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歌《小白菜》钢琴伴奏编配探究
2020-12-24李缘梦
摘要:《小白菜》是一首流传在我国河北等北方地区的一首民歌小调,它以非常优美的音乐素材和洗炼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天真的农村贫苦幼女的形象。深刻地表现了一个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伤痛苦的心情,也是对旧社会不合理的家庭关系的控诉。本文试通过主要从钢琴伴奏编配方面入手,结合自身伴奏经验,对河北民歌《小白菜》进行赏析。
关键词:河北民歌;小白菜;钢琴伴奏;音乐风格
一、创作背景
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种类,而民歌是这些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伴随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也集中体现了不同地区人民的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河北传统民歌《小白菜》就是如此。
《小白菜》是一首流行于河北一带的传统谣曲,诉说了一个年幼的孤儿饱受摧残和想念已逝去的亲娘的哀伤之情。这首民歌叙述了华北平原一个贫苦农民家中的一位小姑娘的悲惨遭遇:二、三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后来父亲娶了继母,又生了弟弟,生活境遇更加凄苦。她得不到丝毫温暖,在孤独和悲伤中越发想念自己的亲娘。《小白菜》的歌声流传开来,更多贫苦的把自己的痛苦寄托在这首《小白菜》里,他们按照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理解对这首曲调进行加工、改造,使它不断完美,更带有普遍性。就这样,这首歌在华北大地上代代相传,越传越远。这位小女孩和后来传唱的许多小朋友,就是这首《小白菜》的作曲者。这首民歌不仅本身流传十分广泛,马可、张鲁等作曲的歌剧《白毛女》的主题歌《北风吹》就是以此歌的素材发展写成的,同样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品。
二、伴奏编配
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我曾弹奏过河北民歌《小白菜》的钢琴伴奏谱,由于学友编曲版本的钢琴伴奏谱中,各段歌词的伴奏风格各有不同,巧妙地烘托了演唱者的情绪,也进一步渲染了歌词营造出的气氛。
钢琴伴奏的提示与引导作用在曲谱开始便得到充分体现——前奏的存在,就是为了“提示”功能服务。民歌《小白菜》的前奏部分先以简单而熟悉的主题旋律开始,随后转变为下行音列,左手多用震音。同时在篇幅不长的前奏中,多次出现先渐强后渐弱的明显力度变化以及逐渐加快再渐慢的速度变化,正是为了通过演唱前的铺垫,让伴奏者为演唱者营造一种合适的演唱氛围,通过前奏,设置和描绘情境,不仅引导演唱者和观众置身其中,更好地欣赏作品,更要给演唱者以情绪上的提示,使其更快地调整状态,进入角色,对作品有更贴切,更准确的演绎。
歌曲开始时以四句“亲娘啊”作引子,简短而鲜明,演唱旋律与伴奏形成相互呼应的模式,在歌曲初始时就有效地凸显了悲伤凄凉的主题情绪。歌曲的第一部分为行板,速度较慢,旋律比较平缓,伴奏编配也相对简单,多用单音形式,左右手交替弹奏,伴随歌唱旋律。伴奏形式简洁,如泣如诉,和演唱者一起,哀叹小女孩幼年丧母的悲惨命运。而第二部分前的间奏风格则有了鲜明而突然的转变,多用柱式和弦,随后以左手震音配合右手快速下行的半音阶,音乐风格突然变得急促而沉重。这一部分的歌词已经进行到女孩在经历父亲再娶、弟弟出生之后,被后母忽视、虐待的悲惨遭遇。歌词密集时,伴奏多用简单的震音,而在演唱长音时,伴奏则采用节奏密集的柱式和弦,甚至还有大量七和弦的运用。这样的编配方式不仅便于伴奏灵活跟随演唱者的情绪与速度变化,也在演唱长音时,用钢琴伴奏的密集织体巧妙地填补了人声的长拍,相互呼应。既避免双方音型同时密集,给演唱者和观众造成心理和听觉上的压力,也避免了演唱长音时伴奏同时停止,给观众留下单调的印象。不协和的音响效果和紧凑的节拍相互配合,为旋律更增添了一份压抑和沉重。在本段的结尾小节处,伴奏速度突然转变为快板,营造出“紧打慢唱”的效果,在衔接至第三部分的间奏处延续了多用柱式和弦的风格,但相比之前的间奏,速度进一步加快,也进一步强化了情绪(谱例)。间奏力度本就以强记号开始,又在即将进入演唱部分时做出进一步渐强。音乐进行至此,情绪层层推进,三个部分演唱前的伴奏表情记号由mp变为f,再推进至ff,同时,第三部分的“亲娘想我,谁知道呀,我想亲娘,在梦中呀”两次反复,将全曲的情绪推到最高潮,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女孩在苦难境遇中生活,愈发思念离世母亲的悲痛。伴奏“紧打慢唱”的编配,与演唱者的长音形成鲜明对比,也进一步突显出紧张急促的效果。而在歌曲最后的部分,速度又回到广板,伴奏也回到起始部分简洁的左右手单音相对进行的形式。结尾处伴奏以极弱的pp力度收尾,归于平静的凄凉,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主人公无依无靠、绝望无奈的心情。
民歌《小白菜》的伴奏编配形式多变,转变鲜明,巧妙地烘托了演唱者的情绪,渲染了歌曲的氛围,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营造出“余音绕梁”的效果。
三、音乐风格
河北民歌《小白菜》属于汉族民歌的小调体裁,是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休息娱乐等场合的民间歌曲。歌词十分口语化,便于传唱记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除此之外,这首民歌的曲调还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逐级下行,十分符合人们哀叹时的口气,人们感叹悲伤情绪时,说话的语调总会带有明显的下行趋势。在于学友教授改编版本的《小白菜》中,音乐多次转调,旋律由平稳转变为跳进,作者還借鉴了地方戏曲中的哭腔技巧,以哭泣、哽咽的感觉表达“小白菜”对自身悲惨命运的无奈和悲伤。全曲由平稳的悲伤,到悲痛哭诉,再到濒临崩溃,悲痛欲绝的呼唤,最终回归到一声绝望的叹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自身命运的悲叹和对母亲的思念,令听众感同身受。
四、结语
《小白菜》是河北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家喻户晓,旋律简洁,风格鲜明,便于传唱,流传范围十分广泛。而它的伴奏编配形式多变,对比鲜明,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更是对原有曲调的继承、发扬与创新,进一步促进了优秀民歌的推广与流传。
参考文献
[1]浅谈:河北民歌的审美特征分析
[2]张蕾.河北民歌《小白菜》的艺术特征.
[3]张悦.浅析中国民歌《小白菜》的钢琴伴奏.
[4]江黎.《小白菜》钢琴伴奏的艺术处理初探[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6(1):32-34
[5]钱玲之.歌曲《小白菜》演唱过程中的再创作[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58-59
[6]曹雨琪.论民歌改编歌曲《小白菜》的艺术特点与风格.[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90-192
作者简介:李缘梦,1995年,河北省廊坊人,硕士研究生在读,河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