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彬艺术精神解读
2020-12-25吴起秀
吴起秀
保彬先生在大学美术教育、装饰艺术、公共空间艺术和水墨泼彩心象写意等四个领域都取得突出成就,在他漫长的艺术之路中,有五种精神特质值得探究。
刻苦学习,勤奋创作,践行传承精神
学名师、学传统、学大自然和学民间艺术,并践行传承。
保彬幼承父学,中学时代和赵无极、范曾、袁运生、袁运甫等人师从南通名家刘子美学画,入南艺后,得刘海粟、陈大羽等言传身教,兼修文、史、书法。
刘子美师从杭州艺专潘天寿,学兼中西,传统笔墨深厚,为保彬造型写意,打下很好根基。刘海粟是康有为书法弟子,国学功底很好,30 年代创办上海美专并游学欧洲,是倡导调和中西,向自然写生,植根传统创新的教育家和写意大师。他和南艺众多前辈名师,是保彬登堂入室的精神引领。
保彬转师多益的独到之处,是坚持学习与实践同进,理念与创作并举,用博取众法、来修炼己法。
他21 岁考进南艺,大二时就被选派北京参加国庆10 周年布展和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的设计装潢工作(历时一年),坚持边学习边创作,以创促学,知行合一,练就了很强的构思和动手能力。在毕业留校任教后,由于工作需要,他常从中国画跨界到装饰设计任教和创作。因之,既系统学习了中国传统工笔画和写意画的道技流变,又深入研究了古今中外装饰设计道技,还经常深入民间,走进自然采风写生。他把繁重的工作压力,转化为博采众长的艺术动力,广学众法为己用,不断进行中国画、年画、连环画和装饰艺术创作。在学生时代就屡有佳作问世。文革中,他被批斗,在下放农村改造期间,仍不忘向“三同”的前辈老师学习,把观察写生的意象记在香烟盒上。这种对传统、名师和自然生活的学创实践,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和著书立说打下坚实基础。
他25 岁毕业留校,当年就创作出年画《丰收图》,被再版8 次,出国展5 次,印制达上亿张。
32 岁设计南京长江大桥栏杆镂空雕和浮雕共104块,被载入《国家记忆》。
36 岁到44 岁,创作出版连环画11 部(其中3部合作)每本最少首印7 万册,最多首印达40 万册。这些连环画有历史和现代故事,有科普故事,涉及古今人物、环境、动物、植物,堪称古今万象,保彬在50 多年前均能熟练驾驭,足见其创作勤奋,功力精湛。
38 岁到46 岁,编著专著6 部(合作3 部),成为高等艺术院校学习教材等。
这还不包括他在各报刊发表的插图、中国画作品和文章。这些丰硕成果,皆是由青年和中年保彬十倍的刻苦和百倍的勤奋所支撑。这种刻苦勤奋是由追求艺术的执著精神推动的,
博采众长,融合创新精神
老子言,大象无形,大朴不雕。庄子言,天地有大美。石涛言,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对古代前贤美学理念,保彬善于取精用宏,采众法为己法。他勤奋善思,尤善于通过古今融合、中西融合和跨界融合来进行艺术创新。如他设计的南京市徽辟邪神兽图案,以南朝神兽天禄造型为核心,以明城墙为基座,以青龙白虎做弧形拱卫,融合天圆地方,龙盘虎踞的传统内涵,昭示了南京城的古都风采。是古今跨界融合的佳作,成为南京文化的响亮名片。
他为金陵饭店设计创作的大型漆器屏风《汉柏颂千秋》采用15 块漆屏、联结环绕成半圆形,画面37只仙鹤,4 棵古柏,柔美虬劲,韵势恢宏,是中国画和装饰画融合的又一力作。
刘海粟倡导调和中西,走进大自然,用写生物象来提炼画家意象,创造有个性情怀的艺术大美和壮美。他曾十上黄山写生,垂范后学。保彬受刘海粟言传身教。坚持古为今用,西为中用,法为己用。他秉承刘海粟教导“要修练大胸襟,要高物建瓴,创新自己的东西,画出大意境”。不断深入名山古镇写生采风,游学亚欧非多国,还五上黄山,四入云南广西,三到曲埠,三赴内蒙沙漠写生,数十年重点探求松柏、胡杨、榕树、荷、梅、牡丹的艺术意象。他融合书法用笔、水墨渲染和西方泼彩枝法,并借鉴装饰画纵横开阖,富有韵律的结构布局,创造了兼具民族审美和个人特色的现代水墨泼彩写意图式。这种保家风格的心象写意。以千变万化的点、线和色块组合,构建了独具面目的形式美和意境美,在画坛绽放异彩,其与众不同的艺术智慧和创作能量,新颖的笔墨表现和丰厚情韵,为传承刘海粟的水墨泼彩写意开拓了新的语境意境。
紧跟时代,画载人文精神
保彬学养全面,博艺多能,他的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息息相通。60 年代,他创作众多年画、连环画,70 到80 年代,他创作大量装饰作品和公共空间艺术作品,改革开放后,他创作了大量的水墨泼彩心象写意,寄托强烈的时代和个人意兴。
他画钟馗、弥勒、飞天仕女等佛道人物,意在扬善疾恶、表达吉祥和谐的人民愿望。
他用历经风霜的松柏、胡杨、榕树做载体,以物象写心象,人画合一地表达艺术长青,壮心不朽的壮阔情怀。
他的代表作《黄山松》和《胡杨魂》等系列作品,充满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中华民族精神,充溢着豪放激昂的正气和感染力,有强烈的时代人文气象,他的放笔写心,为水墨泼彩写意坛添了新的大美和壮美,引发了人民大众的强烈审美共鸣。
爱护人才,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
从美术史的角度盾,近现代南京乃至江苏美术史,主要有三大体系在发挥影响,即以徐悲鸿为首的原中央大学艺术系至新中国的南京师范大学体系,以傅抱石、钱松喦等为首的江苏国画院体系,和以刘海粟、陈之佛、陈大羽至保彬为首的新南艺体系。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前二大体系成就突出,开展了二万三千里写生,创作了大批紧跟时代的优秀作品,涌现和培养出老一代金陵九家和吕斯百、秦宣夫、杨建侯、谭勇、黄纯尧及喻继高、卢星堂、华拓、萧平、赵绪成、宋玉麟、吴为山等在全国有影响的名家。改革开放之后,南艺体系焕发出巨大能量,保彬在担任系主任和南艺院长期间,按党的方针政策和刘海粟遗训施教治校,并与时俱进,以魄力勇气和辛劳。大力提升南艺办学条件,稳定校园教学秩序,营造自由、热烈和宽松的学术氛围和创作氛围,不拘一格,培养和保护人才。1985 年,李小山发出《中国画之我见》一文震动全国,引起对美术界“8.5 新潮”的讨论,推动了传统中国画理念和技法的反思和革新。而李小山教授正是保彬作为院长惜才而留校任教的青年骨干。这一刘海粟——保彬传承的南艺领导团队在管好行政、教学、基建、生活福利的同时,鼓励学生解放旧理念,大胆探索艺术创新。通过举办各种讲座、画展、采风写生和走出去,请进来的学术交流艺术讨论等丰富开放的教研教学。南艺先后培养出董欣宾、盖荗森、贺成、徐乐乐、周京新、薛亮、高云、陈履生、朱新建、毛焰等在全国有影响的名家。保彬的爱护人才、诲人不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李小山说保院长惜才爱才,才有我李小山留校南艺。周京新说我并不在意硕士文凭,在意的是保彬院长的亲笔签名和鲜红印章。
人格和情操修养
保彬有豁达、乐于奉献、低调,对艺术不懈求索的性格特点。这是长期追随名师学艺和新中国70 年教育和文化的熏陶结果,他说自己只有三个优点:不整人、不计较、喜爱画画。他在文革中遭通缉批斗,平反后担任学院领导,他不计较、不整人,团结全院师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艺术栋梁人才,表现出宽阔的胸襟气魄。担任南艺院长后,他继承刘海粟遗志遗风,夙夜筹划,四处奔波,为南艺新建了多座教学楼、生活楼,增加了服装设计等三个专业,增设了十个硕士点,一个博士点和相关师资设备。为南艺跨入现代艺术学府作出很大贡献。他以此为荣,但从不炫耀。
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资深名家,他安贫乐道,爱生如子,但凡有朋友、学生因工作、子女上学向他求助,他多无偿作画赠送。社会的各类慈善赈灾义卖,他主动捐书捐画,深受敬重。
他与晚辈林晓合作的《美术》杂表封画面《载月归》荣获全国工艺美展金奖,他毫不在乎署名排在林后。30 年后,林晓向采访者说了如下感言:“保彬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载月归》实际上就是保老师创作的。多年来,我和研究所贪保老师之功久矣。感谢他对我的引领和教导,永远铭记于心。”
在全国热炒书画的改革初期,不少书画家借助宣传,名利双收。保彬依然布衣粗食,低调如常。几乎不接受采访宣传,直到南京市徽设计、南京长江大桥镂空雕和浮雕设计被《国家记忆》播出,人们才慢慢了解保彬和他的艺术。保彬的低调,是新中国老一代艺术家本色,更是不随俗流、甘愿奉献的朴实精神情操。
晚年保彬淡泊名利,人画俱老,喜欢游于艺,提倡自然、随心,凭感觉写画,反对刻意雕琢,他豁达而率真的个性在笔墨中自然生发出沧桑美和豪放美,并常常在游艺随心中玩出精品佳作。
上述几种特质的长期修炼,熔铸成保彬厚积薄发,不懈求索创新的艺术精神,他兼具传统性、融合性、创新性、时代性和人民性的独特艺术创作,使他成为中国写意绘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求索者、先驱者和开拓者。作为刘海粟的嫡传弟子和接班人,保彬在大学艺术教育和中国画创作、装饰艺术创作及公共艺术创作领域表现出的胸襟气魄和成就,既传承自刘海粟,又比刘海粟多了新时代的灵变洒脱,因而越是低调越会闪光,越是朴实无华越能焕发艺术魅力。
评价一个艺术家的地位,最终要靠其作品和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来说话,综观保彬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实践和成就,笔者认为,保彬既承前启后,又独树一帜。无愧一代艺术大家,必将载入中国美术史册。他不懈求艺锐意创新和乐于奉献的艺术精神和贡献,是继刘海粟、陈大羽等前辈之后,南艺的又一份宝贵财富,是广大艺术后辈极好的借鉴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