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眠症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2020-12-25张铸谋林燕滨游文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中医疗法心脾失眠症

张铸谋,林燕滨,游文康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福建 福州)

0 引言

失眠症作为临床中出现的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诱因与生理、情志、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关。而失眠症对患者长期的影响不可忽视,其发病率又逐年增高。为此,对已病因及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对于临床治疗失眠症提供思路有一定的帮助。

1 背景

失眠症是指由于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易入眠为特征的病症,在中医学中可归属于“不寐”的范畴。其对患者的影响及发病率现状均不乐观。其病机为阳不入阴,多见于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不实,或醒后难再入睡或彻夜不眠。

1.1 影响

失眠症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中医上对病机的解释为阳不入阴,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实,或者夜间苏醒难以再次入睡,彻夜难眠[1]。在老人与妇女中多见,也多见于躯体和精神疾病患者。长期失眠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低于日常生活工作的需求,影响患者日常工作的效率,增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安全隐患,甚至有可能引起全身各系统发生病变[2]。目前西药中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若长期使用对机体会产生依赖性、易疲劳,甚至发生认知障碍[3],其停药后容易引发戒断综合证。

1.2 发病率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失眠症在巴西人群发病率为40%,美国为35%。英国与法国为25%-30%。目前失眠症发病率逐年升高,患病人数也不断增加,现状不容乐观。

2 病因

失眠原因较为复杂,如饮食不节、外感六淫、情志、内伤、久病不寂和体质等几种躯体和精神因素,均可诱发失眠症。

历代中医典籍对于睡眠障碍有诸多记载,对后世医家诊治失眠症提供了理论及思想指导。如《灵枢·口闻篇》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螟;阴气尽,阳气盛则寐”。根据历代文献当中对失眠病因病机的描述,可得知其多因体内阴阳失调所致[4]。其病位在心、肝。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过大,心火气盛,情志、郁结对机体影响更为显著,郁而化火,气滞、血瘀,痰火等内扰,阴阳不循其道,夜晚阳不入而导致失眠[5]。

当代医家对于失眠症的病因也提出了独到的看法。例如:患者多因情志所伤或由于长期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气机疏泄失常,魂不归肝而诱发失眠症的发生[6];老年人失眠中情志内伤仅是诱发失眠的因素之一,其脏腑虚衰、精气不足才是导致失眠的主要生理病理基础[7],亦有医家认为思虑、劳倦,内伤心脾为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气血及脏腑功能失调,阴亏于内,阳浮于外,阴阳失交,导致阳不入阴,心神不安而失眠[8]。

3 治疗方法

面对失眠症复杂的致病因素,中医中不乏符合大众寻求安全、无戒断综合征的治疗手段[5]这一要求的治疗方法。

3.1 汤药治疗

归脾汤加减,方中党参、黄芪、大枣、甘草、白术等甘温的药物补脾益气以生血;当归、龙眼肉可补血养心;首乌藤、枣仁、远志、茯神用以宁心安神;丹参与川芎可养血活血;加以辛香之木香可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全方可补益心脾,安神定志,适用于心脾两虚引发的失眠。心脾同治,气血共调而神安[8]。

交泰丸加减,方中黄连有清心降火之效,加之肉桂引火归元,党参补脾肺之气,茯苓可宁心安神、益脾和胃、利水渗湿,枣仁、夜交藤可养血宁心安神,白术补气健脾。全方可交通心肾、清心养阴安神,适用于心肾不交引发的失眠。水火相济、阴阳相交入睡[9]。

酸枣仁汤加减,方中茯苓与酸枣仁可宁心安神、川芎疏肝行气、知母有清热之效,全方可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适用于阴虚火旺引发的失眠。心肝阴阳滋养有源,阴升阳潜,失眠可治[10]。

血府逐淤汤、清心镇肝汤、黄连温胆汤、安神汤等方对于不同因素诱发的失眠亦有奇效。

3.2 针灸治疗

3.2.1 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与中药治疗同为中医治疗失眠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取穴为百会、神庭、安眠,肉关、神门,三阴交、足三里等基础穴位。针对不同证候,取穴亦有所不同。

肝郁化火证,以行间、风池二穴为主;痰热内扰证,以丰隆、中脱、印堂、合谷等穴为主;阴虚火旺证,以太溪、太冲二穴为主;心脾两虚证,以脾俞、心俞等穴为主;心胆气虚证,以百会、魄户、志室三穴为主[11]。

基于不同的临床治疗思路,针刺治疗取穴也存在一定差异。

阴平阳秘、使五神归五脏,选取五脏背俞穴、神门、百会、内关、三阴交、腰俞、安眠等穴;养心安神定志、调理气血,选取透百会、内关、神门、四神聪、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镇静安神,选取三阴交、神门、四神聪等穴;醒脑安神,选取四神聪、百会、风池、头椎、神门、三阴交等穴;也有医家以针刺任督二脉为主要治疗思路,选取百会、神庭、气海、三阴交、大椎等穴。

3.2.2 灸法治疗

临床中,炙法治疗失眠效果较为显著,常采用滋阴补气类药物对神阙,关元,足三里,脾俞及肾俞等穴位进行灸法治疗。采用灸法治疗对失眼症效果十分显著。

3.3 放松疗法

针对部分由于过度警觉而引发失眠的患者,可采用放松疗法[12]。如:肌肉放松训练、生物反馈,冥想、瑜伽、气功及太极拳等皆属于常用的放松治疗方法。此类治疗方法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状态,调整心神,调畅情志,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对失眠症效果显著。

3.4 其他治疗方法

在中医疗法中还有如推拿、耳穴,拔罐等方法对于失眠症的治疗可起积极作用,并且符合大众所追求得安全、无戒断综合征。在临床实际治疗中患者接受程度较高,大致操作如下:

中医推拿,在普通治疗的基础上,选取四神聪、印堂、百会及神穴等穴进行按压推拿。方法:采用指腹以适当力度按压穴位,以出现酸胀感为佳,推拿治疗时间每次不低于10min[14]。

耳穴,《内经》云:心主神明。神门又为元神之门,心神不宁则睡眠不加,心神安定则睡眠安定,故耳穴在失眠症的治疗中以心和神门的阳性率较高。在不同的辨证中,耳穴取穴搭配也略有差异:心脾两虚型失眠,搭配交感、脾、垂前、足三里、三阴交、安眠等穴位埋针左右交替进行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搭配胆、内分泌、三焦等穴;围绝经期阴虚火旺型失眠,选取耳穴肾、内生殖器、内分泌、皮质下四穴[15]等。

拔罐,拔罐多与针灸或口服方药结合治疗,效果显著。拔罐手法包括:闪罐、留罐、摇罐、走罐等,主要选取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任脉俞穴、奇穴安眠穴等进行治疗[16]。

上述治疗方法多作为辅助手法,其操作便捷,配合汤药及针灸治疗,可提高失眠症的治疗效果,临床中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4 分析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疗法表现出了其安全、无戒断综合征,以本论治,治疗方法多化等优势。但由于中药作用成分不明确,接受人群有限、传统辨治方略对于预固性失眠效果甚微[5]等因素的存在,致使现今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症难以在世界的层面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综上,中医疗法对于失眠症的治疗有着极大的价值,但其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相信通过中药作用靶点的研究,及体质学说等新理论的完善。坚持中医疗法联合治疗,对于中医疗法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发挥应有的价值有着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中医疗法心脾失眠症
失眠症的发病机制与中西医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177例中老年失眠患者PSG的特点分析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过桃花村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
近十年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中医治疗进展
高血压肾病诊治经验采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