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治疗研究
2020-12-25孛念祖张胜利严乐史嘉玉
孛念祖,张胜利,严乐,史嘉玉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九四六医院 中医康复病区,新疆 伊宁)
0 引言
带状疤疹(Herpes Zoster)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病变沿周围神经分布,以发热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中医学称“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蛇串疮”。好发于胸胁、腰骶、颈背、四肢等处,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红班、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带状排列,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区出现,局部刺痛或伴臖核肿大。为进一步总结分析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方法和效果,提升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独特优势,更好服务患者,现将2018年9月2019年3月在我科治疗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在我科门诊治疗的136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均具有带状苞疹的典型临床表现,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0例,男性 48例,女性 22例,年龄28~70岁,平均(43.1±1.3)岁,病程1~6 d,平均4.5 d,其中肋间神经受累者30例,颈背部神经受累者10例,腰骶神经受累者22例,头面部神经受累者8例。对照组66例,男性54例,女性12例,年龄25~68岁,平均(30.0±2.3)岁,病程2~7 d,平均 3.5 d,其中肋间神经受累者28例,颈背部神经受累者15例,腰骶神经受累者20例,头面部神经受累者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长短、受累神经分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甲钴胺、利巴韦林片口服治疗,其中甲钴胺1次/d。每次给予0.5 mg;利巴韦林片3次/d,300 mg/次;并清洁患部皮肤后,外敷利巴韦林软膏于患部局部皮肤治疗,1次/d,约8~10 d可治愈
治疗组在病变区(疱疹出疹区)给予梅花针、火罐、升麻为主的治疗;患部皮肤用梅花针叩刺前,先取用10 g升麻碾碎成粉,加入500 mL清水加热煮沸,并将无菌纱布放入煮沸的升麻水中熬至水量约剩余100 mL时停止加热备用(至水温恒温时,约25~30 ℃);嘱患者取健侧卧位,充分暴露患处皮肤,碘伏涂擦消毒,此时将梅花针从无菌袋中取出,针刺部位需用75%乙醇消毒,术者手严格消毒后以右手拇指、中指、无名指握针柄,示指伸直压在针柄上,运用手腕的弹力叩刺病变区(疱疹出疹区)后立即弹起(要求用力均匀,握针要稳),叩刺直至疱疹破裂出血或出水,取罐口大小合适的火罐固定于叩刺部位约5~8 min后启罐,用无菌棉签清理积血,碘伏涂擦消毒,并用升麻水煮过的纱布敷于患处,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即可。大部分患者在使用升麻水煮过的无菌纱布外敷的第2天,疼痛就已明显减轻,约需5~7 d即可治愈。
1.3 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疱疹全部消退,临床体征均消失、且无后遗症,视为治愈;患者疱疹消失30%以上,疼痛有明显减轻,视为好转;患者疱疹消退未达30%以上,且疼痛未见减轻甚至有加重,视为未愈。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如表1所示,治疗组70例患者中冶成者58例,好转者10例,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66列患者中冶愈者40例,好转者8例,总有效率为72.73%。
2.2 两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后遗神经痛者共1例,发生率1.43%,对照组后遗神经痛者共11例,发生率16.67%,全部病例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病变以沿周围神经分布发热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此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居多。发病初期,其皮损为带状的红色斑丘疹,继而出现栗米至黄豆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累累如串珠,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疱群之间间隔正常皮肤,疱液初澄明,数日后疱液混浊化脓,或部分破裂,重者有出血点、血疱或坏死。轻者无皮损,仅有刺痛感,或稍潮红、无典型的水疱。皮损好发于腰肋部、胸部或头面部,多发于身体侧方,常单侧性沿皮神经分布,一般不超过正中线。发于头面部者,尤以发于眼部或耳部者病情较重,疼痛剧烈,伴有附近臖核肿瘤,甚至影响视力和听觉。
发病前患部皮肤常有感觉过敏,皮肤灼热刺滴,伴全身不适、疲乏无力、轻度发热等前驱症状,疼痛有的伴随皮疹同时出现,有的疼痛发生1~3 d后或更长时间才出现皮疹。皮肤刺痛轻重不等,儿童疼痛轻微,年老体弱者疼痛剧烈,常扩大到皮损范围之外,部分中老年患者皮损消退后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西医治疗多以止痛、抗病毒为主;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肝火妄动、脾虚湿盛而外溢出于皮肤所致。斑疹是气分热盛,波及营血,在斑与疹治疗上多以清气凉血为基础,故治疗带状疱疹以清气凉血为主。升麻味辛、甘;性微寒;升麻可清热、凉血、解毒,可入肺经。升麻中含有升麻碱、水杨酸、咖啡酸、阿魏酸、鞣酸等,实验表明升麻具有良好的镇病、解热、抗炎作用,北升麻提取物1 g/kg或5 g/kg给小鼠灌胃,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扭体反应,但对尾压刺激法不显示镇痛作用。而梅花针适用于神经衰弱、偏头痛、肋间神经痛、周围神经炎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所致的皮肤感觉异常;火罐在痛处拔之,可改善皮肤局部的体液循环,从而激发全面免疫应答,并达到杀死病毒治疗疾病的目的。
从此次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可以看出,治疗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以梅花针、火罐、升麻为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较低。因本病的发病率逐步升高,为减少发病率,平素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可致免疫力、抵抗力下降导致发病,发病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以免肝郁气滞化火而加重病情,生病期间忌食肥甘厚味和鱼腥海味之物,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忌用热水烫洗患处,内衣宜柔软宽松,以减少摩擦,皮损局部保持干燥、清洁,忌用刺激性强的软膏涂擦,以防皮损范围扩大或加重病情。注:术前需检查梅花针是否有针不齐、针尖有无钩曲、不紧、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