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技术产业区域发展形势分析
2020-12-24张于喆郑腾飞杨威
张于喆 郑腾飞 杨威
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区域分化态势明显,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面临外需市场和产业外迁双重压力,中西部及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则面临内需不足和承接产业转移两大突出问题。另外,美欧强化对华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面臨的最大挑战和问题。为此,我国应推动高技术产业实现更为安全、更有韧性、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地方推动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但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和区域差异性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2020年以来我国各地区不断克服疫情影响,多措并举稳外资、保外贸基本盘,高技术产业加快恢复发展。但我国高技术产业仍面临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东部地区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面临外需市场疲弱和产业外迁双重压力,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则面临内需不足、产业承接能力不强两大突出问题。随着美国对华高技术限制和封锁进一步强化,我国高技术产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海外风险及挑战。
(一)各地多措并举助力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东部地区深挖超大规模市场消费潜力,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支持高技术出口产品转内销,加大新基建等重大项目投资力度,快速扭转了高技术产业下行压力,同时也为下阶段高技术产业持续恢复提供了坚实保障。如粤港澳大湾区高技术产业恢复较快,新业态发展迅速。广东省高技术制造业回升加快,6月增加值增长14.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0.2个百分点。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稀土磁性材料、工业机器人、服务器、3D 打印设备分别增长 56.2%、24.3%、64.2%和328.2%。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智能施工、无人配送等服务业新模式发展较快,带动第三产业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2.0%)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以5G、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投入力度加大,二季度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投资(18.6%)增幅比一季度加快 9.0个百分点。
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构建多层次开放平台,推动了高技术产业发展持续向好。如陕西省强化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促使国内大循环顺畅运转,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引进了大批外资高技术项目。西安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43.72亿美元,增长9.2%。西安三星高端存储芯片二期项目第一阶段项目总投资70亿美元,已于2020年3月10日正式下线;第二阶段投资80亿美元,已于2019年年底启动建设,预计2021年上半年实现量产,项目建成后将新增产能每月13万片,新增产值300亿元,并能带动一批配套电子信息企业落户。在三星项目的带动下,上半年,陕西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37.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7.9%。
(二)不同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异质性问题
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面临外需市场疲弱和产业外迁双重压力。从高技术产业出口看,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国比重比较大,同时高技术产业对外依存度也比较高。因此,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更加依赖于贸易出口,更容易受到外需疲弱的影响。受海外疫情蔓延叠加国际贸易摩擦、全球经济严重衰退等因素影响,粤港澳大湾区高技术产业外需快速收缩,以出口为导向的高技术产业面临严峻挑战。上半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分别下降6.1和7.6个百分点,电子计算机整机、移动通信基站设备、集成电路和光电子器件等产量增速分别下降11.6、25.0、5.8和38.2个百分点。同时,在国际贸易环境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背景下,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外迁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为避免美国高额关税和分散产业链风险,粤港澳大湾区相关企业的电子信息装配组装环节正加速向东南亚国家转移,未来可能会扩展到关键零部件乃至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链条式外迁。这将逐步侵蚀粤港澳大湾区高技术产业供应链完善、产业链齐全的核心优势,并将催生经济活力下滑、失业风险、居民收入下降等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另外,由于高技术产业分工相对较细,中间品投入相对较多,受疫情持续影响,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生产要素供给流通不畅,导致中间品生产面临“断供”风险,对产业链韧性带来巨大冲击。
中西部及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面临内需不足和承接产业转移两大突出问题。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东部地区差距仍比较显著,高技术产业投资和消费需求落后于东部地区,市场空间相对较小。从投资看,中西部及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投资严重依赖于国有经济,民营经济活力不足。从人民币储蓄总额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等看,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总体消费需求均落后于东部地区。同时,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在承接高技术产业转移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从营商环境看,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显著劣于东部地区,且这种差异不仅具有当期的分化效应,而且可能进一步加剧我国高技术产业区域发展的未来分化。市场发育滞后,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税赋压力相对较高,产业链配套不全,这既是中西部及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面临的突出营商环境问题,也是其高技术产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据调研反映,企业外购配件的物流运输成本在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从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优势,个别企业综合成本算下来甚至比在东部地区还要高。如绵阳市由于营商环境问题,不但难以吸引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转移,还导致本土成长的高技术企业向成都等城市迁移。长春由于成果转化、产业化等存在明显短板,导致难以承接东部高技术产业转移,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本地科研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
(三)不同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同质性问题
随着经贸摩擦激化,美国更加强化了对华高技术限制和封锁,并扩大了行政机构审查、限制高技术出口的范围和权限。从2019年1月到2020年7月美国先后将近100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对这些企业实行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从实体清单对华技术出口管制领域来看,涵盖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微处理器、先进计算、量子信息和传感、机器人、增材制造、先进材料等。其中,深度学习、语音识别、AI算法等人工智能领域受限企业激增,且多家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具有跨技术领域特征。从实体清单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形式来看,美国以控制材料、设备、组件、零件为主要手段,限制对华技术出口;同时禁止中方通过收购或投资美国公司来获得美方的领先技术及知识产权,并根据“域外效应”防止受限物项由第三方对华再出口,实现对关键技术的闭环保护。值得注意的是,美方正对高技术领域中方龙头机构进行全面围剿,龙头机构的关联方和合作方亦成为美方出口管制的对象。
另外,近期欧盟发布了防范不公平竞争白皮书草案,希望帮助欧洲企业更好地应对外国、尤其是中国企业的不公平竞争,通过设计新工具,避免享受国家补贴的外国企业在欧盟市场上与欧盟企业竞争。这对我国投资欧盟的高技术产业将带来新的风险与挑战,尤其是对于接受补贴的中国高技术产业投资者而言,针对外国补贴的审查加剧了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结合白皮书中本就宽泛的补贴定义和易获得政府补贴的行业来看,中国企业受到补贴审查的风险相对更高。
总之,美国不断强化对华出口管制和欧盟逐步收紧外资准入,将从贸易地理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和技术合作空间等方面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给我国高技术产业带来了严峻的海外风险及挑战。如TikTok被美国要求强制出售和以去中国化为目标的“净网行动”,短期内影响的是目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更多影响的是高技术领域其他企业的未来发展预期。
二、面对新发展阶段高技术产业努力实现更为安全、更有韧性、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在保证高技术产业安全的基础上确保产业链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实现产业链的可持續发展,是事关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局的关键问题。为此,需要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推动高技术产业实现更为安全、更有韧性、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直面挑战,建立更为安全、更有韧性的产业链自主可控发展新机制
面对出口管制力度更深、范围更广以及跨国企业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的新形势,“去中国化”的脱钩风险压力进一步增大,更加需要直面挑战,进一步增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为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一是实施产业链常态化风险监测评价。聚焦关系我国高技术产业安全以及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链薄弱环节,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持续迭代更新产业链断链断供风险清单,滚动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按照重点突破、长远部署、系统推进的要求制定攻坚任务,做好断链断供替代准备。
二是强化产业链安全保障能力。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人才链,统筹整合力量,集成优势创新资源、科研精锐力量,启动一批技术攻关项目,加快补齐产业基础短板、巩固强化完整的产业链,基本形成风险可控、处置有效的健全产业链要素保障机制,有效解决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三是优化产业链分工协作体系。按照“资源上整合、力量上共用、项目上共建、成果上共享”的发展理念,探索建立区域合作型产业链安全协调机制,绘制重点产业链精准合作图,强化区域层面的协作配套能力,推动龙头企业建立同准备份、降准备份机制,共建共享安全可控产业链。
(二)主动突围,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面对世界经济长期停滞、逆全球化不断加速、大国力量格局深刻变化的新形势,更加需要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全球价值链中的独特地位,主动突围,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一是推动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区域产业布局。依托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顺应更加凸显的全球产业链布局区域化特征,加快实施以中心城市为带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打破行政分割,大力破除制约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供需平衡畅通,形成“体系化”的协同发展模式。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升京津冀协同、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大战略引领区的创新资源汇聚能力,统筹谋划产业发展路径、明确责任主体,带动辐射周边地区共同创新发展,增强区域层面高技术产业上游技术研发与下游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衔接,推动全国差异性区域协同持续发展。根据各地产业、资源优势绘制《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地图》,明确重点区域和省市的产业定位,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地图对产业投资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贸易以及科技项目、基地、人才、评价等政策,一方面推动各地根据产业定位合理布局并加强产业链设计和管理,共同规划区域间产业链协同纵深发展,另一方面鼓励企业按照产业链环节与资源价值区段相匹配原则跨区域布局,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协同创新项目建设,增强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关联度和协作配套能力,持续提升国内循环的规模、质量和效率,形成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集聚效应和竞争优势。
二是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型创新机制建设。必须要进一步“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中日韩自贸区和中欧投资协定等经贸框架的谈判,健全促进对外投资的政策和服务体系,推进贸易、投资、货币等规则以及管理文本和具体条款的国际融入,进一步统一内外资行业准入、市场监管等制度,“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建立国际科技产业交流合作平台,确立明确的国际合作机制,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协同发展和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提升全球科技产业治理参与度和话语权,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的国内产业生态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和规则制定,推进重点领域相关技术标准和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特别是在国际数字经济贸易和服务规则制定等方面,增进前沿科技创新领域的互相理解和规则互鉴,推动制度型开放,明显降低促进产业转移、协同创新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进而逐步提升影响力和话语权,促进国内大循环。构建多层次开放式创新,推动以城市为单位的创新综合体根据比较优势加强对外合作,鼓励科技创新活跃的市场主体在国际创新人才密集区、国际友好城市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主动打造区域性国际经贸发展主阵地,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国际循环提升国内供给质量,更好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
(三)针锋相对,形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新市场环境
面对美国基于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的针对性制裁新形势,不仅给被制裁对象造成当期的利益损害,同时也给相关企业带来预期的寒颤效应,更加需要针锋相对,进一步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公平市场环境。为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一是针对美国“长臂管辖”法案积极维护合法权益。持续动态关注和深入理解美国不断出台的新法律法规、行政命令,特别是美国财政部下属的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美国商务部工業与安全局(BIS)等行政部门新规,有效评估管制实体清单企业/机构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维护等业务环节中的合规风险,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借鉴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通过出台立法阻断(blocking statutes)、落实相关反制裁措施,降低美国单边化、政治化制裁造成的管辖冲突以及由此带来的现实和潜在危害,保护国内企业在美制裁领域受到最小程度影响。针对被列入BIS实体清单企业/机构因无法获得美国《出口管制条例》(EAR)管制物项而可能导致的生产、经营问题,给予政策支持,助力被管制企业/机构的供应链、市场替代和新业务的拓展。借鉴欧洲国家“专利盒”制度的具体设计建立我国“专利盒”制度,即针对发达国家出口管制的具体领域,将拥有与产业链基础能力高度相关的专利纳入税收优惠范围,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技术转让所得制度,促进高技术特定领域专利成果向市场和产业转化。
二是完善公平竞争制度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要按照十九大报告“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要求,围绕保障民营主体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坚持所有制中性原则,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保证民营企业在审批、要素取得等方面享有公平竞争的权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仔细审阅、认真评估、积极应对欧盟出台的《关于在外国补贴方面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白皮书》等新的法律框架,一方面,认真倾听针对涉及政府补贴的投资可能出现的批评声音,尽可能在白皮书征求意见阶段向欧盟委员会提交清晰自洽的回应说明和相关意见;另一方面,针对与日俱增的复杂性和不断增长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督促相关企业从风险规划、风险评估、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等方面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投资运营风险,提前拟订风险防范、规避和控制方案。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制度,健全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网络和创新创业服务机制,助力优质企业、团队引进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继续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引领创新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高技术产业发展高地。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