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推广策略研究
——以英国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日常生活渠道为例
2020-12-25田学军
田学军,熊 毅
(1.南京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2.湘潭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1]4建设文化强国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发展繁荣的紧迫性,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1]5,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文化发展和文化推广两个层面上付出努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从总体上看,拓宽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策略,如果缺少文化推广理论研究和实际措施的护航,会有“走到哪算哪”的嫌疑,具体原因如下:(一)有些策略,目标有了,但是要件是什么,过程怎样实施,怎样实施更有效,没有明确的预判和谋划;(二)如果缺乏反馈和适时调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跟国民预期相比会存在一定差距。笔者在英国访学期间,多方面考察了英国文化并适时对英国友人进行了文化访谈和问卷调查,力图通过换向思维,发现兰卡斯特人眼中中国文化推广的软肋,从而提出趋利避害的建议。兰卡斯特人的观点不一定全部理性,抑或和我们自己对中国文化推广的感悟有些许距离,但是他人眼中的世界抑或恰是我们想要的“精彩”,这种“反馈式”建议也许更有启迪价值和激励作用——“逆耳忠言”更利于“行”。
一、对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之日常生活渠道的调研
笔者的调研地点为英国兰卡斯特市(Lancaster),访谈对象总计23人,男性10人,女性13人:社会白领9人、在读学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7人、孔子学院学生7人;从年龄结构看,男性55~69岁(6人)、26~33岁(4人),女性42~52岁(4人)、25~28岁(4人)、18~20岁(5人)。为了保证调研的信度和效度,笔者设计了调研问题并行成问卷。笔者与业内专家多次商讨之后,确定了10个大类问题,涵盖29个小项问题:1.对中国的了解;2.对中国的态度;3.对中国的来访;4.文化蕴含要素;5.文化传播与推广;6.文化保护;7.东西方文化的彼此优势;8.文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促进作用;9.决定国家地位的核心要素;10.您对中国哪些话题最感兴趣,想了解更多?“朋友”是中西方共有的“泛人类”经验与文化,是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的必然产物。“朋友”是诸多社会交往关系中重要的一支,是个体心理需要满足的重要途径[2]200。笔者拟在反思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日常生活渠道位置排序和范畴化的基础上,探讨朋友/友善在中国文化推广策略中的优化机制,力争在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日常生活渠道的中国文化推广方面趋利避害,为中国文化推广战略的有效实施和文化推广效应的提升做出务实努力。
二、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之日常生活渠道信息显示,相对于“官方”活动,兰卡斯特人更加关注民众生活
笔者把兰卡斯特人“对中国的了解”分解为两个小问题:是否了解中国?通过何种渠道了解中国?对于“是否了解中国”,23人(100%)回答“了解”,有的访谈对象还介绍了他/她开始了解中国的时间。在男性中,两位60岁社会白领是“从少年”(since childhood)和“55年”,一位31岁孔子学院学生是“24年”;在女性中,一位52岁社会白领是“40多年”(more than 40),一位20岁孔子学院学生是“从少年”(since childhood),一位18岁孔子学院学生是“14年”。
从上述访谈可以推知:一部分兰卡斯特人对于中国的好感是从娃娃开始的。在娃娃时期,中国就在他们心中生根开花,他们对于中国长久不衰的喜好甚至促使他们成为 “亲中人士”。可见,中国文化推广需要从娃娃抓起。但是这些娃娃对于中国的了解源自何处、受谁感染的呢?显然是娃娃们朝夕相伴、心怀“中国情结”的父母。尽管不排除娃娃们受到父母之外家人或者非家人影响的可能性,但是毫无疑问,父母是他们感悟中国的启蒙教师和引领者。从这一视角看,中国文化推广应该从父母抓起:抓住了父母,就抓住了娃娃;只要中国文化推广深入父母心坎,他们就会把中国文化推广延伸到娃娃身上。当然对于娃娃自身的中国文化推广还是需要加强,毕竟我们更愿意看到娃娃们对于中国文化推广的“锦上添花”,例如感染他们的伙伴和亲戚、了解并向他人介绍中国,成年后为中英两国及民众友好付出努力。
对于“通过何种渠道了解中国”,笔者列举了融入民众日常生活的9种感悟渠道,依据被访谈对象的人数对这些渠道进行了排序;本着凸显问题、界定有效、范畴简练的初衷对他们进行了范畴化(表1):
表1 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之日常生活渠道排序和范畴化①(1)①表1中的(超市)商品、文学(作品、作家)、重要事件、官方推介活动、官方宣传片指的是兰卡斯特人在英国(日常生活中)熟知的(超市)中国商品、中国文学(作品、作家)、(中国)重要事件、(中国)官方推介活动、(中国)官方宣传片。重要事件主要是指在中国国内甚至国际上产生一定影响的中国国家大事,但是并不完全排斥对中国民众民生具有良好改善作用的“国家小事”。
表1显示,兰卡斯特人在感悟中国方面,排第一位的是中国朋友,通过暂居英国和中国国内的中国朋友感悟并加深对中国的认识。排第二位的是影视,通过中国创作和拍摄的关于中国的电影、电视剧、专题宣传片,甚至外国介绍中国的专题宣传片、电视节目等了解中国,感悟中国的人文、遗迹、风景、饮食、经济、社会等。排第三位的是境外朋友,在和英国之外的他国朋友(这些朋友也是对华友好人士)的交往中获取中国信息,养成对华友好情感。排第四位的是互联网、(超市)商品、文学(作品、作家)。无论是日常生活、办理公务和闲暇放松,我们每天都和互联网打交道:看新闻、写邮件、上QQ/Facebook、发感想、通电话(网络)、听歌曲、赏影视、观球赛、玩游戏、查资料、投稿件、做业务等;在英国甚至世界各地的超市中,“中国制造”尤其是生活日用品随处可见,仅兰卡斯特市就有两家中国商品专营店②(2)②在英国,相当一部分的中国商品专营店,不是国人开办。; 还有许多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是从阅读中国人的文学作品,了解中国作家作品、中国人物开始的,例如《金云翘传》、莫言等。排在第五位的是重要事件,例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兰卡斯特人看重中国民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对于他们而言,关乎民生的“国家小事”例如空气污染也是生活大事,也是重要事件。重要事件是兰卡斯特人了解(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文、自然环境的重要渠道,对其认识中国具有直接影响。官方推介活动和官方宣传片并列第六,排位最后。官方推介活动和官方宣传片,选择人数均为0,折射出他们和民众生活关联度相对较弱的事实。换言之,相对于远离生活的“政治”,兰卡斯特民众更加关注发生在身边的事、关乎民生趋好的事。在我国,民众关心国家大事、融入国家命运则是义不容辞的担当和责任。
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日常生活的九种渠道,可以粗略归并入两大范畴(八类):民众生活和“官方”活动。朋友(包括中国朋友和境外朋友)、影视、互联网、(超市)商品、文学(作品、作家)属于民众生活;重要事件、官方推介活动、官方宣传片属于“官方”活动。其实,重要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民众生活。国家事件是重要事件,但是对于普通民众,他们感兴趣、对心灵和智慧有照耀作用的普通生活事件,也是重要事件。两个范畴和八类感悟渠道的排序,总体上是循着这样的思路: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渠道,是兰卡斯特民众最为关心的,这也是他/她们感悟中国最有效的渠道。朋友、影视、互联网、(超市)商品、文学(作品、作家)甚至重要事件,无一不是民众日常生活中天天打交道的“柴米油盐”。抑或有人会质疑影视、文学(作品、作家)和重要事件的基础生活地位。笔者以为,这需要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方面,兰卡斯特人天天看影视,如新闻、电视剧、娱乐节目等;兰卡斯特人还经常到剧院看歌剧;兰卡斯特人天天读书、看报,读、听文学作品;兰卡斯特人出游在火车上一般不聊天,他们读书或者戴耳机听喜欢的节目;兰卡斯特人天天遇到“重要事件”,例如时政要闻、民生举措等。另一方面,影视、文学、重要事件有“通俗”和“雅致”层面的差异;兰卡斯特人日常生活中虽然不乏“雅致”层面的影视、文学、重要事件,但接触更多的是“通俗”层面的影视、文学、重要事件。当然“通俗”和“雅致”与兰卡斯特人个体的性格、品位甚至视角有关,但是不管怎样,影视、文学、重要事件已经渗透入兰卡斯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中国“君子”和英国“绅士”是中国文化推广提升的润滑剂和助推器
在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中,对于“朋友”有着不同的表述和阐释。李啸东认为:君子人格和绅士风度分别是中英两国理想人格的典范,同时也是两国传统文化所建构和设计的理想人格模式[3]37。赵东海、梁伟认为:君子人格融温良恭俭让为一体,并具有慎独的自警意识。君子贵和尚中、善解能容的处世哲学,君子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等都在理想的君子人格中得以体现[4]63。胡继明、黄希庭认为:君子是孔子极力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的典范,基本特征有:仁爱的广阔胸怀,中庸的处事准则,重礼的道德规范,智明而圣的自觉意识,义以为上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不欺的为人品行等[5]8-10。田学军、李圆臻,吴秋佳、邱玲认为:英国绅士文化的核心内涵包括自由的思想、公平合理的竞争原则、务实的精神、勇敢的骑士气概、高雅的艺术修养和得体的举止等。绅士特征可以概括为:有教养,懂礼貌,尊重妇女以及重视德行等[6]69-73。中国人和兰卡斯特人结交朋友,心目中各有自己的朋友/友善标准:中国是“君子”,英国是“绅士”。尽管两者在表述上有些许差异,但是笔者认为,总体相通,同大于异。李啸东认为:君子和绅士的共同点有:仁爱、智慧、勇敢;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3]35-36。中国的“君子”和英国的“绅士”可以作为中英两国、中英民众结交、鉴别朋友的试金石以及能否成为真心朋友、终生朋友的互通参照标准。
“君子”和“绅士”内涵特征的趋同在中国、英国以及中国个体、英国个体成为朋友的搭桥作用显而易见。只要彼此依照“君子”“绅士”的品德交友、行事,中国和英国以及民众个体之间就会很容易成为朋友。有了善待对方的大前提,即使在交往过程中一方出现了不被目标文化认可的举动或者不知的“冒犯”,只要不是故意或者恶意为之,对方是会原谅的,不会因为无恶意的“误会”而使充满善意的沟通戛然而止,况且在开放包容的当下社会,人们已经习惯而且乐意和有特点的人士交往。善解可以弥消误会,不同文化之间的国家和民众完全可以成为朋友。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君子”和“绅士”品格的对接,只要当事双方具备“君子”“绅士”人格魅力或者从“君子”“绅士”角度待人处事,中国和英国以及中国、英国民众个体之间相识、相交、相知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
四、朋友/友善在中国文化推广策略中的优化机制
朋友/友善在中国文化推广策略中的优化机制,包括三个侧面:(一)朋友/友善在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之日常生活渠道中的优化机制,这是对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之日常生活渠道优化机制的总体论说。(二)朋友/友善在提升“官方”活动文化推广效力中的优化机制,这是针对“官方”活动文化推广效度较弱的症结问题所做的专项探究。完善后的“官方”活动和民众生活汇成合力,共同见证中国文化推广的强效应。任何事件,都有源头,都有成因,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把国内民众民生的事情办好是中国文化推广全面开花的底气和不竭动力。(三) 朋友/友善在国内互信环境构建中的优化机制。
(一)朋友/友善在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之日常生活渠道中的优化机制
朋友/友善在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之日常生活渠道中的优化机制可以展示为图1。从图1可以看出,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的日常生活渠道关涉到本体/核心层和延展/外围层两个方面;前者(感悟渠道及其下属的民众生活和“官方”活动)是本体层(核心要素),后者(中国文化推广,精品意识,有效宣传,中国君子,英国绅士)是延展层(中国文化推广既是方向引领,也是目标归宿;精品意识,有效宣传,中国君子,英国绅士是保障要素)。民众生活和“官方”活动是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日常生活渠道的两大范畴;其各自下属成员在前文亦有说明,图1中也有明确标记,在此不予赘述。在中国文化推广视阈中,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之日常生活渠道畅通高效的引擎和发动机是朋友/友善。中国文化推广和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均是在朋友/友善的基础上,将朋友/友善注入文化推广和感悟过程并收获文化推广和感悟中国的朋友/友善回馈。“官方”活动和民众生活之间的单向虚线箭头表示,在朋友/友善的关照下,“官方”活动是可以转化为民众生活的,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用朋友/友善的心态处理“官方”活动——像对待朋友那样谋划、开展“官方”活动,“官方”活动就转换为了具有朋友/友善色彩的民众生活。朋友/友善在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日常生活渠道方面发挥着优化作用,用朋友/友善把两大范畴的事情做好是必需的。只要拥有了朋友/友善,与这些日常生活感悟渠道关联一起的中国文化推广策略一定会事半功倍。
图1 朋友/友善在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之日常生活渠道中的优化机制
站在中国自身角度,要做好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日常生活渠道方面的工作,除了朋友/友善的引领、影视、互联网、(超市)商品、文学(作品、作家)、官方推介活动、官方宣传片,还需要用精品意识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换言之,用精品意识做事就是用朋友/友善理念做事,两者是相通的。
在两大范畴总计八类日常生活感悟渠道中,中国朋友排在第一位,境外朋友排在第三位,而官方推介活动和官方宣传片的选择人数均为0。今后,“官方”活动需要在调研和预判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假若我们“知己知彼”,就会“有的放矢”;假若在不伤及民族自尊和个性的前提下用朋友/友善尽量满足兰卡斯特人的“关切”,结果抑或不是这个样子。《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国际话语权,妥善回应外部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1]12。在官方推介活动和官方宣传片方面,我们不断尝试新的努力例如定期举办端午节龙舟赛等,但是从效果看,距离兰卡斯特人的兴趣话题、审美情感、形式多样、贴近民众等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需要创新思维,潜心努力,扎实工作,早日迎头赶上。
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的日常生活渠道在朋友/友善级阶上存在着强度上的差异,可以用朋友/友善连续统展示感悟渠道在朋友/友善程度上的强弱(见图2)。
图2 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之日常生活渠道在朋友/友善连续统上的强弱趋向
中国朋友官方推介活动、官方宣传片分别位于朋友/友善连续统的两端,中间是其他感悟渠道。尽管感悟渠道之间的排位抑或不像大数据那样准确,但是总体趋向是有借鉴价值的。朋友/友善连续统和“民众性”连续统是彼此对应的关系:越是从朋友/友善即贴近民众民生的角度办理感悟渠道的工作,事情本身及其文化推广的效应就越好;越是偏离了朋友/友善或者“民众性”的考量,事情本身及其文化推广效应就越差。诚实待人,用心做事,自然受欢迎,当然赢得朋友;官僚待人,例行公事,自然不被待见,当然赢不到甚至失去朋友;前者加力中国文化推广,后者伤害中国文化推广。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是否拥有一颗朋友/友善的心是检验能否把文化推广工作和“民众性”紧密相连并落到实处的分水岭。
(二)朋友/友善在提升“官方”活动文化推广效力中的优化机制
在文化推广策略的研究中,笔者依据对兰卡斯特人的文化访谈信息,把文化推广策略归纳了六个范畴。在文化活动范畴(总排序第三)中,政府主导文化推广活动例如文化周排在了第一位(第二和第三位是语言文化学校和留学生教育)。这一事实说明,在文化推广策略的谋划、实施、协调、拓展、监控等方面,政府的规划、引领、示范、保障、监管等作用不可或缺,毋庸置疑。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的日常生活渠道,和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加之兰卡斯特人非常关注和民生息息相关的事,“官方”活动在文化推广策略和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日常生活渠道方面出现了较大反差。官方推介活动和官方宣传片是中国政府非常倚重的宣传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按常理他们应该是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的有效渠道,但是为什么两者不像民众生活那样被充分认可呢?
官方推介活动不被兰卡斯特人充分认可,原因是多方面的。英国面积不大,不过是江苏和安徽两省的总和,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效促进了民众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英国基础设施完备,加之和欧洲大陆之间的距离很近,旅行已经成为英国民众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兰卡斯特人的旅行不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旅游。确切地说,兰卡斯特人不是在旅游,而是在休闲度假,放松身心,享受生活。中国人眼中的美丽风景,他们无须驻足观赏;精美的建筑,他们已经司空见惯。兴趣点的不同和审美疲劳很难使兰卡斯特民众对于我们很看重的官方推介活动产生兴趣,提起精神。如此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我国各级政府面前,如何谋划、实施“官方”活动,才能增强官方推介活动的吸引力和附加值,达到国民想要的文化推广预期?什么样的官方推介活动,官方推介活动如何组织,将直接决定官方推介活动的成效。
就当下情况看,笔者认为以下两个方面急需重视和应对:一方面,兰卡斯特人以对待英国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感悟)中国。在访谈中,笔者感受到,无论是说到英国,还是讨论中国,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比较相似,例如经济、收入、环境、食品以及话语自由等;另一方面,官方推介活动及其实施过程具有中国特点:①很多“官方”活动,“官方”色彩较浓,这与兰卡斯特普通民众关注民生的心理诉求相左;换言之,主办方没有真正捕捉到兰卡斯特民众的“心中所想”即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②“官方”活动蕴含的内在价值例如艺术美感和身心享受亟待加强。如果官方推介活动不能“接地气”——创意设计(活动)主题,拿不出看家本领提高主题(活动)的性价比,这些活动就很难打动兰卡斯特人,更不用说引发他们的共鸣了。倘若用朋友/友善的心态处理好官方推介活动,换言之,用很强的“民众性”把“官方”活动转换为民众生活,彼此的朋友/友善是不是能够有效促进兰卡斯特人开放地接纳他们不太关注的官方推介活动呢?
在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渠道的“官方”活动范畴中,有一项是重要事件。笔者以“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为切入点,征询他们印象中的事例,可以划分为积极/正能量(positive)和消极/负能量(negative)两种类型:前者有中国文化、传统中国哲学、友好中国人、中国性格(开明、好客)、中国饮食、北京2008奥运会、美丽建筑等;后者有不洁卫生、大声喧哗、地区贫困、过度消费、夏季炎热等。这些信息显示,兰卡斯特人对于中国的关注和事件举例是比较客观的,这或许与被访谈对象对中国比较友好相关。设想将这些信息延展至英国国家层面,而此时感悟中国的英国人又是中国人或者中国的朋友,他们自然会以比较开放、相对友好的态度看待甚至“降格”处理中国的消极事件,会以更加主动积极的心态传播中国的积极事件,甚至在必要时为中国“站台造势”。如此,中国重大事件的对外宣传就具有了两种策略(双轨),这当然也完全适用于中国文化推广的谋划和实施:中国(政府、民众个体)的对外宣传;英国介绍中国。中国自身以朋友/友善心态积极做好国内重大事件尤其是积极事件的对外宣介,带动英国(国家、个体)介绍中国工作的开展。前者“雪中送炭”,后者“锦上添花”。在相对消极事件的报道中,对中国比较友好的国家和个体具有“缓冲效应”,这比我们自己陈述事情原委,效果好得多。其实,这些原理可以推延至官方推介活动、官方宣传片甚至文化推广策略。现将朋友/友善引领的中国文化推广双轨宣介流程总结如下(图3)。
在朋友/友善引领下,中英两国整体上真诚面对,结为朋友。中英两国的整体向好发轫并展现于两个层面:国家政府和民众个体。在中国和英国,两股“友善”力量——政府和民众——有效作用于中国对外宣介和英国介绍中国。中国的对外宣介和英国(善意)介绍中国均有助于提升中国政府形象和中国(民众)个人魅力;当然,中国政府形象和(民众)个人魅力的抬升也会助力、加强
图3 朋友/友善引领的中国文化推广双轨宣介流程示意图
中国的对外宣介和英国的善意介绍。中国政府形象和(民众)个人魅力趋好,共同提升中国形象,增强中国文化推广的效力和影响力。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和英国、政府和民众个体、中国对外宣介和英国介绍中国、中国政府形象和中国(民众)个人魅力甚至中国形象和中国文化推广之间均有着彼此助力的良好互动关系。在图3中,左侧的中国对外宣传是有目标、有预判、有谋划、有既定效果的我国各级政府工作,其中不乏民众个体的积极努力和有效促动;右侧的英国介绍多半是选择性、专题性、时段性和介绍性的。如果浸透着朋友/友善情谊的工作及时到位,英国(政府、个体)会尽量加大介绍中国的力度,效果也会好出很多。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政府、中国民众个体在尽可能的限度内增进和英国政府、英国民众个体的朋友/友善,无疑能够加快中国文化推广的步伐,为早日实现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中国梦”起推动作用。
(三)朋友/友善在国内互信环境构建中的优化机制
在上文的论述中,笔者审视了朋友/友善在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之日常生活渠道中的优化机制、朋友/友善在提升“官方”活动文化推广效力中的优化机制,现在把目光转向中国国内,看看朋友/友善在国内互信环境构建中的优化机制。简言之,用朋友/友善构建国人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改善国内人文环境,密切干群关系,在完善政府形象和个人魅力的基础上提升国家形象(国内)并进一步优化国家形象(国际),高效持久地加力于中国文化推广事业(图4)。
图4 朋友/友善在构建国内互信环境中的优化机制
笔者把国内环境划分为三个层级:国家大环境、社区小环境、民众个体。国家大环境和社区小环境的引领者、实施者、监管者是各级政府。在文化推广策略及研究中,笔者已经提出,政府形象是国家形象最重要的一扇窗,在一定程度和时段上直接代表了国家形象。民众个体展现的是个人魅力(个体形象)。政府形象和个人魅力,在国内共同塑造了国家形象(国内),在国外共同铸就了国家形象(国际)。在国内三级环境的优化中,朋友/友善是导向和引领,即三者彼此皆以朋友/友善作为指导原则和行事准则,而各级政府无疑发挥着枢纽作用;政府用朋友/友善的心态处理好民生事宜,干群关系趋利避害,社会愈加友好、和谐、健康。国内环境的改善有力提升国家形象(国内)以及国家形象(国际),政府形象和个人魅力愈加彰显于国际舞台,而这将有力增强我国文化推广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际上,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定位于、围绕着中国文化推广工作,也会不断促进中国文化推广工作。
笔者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因为目前国内环境需要正能量而且需要充分释放正能量——用朋友/友善的胸怀善待彼此。让知民情、懂民意、为民做事、善良正直、“德才兼备”的人担负起领导责任,“在位一任,造福一方”。国家急需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扭转社会风气,让民众在公平竞争、良性发展的氛围中快乐生活、努力工作。近期,国家反腐、整饬的力度和效果,已经有效震慑了一批贪官污吏,但是纯洁干部队伍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期工程,需要在深度、广度以及连续性等方面坚持不懈。朋友/友善渗透进国内互信环境构建工程的每一环节,政府和民众才能在互信、祥和的良性氛围中,齐力同心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扎实工作。
当然,朋友/友善并不仅仅存在于国内环境的改善和向好,政府和民众在同国外相关机构和民众打交道时,也需要用朋友/友善的心态处理相关事宜。从个体出发,朋友/友善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建立起来:个体之间,个体和国家之间。文化推广策略统计结果显示:外在形象(包括国家形象和个人魅力)排在了文化推广策略归类的第一位①(3)①文化推广策略归类的总体排序是:(一)外在形象(包括国家形象、个人魅力等);(二)文化要素(历史遗迹和自然风景,国家艺术,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图书馆,民风民俗等);(三)文化活动(政府主导文化推广活动例如文化周,语言文化学校,留学生教育等);(四)媒介传播文化(文学、报纸、杂志、电视、收音机、电影、互联网、广告、宣传片等);(五)旅游带动(发挥旅游资源效益,旅游规划(有效管理、旅游促销、配套设施——交通、住宿、饮食、纪念品等);(六)学术交流(学术会议等)。。个体之间、个体和国家之间的朋友/友善有助于中国个体形象(个人魅力)和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朋友/友善、朋友层面、形象分类、文化推广的相互关系可以总结为图5。
图5 朋友/友善、朋友层面、形象分类、文化推广相互关系示意图
个体对国家的好感常常源于个体之间的朋友/友善。假如中国民众个体和英国民众个体结交为朋友,因为和中国民众个体的朋友/友善,英国民众个体的朋友/友善通常延续为英国民众个体对中国整体的朋友/友善。此时,英国民众个体对中国持友好态度。其实个体之间的朋友/友善也可以延伸至境外朋友。如果A(英国个体)和B(中国个体)或者C(非英国、非中国、对中国友好个体)中的任何一方是朋友,通常情况下A会对中国有好感和期待,也会主动了解并适度探究中国文化例如观看中国影视作品等,通过互联网了解中国近况和重要事件,在琳琅满目的超市中优先选购中国商品,阅读中国作家创作的作品,包括名作家的经典作品,新作家的时代感强、关注民生的作品。
如前所述,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日常生活渠道中的“朋友”包含了两个次范畴:中国朋友和境外朋友。前者对于兰卡斯特人的感染无须赘言;后者对于兰卡斯特人的激励不容小觑。首先,“旁观者清”——他方言说比我们自己陈述相对客观,更易使人信服;其次,英国同境外的许多国家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文化相似,英国人的朋友说中国好自然要比中国人说自己好,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朋友/友善在素质提升、魅力展示、朋友结识、文化推广中的基础地位和联动效应可以展示为图6:
图6 朋友/友善在素质提升、魅力展示、朋友结交、文化推广中的基础地位和联动效应示意图
朋友/友善引领国民(政府官员、普通民众)拥有朋友/友善,国民个体素质得到提升;国民和国家素质“向好”了,个人魅力(国内、国外)和国家形象(国内、国际)水涨船高,国家、国民有了展示国家形象和个人魅力的充足底气。这样会结交、赢得更多朋友,包括英国朋友和他国朋友(这些他国朋友抑或是英国朋友为我们争取过来的,我们根本不认识),国家形象和个人魅力得以展现在更广阔的舞台。朋友/友善促进中国个人魅力和国家形象的整体趋好能够有力推进中国文化推广工作的开展。
五、余 论
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日常生活渠道的研究以及笔者在英国文化访谈的成功经验揭示:朋友/友善在人与人及至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具有润滑作用;中英两国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但是并不影响心怀友善的两国政府和民众成为朋友,即使有些许“误会”。鉴于中英典型的人格模式和朋友标准是“君子”和“绅士”,笔者认为可以把他们作为中英两国和民众交友的参照标准。用“君子”“绅士”品格待人处事,中英政府,中英民众就能在互信互谅的氛围中更好地感悟中国、助力中国文化推广。像对待朋友那样谋划、实施“官方”活动,“官方”活动就转化为了具有朋友/友善色彩的民众生活。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之日常生活渠道在朋友/友善连续统上的强弱排序在一定程度上是和这些渠道同“民众性”的紧密程度相匹配的。这也就为什么相对于“官方”活动,兰卡斯特人及至英国民众更加关注民众民生,钟爱“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乐意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环境趋利向好。
与兰卡斯特民众兴趣和生活关联性较弱的官方推介活动和官方宣传片不太容易吸引他们的眼球,有兰卡斯特人以看待英国的方式看待(感悟)中国的原因,也与中国“官方”活动“官方”色彩较浓、蕴含的艺术美感相对偏弱有关。如果用朋友/友善的心胸,在不伤及民族自尊和文化元素内涵的前提下,尽量“接地气”,在主题设计和性价比方面满足兰卡斯特人“关切”——用很强的“民众性”把“官方”活动转换为民众生活,就能引发他们的共鸣,使他们包容地接纳不太十分看重的“官方”活动。
把国内民众民生的事情办好是中国文化推广“全面开花”的底气和不竭动力。从整体看,当下的中国急需补充和释放正能量,从“源头”治理,扭转社会不良风气,已经是当务之急。有必要用朋友(情谊)的心胸引领社会整体向好,力争使国内三级环境良性互动,为国家形象(国内)和个体形象的趋好奠定基础,进一步提升国家形象(国际),为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持续增添能量和活力。
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日常生活渠道研究的大背景是中国文化推广,也就是说,中国文化推广是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日常生活渠道研究的始初定位和目标取向。从兰卡斯特人感悟中国的日常生活渠道探讨中国文化推广尤其是文化推广策略,是为了不断完善我国文化推广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创意实践,为中国文化推广的良性发展并推进我国文化强国、民族复兴的战略构想付出现实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