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对黄褐斑的病因病机认识及治法总结

2020-12-25周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5期
关键词:气滞黄褐斑血瘀

周梅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1 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

祖国传统医学中,黄褐斑又叫“肝斑”、“蝴蝶斑”、“黧黑斑”、“面尘”。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论述了人体自身是一个沟通内外、能自我调节和适应的有机整体。人体的各个脏腑、形体和官窍都是相互联系制化的。因此内在脏腑产生疾病或相互失去制衡,可以在相联系的形体官窍有所形迹。传统中医学认为黄褐斑是身体内部脏腑产生的疾病在皮肤的外在表现。其根本病因为脏腑间的气血阴阳失调,面部褐斑表现为其标。按照“治病求本”为治疗原则,内调说治疗黄褐斑重点,医者不应该局限于皮肤外在的治疗,才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展示中医治疗黄褐斑的优势与特色。

2 黄褐斑的病因病机

2.1 风邪

风,称其为“百病之长”,容易侵袭属阳的部位。头面,称为“诸阳之汇”,阳气最充盛,《素问》有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云:“面皯黯侯……此由风邪客于皮肤……”宋《太平圣惠方》云:“风邪入于腠理…”,同样指出风邪为本病致病原因。

2.2 湿邪

痰饮,属于人体水液代谢失衡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饮内生,气机失畅,精微不运,头面失荣,故面生黧黑。东汉年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有云:“膈间支饮……面色黧黑……”,认为面色黑与痰饮凝聚有关。《诸病源候论》所云:“面黑墨黯者…或脏腑有痰饮”,认为本病为水液失化,内生痰饮,致气机不畅,气滞血瘀,面失荣养所致。

2.3 燥邪

燥邪为秋之主气,其性收敛,主肃杀,肺属金,自然界的秋气相通也为金性。肺生理特性为喜润而恶燥,同气相求,故燥邪最易损耗肺津,影响肺的正常功能。肺主皮毛,肺气宣降失宜,导致皮毛失养,发为面尘。肝胆属木,金刑克木,木受气克,故草木生荣俱晚,发陈受限。《黄帝内经》提到:“嗌干面尘…此皆燥金淫胜于上”。《外科正宗》指出“黧黑斑者……以致火燥结成斑黑”。清代《外科大成》论:“黧黑斑多生于女子之面……火燥结成,疑事不决而致。”上述医家所著言论都论证了燥邪与本病的关联。

2.4 劳伤

劳伤包括体力过劳、劳神过度及房室过劳。体力过劳,又称“形劳”,指长时间过度用劳伤形体而积劳成疾,或是病后体虚,勉强劳作而致病[13]。劳伤筋骨,易致肝肾不足。劳神过度,是指脑力劳动过度,劳伤心脾,暗伤心血;思虑过多,脾气呆滞,气血生化不利。房劳过度,又称肾劳,是指房事太过,或手淫恶习,或妇女早孕多育等,耗伤肾阴、肾气而致病。肝血不足,则面失荣养,面尘色暗。“肾病者,颧与颜黑”,肾在色为黑,肾之真脏色黑,肾气虚弱,故面黑。《普济方》云“凡人年四十以上,日久多言以致虚损,面色黧黑”。明代廖希雍《神农本草经疏》云“妇人劳损,面黚皮黑,……,皆荣血不足,精气亏损也”。宋代陈无择《三因方》云“治少年色欲过度……面色黧黑,……”。《医碥》云“下消者……面色黧黑……多因色欲过度……”。

2.5 情志

清《医宗金鉴》论述到:“黧黑皯黯原于忧思抑郁……。”说明了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对发病的影响。《三因方》里论述到“……其证虚赢不足,面目黧黑……失志所为也……”。《外科证治全书》云“……黧黑斑……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化”。上述医籍所述条目都论证了情志和黄褐斑的关联性。肖茜[1]等配合中医情志疗法治疗黄褐斑,除应用疏肝气、畅情志的中药外,强调医患之间沟通的重要性,尽量避免不良情志影响治疗效果,强调心理治疗对于治疗黄褐斑的正面影响。王洁华[2]采用口服逍遥丸、六味地黄丸,加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 作为治疗组治疗方案,同时兼用系列的心理干预措施,舒缓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的心理状态,治疗总有效率为96.7%, 实验结果分析得出情志调理对于治疗黄褐斑有明显的辅助提高治疗效果的结论。

2.6 饮食

饮食失节,脾胃受损,失其健运,则水湿内停,水饮上泛,气血壅滞,面失润泽,故面暗如尘。《黄帝内经》提到“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乂云“颜黑,此上病则水无所畏”。清代《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有云“夫人之脸皮毛肤……盖因过食厚味、醇酒,以致胃火上升,面生斑点……”。郑迪[3]治疗脾虚型黄褐斑90 例,中药组30 例在口服中药颗粒剂的基础上,结合面部围刺和黄芪穴位注射治疗。综合患者皮损颜色、面积评分、中医主要兼症指标评分及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3 组患者综合疗效分析的比较得出中医综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及中药组,中药颗粒口服联合面部皮损围刺及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脾虚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好, 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范俊雪[4]运用健脾悦白散治疗脾虚湿蕴型黄褐斑患者30 例对照给予服用参苓白术散,服用方法为每天两剂,早晚用温水冲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6%,实验结果分析后可以得出健脾悦白散治疗脾虚湿蕴型黄褐斑患者安全有效。

2.7 体质

通过近年来黄褐斑患者体质类型分类总结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体质因素在黄褐斑发病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王羽侬[5]等通过临床观察后发现,黄褐斑患者体质分型与MASI 评分有一定的联系。0~10 分为阳虚质10~20 为气郁质,20~40 分为血瘀质多见。徐亭亭[6]依据对黄褐斑患者207 例实施问卷调查以获取患者相关的体质及证素信息。发现参与调查的黄褐斑患者气郁质所占比例最大,其余前四依次为,痰湿质、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平和质、特禀质。

2.8 气血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提到:“十二经脉……其气血皆上于面……”依据医籍所言, 经脉不畅,气血失和,气滞血瘀,滞涩气血,颜面失于荣养为黄褐斑的关键病机。《难经》中<二十四难>论述到“手少阴气绝……脉不通……,血不流,是色泽去,故面黑如黧”[7],强调了血瘀是黄褐斑形成的关键因素。程英杰[8]总结艾儒棣用圣愈汤加减治疗女性气血亏虚型黄褐斑的经验,服药3 个月后面部黄褐斑消退,经随访确认未复发。艾老认为多种原因最终导致产生褐斑,所以治疗时以滋补肝肾为基础,兼配以行气活血,以达到化瘀消斑的目的,方与证合。刘清[9]提出根据气血辩证法治疗黄褐斑,认为气机紊乱是黄褐斑的关键病机,气血悖逆,面部失荣,认为治疗的根本为重视气血辩证,并将其分为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血虚血瘀证、气血俱虚证这四证,且分别介绍了不同证型的治则和方剂。

综上所述,①黄褐斑的病因主要可归纳为风邪、燥邪、湿邪、劳伤、情志伤、饮食不节;②其病机可总结为肝郁气滞、肝肾亏虚、脾湿痰瘀;肝、肾、脾等脏腑都与其相关(偶涉及肺)。③纵观黄褐斑的病因病机,气血不调,瘀血内生是其发病的关键。《难经》曰“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则色泽去。故面色黑如黧。”“无瘀不成斑”成为共识。结合女子的生理特点和易忧虑抑郁,印证了女子更易罹患黄褐斑。

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经脉不畅;肝肾阴亏,虚火灼津,痰瘀成行;肾阳亏虚,气血不化,新血失能,瘀血内滞;脾虚失运,停饮成痰,凝滞经脉,血瘀内生,颜面不被气血荣养,面色如尘,生黧黑斑。

3 中医治疗方法

3.1 中药辨证内服

3.1.1 肝郁气滞

临床可见深褐色斑,分布弥散,或见经前色斑加重,伴肝郁症状(易怒、烦躁、易焦虑,月经不调,经前乳胀等症)。刘照峰等[10]治疗组50 例予自拟方疏肝化瘀祛斑汤治疗联合口服维生素C、E 片,对照给予血府逐瘀汤及维生素C、E 片,治疗3 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0%。李丹[11]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口服维生素、外用药物甲氧酚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3.1.2 瘀血内阻

临床可见黑褐色、灰褐色斑,面暗,兼其他血瘀症状。谢平[13]自拟方活血化浊方(桃仁、红花、丹参、丹皮、茯苓、白术、陈皮、半夏、当归、泽兰、川芎、甘草),祛湿化浊治疗40 例黄褐斑患者,证型分类寒热虚实,斑块分轻中重度,灵活治疗该病,治疗总有效率90%。聂娟[14]随机对治疗组49 例黄褐斑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照维生素C 等药物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分析实验结果可以认为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有较好的疗效。

3.1.3 脾虚湿蕴

临床可见淡褐斑,面如尘蒙、色蜡黄,兼脾虚湿蕴症状。徐萍萍[15]等以健脾疏肝法治疗100 例黄褐斑患者,总有效率100%。李晓红[16]将黄褐斑患者益气健脾祛斑汤治疗组对照人参健脾丸治疗。治疗2 个月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对于黄褐斑评分也显著降低,益气健脾祛斑汤其祛斑机理经实验研究分析为:升高SOD酶,降低MDA 酶水平。范俊雪[17]等通过祛湿消斑理论治疗脾虚湿蕴型黄褐斑30 例,给予健脾悦白散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86.66%。

3.1.4 肝肾亏虚

症见灰黑或灰褐色散在斑点, 面无泽, 兼其他肝肾亏虚症状。姜启君[18]选取符合黄肝肾不足型黄褐斑62 例局部围刺联合中药口服治疗肾虚血瘀型黄褐斑,经过12 周,治疗总有效率90.32%。金河里[19]予以六味地黄汤为主方,同时配合Q 开关Nd-YAG 激光法,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治疗12 周,总有效率达81.5%。联合治疗组复发率13.6%,经实验研究证实联合治疗对降低黄褐斑的复发率有明显优势。

3.2 中医外治法

3.2.1 局部中药外敷

朱秋波[20]200 例黄褐斑患者(免煎颗粒中药口服配合外敷治疗)平均20 天,斑块减淡, 患者45 到100天完全消失。治疗总有效率为95.5%。且无不良反应事件出现。任艳华[21]将患者运用外敷白玉散进行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血清SOD 的水平升高,血清MDA 的水平降低。

3.2.2 针灸疗法

段芳燕和曾科学[22]用火针治疗50 例气滞血瘀型和50 例肾虚型黄褐斑患者,气滞血瘀型总有效率为92.0%, 高于肾虚型的80.0%,实验研究分析表明火针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临床见效时间。焦彦民[23]等随机选择30 例黄褐斑患者进行针灸背俞穴联合局部围刺治疗,该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 且复发率3.3%, 实验研究分析表明黄褐斑患者采用针灸背俞穴联合局部围刺治疗的临床疗效良好,同时可以降低复发率。

3.2.3 耳穴疗法

张薇[24]等随机将55 例治疗组患者运用珍珠美白散结合耳穴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3%,说明应用珍珠美白散结合耳穴治疗黄褐斑祛斑临床疗效可观,可以推广运用于临床。陈卫红[25]用点刺耳尖放血方法治疗15 例患者,每两天一次,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主穴取肺、肝、脾、肾、内分泌、缘中、皮质下,治疗总有效率达86.7%。

3.2.4 穴位注射

罗高国等[26]将治疗组25 例采用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对照其余25 例选择单纯针刺治疗方式。取穴为五脏背俞穴、血海、等,治疗组总有效率96%。周晓磊[27]选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 例和对照组54 例,2组在健康指导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Vt C 和E 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加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愈显率为85.19% 高于对照组37.04%, 且观察组色斑面积、斑色评分低于对照组。

3.2.5 刮痧按摩

于川[28]将60 例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 治疗组30 例采用面部、腹部刮痧治疗, 对照常规中成药物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 大于对照组70.0%。罗青叶等[29]选黄褐斑患者38 例对面部刮痧治疗对照组38 例中药面膜治疗, 对比观察组38 例面部刮痧联合中药面膜治疗,实验研究分析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37%, 对比刮痧组(78.95%)及面膜组的76.32% 有明显优势。

4 总结

黄褐斑作为一种难治性损容性皮肤病,因为它复杂的病因病机,中医治疗有明显的特色和显著的疗效,选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减少黄褐斑的皮损颜色,改善患者的阴阳失衡,提高治疗的疗效。且联合现代激光、表皮剥脱、水光注射等技术可以内外兼治、标本兼顾治疗黄褐斑。作为治本也可兼治标的中医各种疗法有其不可取代性。

猜你喜欢

气滞黄褐斑血瘀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话说血瘀证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黄褐斑效果观察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黄褐斑的病因与治疗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