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策略
2020-12-24葛庆婷
葛庆婷
小学数学复习课需要关注的重点是“整理”,课前学生自主整理所学知识,由零散走向串联,促进知识的清晰化;课堂中依据自己的整理进行交流互动,加强知识条理化;同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画龙”走向“点睛”
复习课,一般是对一段新授知识结束后知识点的回顾与技能训练。复习课往往更需要关注的重点是“整理”,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的分散的知识进行梳理,串联知识点,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复习课需要有“点睛”之笔。
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学生课前自主整理,促进知识清晰化 复习,可以始于课前。在执教苏教版数学六年级“‘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时,请学生课前自主完成复习整理学习单:“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能用表格或画图的方式将所学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行整理吗?”课前时间的充分,为学生的先想、自主的整理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教师要相信,学生能自己整理,他们会用与自己学习相应的方式进行整理,在整理中学生会对分散的知识逐步清晰化,避免课堂中他们只是当“观众”。教师有时可以给出提纲,引导学生梳理;也可以鼓励学生课前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在一张白纸上,这样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中展现自己,对即将到来的课堂学习充满期待。
学生课中交流互动,加强知识条理化 课前学生自主整理,虽然学生的水平是有差异的,正是有了这种差异,才是课堂中生生、师生交流的资源与动力。课中,一般会有两次交流活动: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每人先将整理的内容在小组内做交流,为紧接其后的全班交流做准备,然后邀请同学全班交流。下面展现的是两位同学的不同整理方式:
生1:(如图1)
生2:表格整理。依次整理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面积公式,并用文字形式写出了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如长×宽等。
接着,在全班交流中,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这两位同学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比较中,学生能发现画图的方法能帮助直接看到图形的样子;列表格能有条理的将所学的平面图形以及对应的面积公式简洁明了。在课堂中,教师如果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则会展现不一样的风采。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复习课前自主整理,课中交流,给教师自己做“减法”,但都是要适度的。教师放手,但不是撒手不管。教学中不管怎样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都是在教师的影响和干预下进行的,教师要做的是善于组织、积极促进、及时引导。
课前预览学生自主整理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学习单时,发现有画图整理与列表整理,但是没有学生用体系图整理。所以课堂中笔者及时引导,承接生1的想法,在他的图上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连上线,并让学生解释连线的含义。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学生的平静思维,学生依次发现了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如图2)
最后有学生表达:连线之后发现这些图形之间可以转化。顺着想法,笔者及时小结:一些未知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可以由已知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转化而来,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并逐步出示知识体系: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最初探究学习的,通过长方形的转化可以推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接着,通过平行四边形可以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就建构了一个平面图形面积完整的知识体系图,使知识由零散走向串联。
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与引导中,学生从单个图形面积知识的整理走向圖形面积知识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感受了整理知识的方法,还加深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完善了认知结构的建构。
学生自主整理易错题,提高自我学习意识 笔者让学生自主地对自己的学习查漏补缺,学生课前从自己本单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错题,先自主解答,再预留至课堂中准备全班交流。另外,笔者还注意交流方法的指导,引导生生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想法,还要学会关注他人,学会比较自己想法与他人想法之间的联系。
练习,比“练”更重要的是“思”,比题量更重要的是思维含量的高。如果把“练习”也当成学生研究的地盘,而不是一堆等着“被完成”的练习,学生的进步估计比我们想象的要精彩。
复习课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复习中学会复习”,让复习课真正从“画龙”走向“点睛”。
参考文献
[1]贲友林.重新认识课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2]朱莹.小学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8(21).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