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
2020-12-24姜妍君
姜妍君
摘要:向校园内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和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传统工艺,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达到美育、德育的目的,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对小学音乐课堂与江南丝竹的融合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非遗进校园;小学音乐课堂;江南丝竹;融合研究
作为传统乐种形式之一,江南丝竹不仅由来已久,而且“生命力”强大,在我国江浙地区分布广泛。江南丝竹与许多其他的地域文化都是组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各国文化也在不断地相互渗透和交流,导致我国民族文化传承逐渐落后于社会发展,江南丝竹的传承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时要巧妙融合江南丝竹,积极弘扬传统文化。
非遗进校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了国家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少年儿童代表了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总有一天会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所以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自然少不了他们的参与。大部分学校在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时采取了直接展览、演示等方式,学生只知道举行了活动,但是对于活动的内涵却不了解,显得过于表面化、流于形式,仅仅是为了制造社会舆论。江南丝竹是一项重要的非遗项目,但是发展至今,许多老艺人已经离世,或者年龄过高,难以继续演奏,加上一些传统演奏曲目的曲谱已经失传,导致江南丝竹陷入了濒危状态。如何抢救江南丝竹并让其在新时期得到良好发展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非遗进校园则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教师要将小学音乐课堂和江南丝竹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融合策略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自然融入江南丝竹 小学音乐教材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而且其内容广泛,涉及许多不同类型的音乐。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江南丝竹的内容,可以是合奏曲目,也可以是由其中某种乐器演奏的曲目,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融入江南丝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审美,加深其对非遗文化的了解。比如,讲解《欢乐歌》时,该曲目是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乐曲的旋律流畅明快,起伏多姿,结构富有层次性,这首乐曲采用将母曲慢放加花的变奏手法发展而成。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以先播放民乐合奏《紫竹调》,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个音乐属于哪个地区?听过之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聆听并积极思考,待其回答问题后,引入本节课主题,播放《欢乐歌》,让学生说出基本情绪及演奏乐器和演奏形式,接着由教师介绍江南丝竹的发展历史和常用乐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实现非遗文化的初步渗透。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视觉体验 自新课改以来,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教师应注重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抓住时代机遇,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为了融合江南丝竹,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表演场面或者视频等,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增强其学习体验,让学生更加了解非遗,爱上江南丝竹。比如,讲解《紫竹调》时,该乐曲生动的表现了一对小儿女两情相悦的情景,富有感染力和生活情趣,抒情、悠扬、委婉的民间小调,极富江南乡土气息。但是小学生年龄小,可能体会不到其中的情感和情趣,所以教师可以提前从网络中搜集资料,然后在课上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江南地区人民演唱紫竹调的情景,方便学生获取直观认识,丰富其视觉体验,提升教学效果。
开展多元实践活动,打造活力音乐课堂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喜欢参加各种活动。教师要抓住其年龄、性格特点,开展多元实践活动,打造活力音乐课堂。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为其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在做中学,体会音乐学习的乐趣,领略江南丝竹的魅力,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比如,讲解《欢乐歌》时,在第一次播放乐曲和背景知识介绍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简单的即兴演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各组认真聆听每个乐段的音乐要素及其变化。指导学生欣赏,并用手势提示学生注意乐曲结构。然后教师吹奏《欢乐歌》,让各组学生模仿吹奏并即兴伴奏,在良好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
非遗进校园不仅是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世界文化一体化背景下的必然举措。教师要注重小学音乐课堂与江南丝竹的有机融合,从学生兴趣入手设计教学方案,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将其培养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人。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关于非遗进校园“江南丝竹”社团化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QN2020018)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琨.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J].教育导刊,2020(6).
[2]刘丹.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必要性[J].北方音乐,2018(7).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