责体系要素的文件编写,不管是手册还是管理制度,都要把HSSE体系要求、制度要求与业务管理、专业管理的内容及流程高度结合,确保“写我们所做的,做我们所写的”,不另搞一套,从源头上避免“两张皮”。体系主管部门牵头做好体系文件的审核把关工作,保证体系文件编写质量。
b)体系运行,各司其职。企业应重视体系的培训宣贯,分层级、有计划的对所有领导、部门、基层单位和相关方进行培训。建立体系运行过程监视机制,例如,可以通过设置要素运行关键参数(KPI),定期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预警,以达到监控体系运行过程并及时纠偏的目的。要逐渐养成“拿体系说事儿”的习惯,摒弃以往运动式的管理模式,尊重制度,按程序办事儿,严格考核,激励有效,确保各司其职、执行到位。在体系运行上避免形成“两张皮”,拖累基层。
c)内部审核,专业扎实。体系内部审核是企业通过一定程序全面评估体系运行有效,并为纠正措施和管理评审提供依据的重要活动。企业应组织编制审核标准,培训审核员,认真制定每一次审核的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特别是针对审核对象的不同特点,应有意识的安排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审核,确保审核深度和审核质量。
d)管理评审,严谨务实。管理评审常被企业忽略,是因为大家忘了体系建立的初衷。管理评审是评价管理业绩、修订方针目标、持续优化制度流程必不可少的过程,最高管理者应该结合内审、检查结果、合规性评价、目标完成情况以及与先进对标等情况,有计划、分步骤的持续改进体系运行绩效。这是管理评审真正要完成的任务,更是实施体系所追求的目标。可以说管理评审是体系运行过程的收官之战、点睛之笔,必须力戒形式主义。
e)安全文化,入脑入心。把体系思维注入文化建设,注重引导和营造,培育浓郁的安全文化,使其无处不在,强有力地渗透到体系各环节、各项活动中,发挥其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使体系得以滋养。在强大的安全文化面前,夯实基层管理基础、突破管理瓶颈等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4 结语
企业如何把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作为前车之鉴并有效化解,顺利推进HSSE管理体系,关键要看最高管理层对体系管理的认识和态度。只要发挥好领导引领力、部门的协同力和基层的执行力,注重体系顶层设计,紧密结合业务特点,有效监控运行过程,做实内审和评审,培育优秀安全文化,养成按照体系规律办事的习惯,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