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内窥镜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分离术中的临床价值

2020-12-25王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1期
关键词:角型内窥镜眼压

王薇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0 引言

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上一种很常见的眼科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是患者的房角出现了关闭而导致的房水无法及时排出,从而造成患者的眼压升高,眼睛的视力明显下降,且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数量占所有青光眼患者的80%左右[1]。患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眼部的结构出现了明显的退行性改变,因此很容易造成白内障,甚至是出现眼盲,导致失明,临床表现为眼睛胀痛、虹视、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产生头疼[2]。所以,一旦发现有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就应该立即进行治疗,减少对眼睛的伤害。本文中,通过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采用内窥镜进行房角分离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的是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治疗的35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病情的缓急程度将35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共180例;B组患者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共170例。其中A组的年龄在43~80岁,平均(62.4±6.3)岁;B组患者的年龄在40~76岁,平均(61.6±6.9)岁;两组患者的病程都在1年以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没有明显的差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的患者对本次的研究都完全知情,并同意参加此次的研究。

1.2 方法

手术使用的工具是美国Endo Optiks E2眼内窥镜系统以及美国的冷光源系统,型号为59254V;内窥镜摄像仪型号为YJ-8200A 10217381-1。在进行手术前,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降眼压处理,采用降眼压的药物进行降压,然后对患者的眼部进行麻醉,眼表面的麻醉采用的是盐酸奥布卡因(生产厂家:沈阳绿洲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1023203),眼球周的麻醉采用的是利多卡因(生产厂家: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89),将角膜切口,在前房注入粘弹剂,再使用超声乳化将晶状体核吸出,再在晶状体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于前房内注入0.2 mL 0.01%卡巴胆碱注射液(生产厂家: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174),用于缩瞳。将内窥镜探头由切口转至前房,使前房能够清晰地呈现在显示屏上,再将虹膜进行充分的分离,将粘弹剂注入房角,完成房角分离。

1.3 疗效标准

将治疗后患者的眼压和视力作为评判的标准,患者的眼压降低、视力有所提高,则表明治疗的效果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情况比较

在治疗前,A组的平均眼压为(26.43±7.61)mmHg,A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1周、1个月、3个月,其平均眼压分别为(12.84±4.22)mmHg、(13.41±3.95)mmHg、(13.96±4.71)mmHg,发现患者在术后眼压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0.496,t2=19.916,t3=18.308,P<0.05)。在治疗前,B 组的平均眼压为(27.79±8.23)mmHg,在接受治疗后的1周、1个月、3个月,患者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3.87±4.74)mmHg、(14.16±4.33)mmHg、(14.52±4.78)mmHg,B 组 患 者在治疗后其眼压也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664,t2=19.664,t3=18.706,P<0.05)。

2.2 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三个月,A组患者中有149例患者(82.8%)的视力出现了明显的好转,B组患者中有128例患者(75.3%)的视力有所提高,将两组患者的视力进行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有明显好转,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966,P>0.05)。

3 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疾病,又包括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较为常见,是指没有其他眼病存在,单由患者房角结构先天拥挤,导致前房角关闭、使房水流出受阻,眼压升高的一种情况[3]。闭角型青光眼又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病情发展较快,且症状明显,通常患者的眼睛有明显的胀痛、虹视、明显的视物模糊,还会伴随同侧头痛,严重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也正因为这些表现常被误诊为肠胃疾病或脑颅疾病[4]。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则往往没有明显的眼部不适,只有轻度的模糊,闭角型青光眼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导致失明[5]。

房角分离术是将粘连的周边虹膜从房角上分离开,暴露小梁网,充分运用其生理性的房水循环通道,传统上常采用手术的方式将小梁进行切除,而且大多都是盲目的进行手术,术后产生了较多的并发症,也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和危险性[6-7]。因此,在进行手术前,对眼部的情况以及眼内的检查显得十分重要。内窥镜在眼科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内窥镜的探头具有照明及监视通路的功能,可以通过监视器清晰地显示眼内的情况,手术中的操作形象直观,能够精确地进行定位,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8]。

本研究中,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运用内窥镜进行房角分离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两组患者的眼压都有了明显的降低,且视力都有明显的提升,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将内窥镜应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分离术中,能够使患者的眼压有所降低,并且能够使视力提升,保证了患者的眼部健康。

综上所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分离术中运用内窥镜进行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角型内窥镜眼压
舒适护理在鼻内窥镜术后鼻腔填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眼压自测法——指测法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