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辣椒成就大产业
——山东省阳谷县先运辣椒专业合作社的调研与思考
2020-12-25王周宾
王周宾
朝天椒是山东省阳谷县先运辣椒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产品。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1月,社员457户,朝天椒种植面积达1.6万亩,2014年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近年来,在理事长方先运的带领下,合作社朝天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内部管理逐步完善,销售体系加快拓展,朝天椒种植成为阳谷县高庙王乡的主导产业。
辣椒里的生意经——小产业如何发展壮大?
说起辣椒,理事长方先运有一肚子话。他介绍,阳谷县种植辣椒有300多年的历史。传统种植的大辣椒病害多且辣度不够,而朝天椒病害少易管理还辣度高,可以大大节省劳动成本,因此,他选定了深受市场欢迎的朝天椒作为种植品种。品种选定后合作社如何将辣椒产业发展壮大呢,方先运有他的如意算盘。
规模种植,统一服务,实现产业化经营。合作社成立后,采用“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植保服务、统一配方施肥、统一品牌销售、统一收购标准”的“五统一”模式,全程把控产品质量,示范带动乡镇7000多户农民种植朝天椒,种植面积长期稳定在1.5万亩以上。同时,与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签订长期订单,实现经营主体间的互惠合作和利益共享,逐步蹚出了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科学育种,打造精品,实现品牌化经营。通过聘用农业技术人员与科研院校联合攻关,经过几年的努力,2011年合作社通过提纯复壮培育出新的朝天椒品种,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检测,辣度达到86792(SHU),为长江以北辣椒之冠,2014年品种改良后辣度达到120000(SHU)。注册后的“先运”牌朝天椒先后被评为绿色食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成为阳谷县首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荣获第15届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先运小辣椒,江北第一辣”成为阳谷朝天椒的代名词。
技术革新,科学种植,实现高效产出。合作社经过多年上百次的试验探索,过去辣椒“小垄套”改为“大垄套”,过去“白籽”下地改为种子包衣,过去不施底肥改为重施底肥,过去大水漫灌改为水肥一体化,过去化学防治改为物理防治,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朝天椒标准化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合作社的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但对社员和小农户免费使用,并提供指导服务。通过种植技术革新,朝天椒产量由过去的每亩500斤猛增至800斤,田间机械化程度也显著得到提高,降低了用工成本,提高了朝天椒的种植效益。
产销对接,电商经营,打造产品销售体系。合作社始终坚持“订单种植,统一销售”的路子,不断加大产销对接,与大型商超、连锁火锅店签订合作协议,与辣椒深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2014年,合作社在淘宝网开设店铺,经过几年的开拓,电商年营业额稳定在50万元以上。近年来,通过与出口公司合作,合作社朝天椒远销美国、日本、韩国,形成了全方位的产品销售体系。说起自己种植的朝天椒远销海外,方先运一脸骄傲。
支部引领,群众参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自2017年开始,合作社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村级分社+社员”运作模式,全镇每个村在党支部引领下组建辣椒合作分社,大力推广“大垄套种植辣椒”新技术。合作社在对社员进行分红的同时,每亩给予各村分社一定的服务运行费用,并按照分社辣椒交易量给村集体分红。2018年,合作社为全乡58个村平均带来15000多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造血式”发展。
理事长的困难——合作社发展如何提质增效?
加工仓储跟不上。合作社一直都想延长产业链,上马加工仓储设施,一方面可以加工辣椒酱、火锅底料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通过低温仓储延长辣椒保存期限,根据市场行情调整上市时间。但兴建加工仓储设施需要建设用地,乡镇很难解决,用地指标的申请一直没批下来。据自然资源部门反馈,县里很多大企业的用地都有困难,目前合作社拿到用地指标的希望不大。方先运谈到用地指标的问题,显得很无奈。没有加工和仓储能力,也就意味着合作社只能销售干辣椒、辣椒粉等初级产品。
规模与质量的矛盾。方先运说,按照目前的行情,朝天椒只要能种出来,销售问题不大。因为上马加工仓储设施有困难,所以他想能不能向规模要效益,带动周边乡镇更多的小农户种植朝天椒。但试验几年下来,出现了另外的问题。高庙王乡的朝天椒种植有合作社全程服务指导和村党支部的引领,产品质量基本没有问题,而其他乡镇农户种植的朝天椒接二连三地出现农残超标的问题,甚至影响了合作社与出口企业的合作,这让他懊恼不已。由于距离较远,合作社的服务能力有限,其他乡镇的朝天椒种植无法全部统一服务,且合作社缺乏农残监管检测的有效手段,让农残超标有了可乘之机。
用工难问题凸显。由于市面上没有相应的机械设备,合作社目前用工量最大的环节是雇工把干辣椒的辣椒帽摘下来,往年都是村里的老人或妇女农闲时到合作社来务工,用工高峰时合作社大院里满满当当一两百人,老人妇女三五成群,边拉家常边干活,每人每天能有50-100元的收入。近年来,到县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收入要比在合作社高出不少,现在来合作社务工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采摘效率不比从前,合作社的用工难问题日益凸显。方先运说,有时候采购商等着辣椒装车,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摘辣椒帽,心里急得直发慌,恨不得把自己掰成三瓣用。
重塑机制强服务,联合合作增能力——破解合作社发展困境的思考
落实政策,强化服务,调整工作思路方法。针对合作社面临的用地困难问题,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多次出台政策,特别是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将农业种植养殖配建的保鲜冷藏、晾晒存贮、农机库房、分拣包装、废弃物处理、管理看护房等辅助设施用地纳入农用地管理;农业设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在县乡层面,关键是把这些政策落实到位,给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解决用工难的问题上,建议在县乡层面建立不同形式的农业产业用工平台,汇总各类主体用工信息,通过微信等新媒体渠道发布,激活农村闲置劳动力,解决合作社用工难问题。在指导合作社发展思路上,要更加注重扶优扶强,一方面通过引导合作社完善章程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合理分配盈余,提升规范化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扶持合作社加强设施装备能力建设,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以现代经营理念引领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发展联合与合作,增强自身素质和带动能力。对合作社自身而言,要积极主动发展联合与合作,与其他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密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构建利益共同体。合作社与家庭农场或其他合作社之间发展联合与合作,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分工分业,提升生产环节的专业化水平,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效益和规模效益,也更好地带动小农户、服务小农户。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发展联合与合作,龙头企业可以在产品加工、品牌打造、市场销售等环节帮助合作社提升市场竞争力,有效提升合作双方的经济效益。合作社要着眼自身发展需求,开拓社企合作空间,拓展合作社农产品市场,打造合作社农产品品牌,有效提升合作社产业发展能力,增强合作社发展质量,更好地带动小农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