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 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2020-12-25郭永轩庆达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5期
关键词:肠系膜栓塞螺旋

郭永轩,庆达嘎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人民医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

0 引言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消化内科的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种疾病,多发生在中年以及青年的女性人群中,患者通常在进食后均出现腹部疼痛、呕吐感以及持续饱胀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1]。本次研究通过我院放射科收录的26 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为对象,均采用多层螺旋CT 扫描技术进行检查,分析CT 影像数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录我院放射科2017 年12 月至2018 年12 月总计26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为对象纳入本次研究。在26 例患者中,有男11 例,女15 例,年龄为24~71 岁,病程为1~15 个月。所有患者进食后均出现腹部疼痛、呕吐感以及持续饱胀感。

1.2 方法

采用多层螺旋C T 扫描技术对2 6 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检查,扫描前让患者提前2 h 喝水(1 0 0 0 ~1 5 0 0 m L),然后使用飞利浦256 排Brilliance iCT 或者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双源CT 对患者进行检查,将电压设置为120 kV,电流设置为280 mA,螺距设置为1,层距设置为5 mm,层厚设置为5 mm[2]。首先进行常规扫描,操作员协助患者保持仰卧状态,同时屏气敛息,稳定身形,在患者首次屏气期间先对其进行快速扫描,之后再进行增强扫描。在经患者的上肢静脉时以4.0~4.5 mL/s 的流速用高压注射器团注80~100 mL 的造影剂碘帕醇,注射完毕后再注入30 mL 的0.9% 氯化钠注射液,对患者的全腹部增强扫描。扫描结束后,将得到的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动脉期、静脉期容积等数据传输到IT 工作平台,用最大密度投影重组技术(MIP)、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容积再现技术(VR)以及曲面重建技术(CPR)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构建肠系膜上动脉图像[3]。

1.3 图像分析

根据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血管正常解剖和病变图像进行分析,观察其肠系膜血管病变部位的血管情况,对血管栓塞、狭窄以及变异等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明确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变的具体范围以及破口的位置,分析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病变是否会对患者的腹主动脉分支等产生影响;对图像进行直接征象以及间接征象,观察分析是否出现假腔;同时对患者肠系膜血管栓塞的部位以及范围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确定患者血栓栓子的形状以及大小[4]。

1.4 观察指标

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2 位或2 位以上)对采用多层螺旋CT 扫描技术得到的图像和三维重建图像的各项特征及指数进行研究分析,对比正常人体图像,评价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的走行、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和距离以及十二指肠是否出现受阻的情况,并且根据后期手术病理判断其诊断的准确率。

2 结果

26 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均通过采用多层螺旋CT 扫描技术,根据图像数据得出:有可见肠梗阻患者10例,出现腹水情况患者8 例,同时存在肠梗阻和腹水情况患者5 例,未发现明显异常的患者3 例。26 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经过血管成像在MIP、MPR、VR 以及CPR 图像上均出现肠系膜上动脉充盈缺损影,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现象出现,根据判断标准确定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6 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中有不完全栓塞患者21 例,完全栓塞患者5 例。根据后期手术病理证实,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检出率为100%。

3 讨论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又称作十二指肠淤积症或者十二指肠壅积症,是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中比较少见的一种疾病[5]。根据临床数据显示,在中年以及青年的女性人群中较为多见,尤其是体质较弱和长期卧床的女性患者,出现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概率远远超过其他年龄段的人群[6]。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通常是由于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肠完全或者部分的阻塞,以致十二指肠阻塞部位的近端扩张、食糜壅积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先天性肠胃异常、肠胃肿瘤以及十二指肠远端或近端空肠浸润性疾病和炎症等都会导致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发生[7]。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上通常有上腹胀痛、食欲不振、呕吐、便秘、反酸、反胃、恶心等不适症状,通常在呕吐之后不适症状会缓解消失[8]。对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预防,主要是以前期及时诊断为主,以往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过程中,由于缺少有效的检测技术,往往会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导致患者病情的加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26 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均通过采用多层螺旋CT 扫描技术,根据图像数据得出:有可见肠梗阻患者10 例,出现腹水情况患者8 例,同时存在肠梗阻和腹水情况患者5 例,未发现明显异常的患者3 例。26 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经过血管成像在MIP、MPR、VR 以及CPR 图像上均出现肠系膜上动脉充盈缺损影,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现象出现,根据判断标准确定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6 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中有不完全栓塞患者21 例,完全栓塞患者5 例。根据后期手术病理证实,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检出率为100%。结果说明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 扫描技术进行检查,诊断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明确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的走行,同时直观地体现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解剖关系,提高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 扫描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效果,将患者肠系膜上动脉的走行以及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解剖关系直观地体现出来,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肠系膜栓塞螺旋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旋风“螺旋丸”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螺旋变变变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