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咽癌的MRI诊断
——2020年读片窗(11)
2020-12-25王龙胜
王龙胜
1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75岁,发现右颈部包块4个月,4个月前发现右颈部包块,质韧,偶伴麻木感,表面光滑无破溃,渐增大。病程期间患者饮食、睡眠佳,二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变化。体检:体温36.4℃、脉搏91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31/92 mmHg (1 mmHg≈0.133 kPa) 。右侧颈部可触及一大小约6 cm×7 cm的肿块,质韧,活动度一般,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损,无触痛,气管居中。
2 MRI检查
MRI平扫示右侧梨状窝区、环状软骨后区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累及右侧杓会厌皱襞、右侧喉旁间隙消失,肿块呈等T1、长T2信号,其内信号欠均匀、可见斑点状长T1、更长T2信号,食管起始处管壁增厚;右侧颈部Ⅱ、Ⅲ、Ⅳ区见肿大的淋巴结,大小约12.2 cm×6.7 cm,其内信号欠均匀,边界尚清,周围组织结构受压(图1~4)。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强化,肿大的淋巴结强化明显,其内斑点状坏死(图5、6)。
图1 T1WI 轴位
图2 T1WI 冠状面
图3 T2WI 轴位
图5 T1WI增强轴位
图6 T1WI 增强冠状面
3 喉镜检查及病理结果
喉镜下见右侧梨状窝区及环后区不规则新生物,声门无法窥及。下咽部新生物活检病理结果:鳞状细胞癌(中-低分化)。
4 讨论
下咽癌临床较少见,发病率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0.8%~1.5%,病理类型中以鳞癌较多见。下咽为咽部最下的部分,又称喉咽,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临床上分为3个解剖区:梨状窝、环状软骨后区(简称环后区)、喉咽后壁区。因此,下咽癌按其解剖部位可分为梨状窝癌、下咽后壁癌及环后区癌,下咽癌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预后较差的肿瘤之一,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为辅。
临床表现:①咽部异物感,下咽癌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仅表现为咽部异物感。②吞咽不畅或梗阻:早期不明显或仅表现为吞咽疼痛,随病情发展逐渐加重,当肿瘤长大阻塞喉腔时,可引起吞咽不畅或梗阻,食物或唾液可误入气管而引起呛咳,严重时可发生吸入性肺炎。③声音嘶哑:肿瘤侵犯喉部累及声带时可引起声音嘶哑,且常伴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肿瘤组织坏死或发生溃疡时,常出现痰中带血。④颈部肿块:约1/3的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表现为颈部肿块并作为首发症状就诊,本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右颈部肿块。
MRI表现: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可行多方位、多参数成像,能很好地显示肿瘤侵犯的程度、累及的范围以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是下咽癌的理想检查手段。下咽癌的MRI表现特点:①肿瘤的位置、形态及边界,下咽癌位于梨状窝区、咽后壁区或环后区,其中梨状窝区最常见,李必强等[1]报道13例下咽癌患者,其中梨状窝癌10例,咽后壁癌2例,环后区癌l例,肿瘤常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或/和咽壁广泛增厚,边界不清晰。②肿瘤信号:MRI平扫在T1WI上,肿瘤类似于颈部肌肉的信号强度,T2WI上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坏死区呈更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常呈中度不均匀强化。③肿瘤累及范围:下咽癌易向周围蔓延生长,梨状窝癌多呈环形并在黏膜下浸润生长,侵犯范围广,向内侵犯杓会厌皱襞及喉腔,累及声带、室带,经梨状窝前内壁直接侵入声门旁间隙,向上扩展可侵犯舌根部及口咽,向下侵犯环后区食管上段。环后癌多呈结节状,常向下侵犯食管入口,向上累及梨状窝,向前侵及杓后肌和环状软骨。下咽后壁癌多呈外突或浸润性生长,常沿后壁在黏膜下向上、下广泛扩散。④杓、环椎距增宽:由于梨状窝癌向咽后壁生长、环后区癌或咽后壁癌直接推挤杓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向前方移位,导致杓、环椎距增宽,是下咽癌的特异性表现。⑤颈部淋巴结转移:下咽癌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率高。颈部Ⅱ、Ⅲ区是下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第1站,Ⅰ、Ⅳ区是转移的第2 站,Ⅴ区为转移的第 3 站[2],肿大的淋巴结在T1WI图像上类似于或稍高于肌肉的信号强度,T2WI上肿大的淋巴结呈高信号、中心坏死区呈局限性更高信号区。
鉴别诊断:①下咽部息肉,下咽部息肉表现为团块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引起梨状窝变形变窄,与下咽癌表现相似,但息肉病灶常局限,无咽后壁等邻近结构受侵征象,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增强扫描息肉无明显强化,有助于鉴别。②下咽部淋巴瘤:淋巴瘤也有向黏膜下浸润生长的特点,侵犯范围广泛,也常累及环后导致杓、环椎距增宽,与下咽癌表现相似。但淋巴瘤MRI信号较均匀,常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一般呈轻度强化,此特点可与下咽癌鉴别。③声门上型喉癌:由于喉及下咽部的连续性,下咽癌需要与声门上区喉癌鉴别,后者一般不会引起声门的推移和旋转,不引起环、杓椎间距改变,喉癌可累及前联合及真假声带,而下咽癌常引起环、杓椎间距增宽,声门旋转、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