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君子”班级文化建设的 传统回归与现代求索
2020-12-24戴璐
戴璐
[摘 要]教育现代化旨在培养具有“现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班级文化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抓手。班级文化建设应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结合学校育人目标,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开展一系列文化建设活动,不断探索文化育人的路径,促进家校育人合力的形成,为落实教育现代化作出贡献。
[关键词]君子;班级文化;现代精神;教育现代化;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1]。可见,我国加强推进教育现代化旨在培养具有现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即“具有人道、理性、民主和法治精神的人”[2]。学校文化建设是培养小学生现代精神的有力抓手之一。而学校文化建设又与班级文化建设紧密相连。为此,班级文化建设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古典传统,顺应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不断探寻文化的时代内涵与现代表达。
笔者结合江苏省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涵育现代小君子,做思考独立的友善使者”的育人目标,秉承“儒雅、友善、勤勉、强健、孝亲”的校训,充分利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双重身份,将课程、教学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融合,尝试从“君子谦谦”“君子夬夬(guài)”“君子乾乾”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入手,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出发,培育具有高者居下、虚怀若谷的“谦谦”之德,果决和悦、刚正健行的“夬夬”之能,勤勉善思、自强不息的“乾乾”之道的“现代小君子”。
一、君子谦谦:以活动班级促精神文化建设
《易·谦》中提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3]”意为君子应以谦卑的精神,加强自我修养。结合教育现代化背景,“现代小君子”应以谦逊的态度,汲取丰富的文化精华,完善知识结构,强大精神世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需要“从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改进德育方式方法,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潜移默化,开展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德育活动”[4]。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可融合多个学科及多种资源,开展以“君子谦谦”为核心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活动。
1.文心书坛:以阅读促思考
“文心”二字取自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编撰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成书地点在当时的首都建康(今南京)。以“文心”为名回望“六朝古都”的风华,是希望学生拥有一颗文质的心,儒雅而友善,敦厚而敏思。笔者利用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的双重角色优势,以课内外阅读为抓手,通过“文心书坛”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阅读活动。
四年级时,在学习完《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和《一路花香》三篇神话寓言后,笔者结合班级共读成果,开展了以“中外神话寓言故事”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学生分小组分享并讨论了《女娲创造人类》《夸父追日》《那西沙斯》和《木马计》四个故事。在班级汇报中,学生从中国古人对于生命和宇宙起源的思考,到西方人对于人类情感和冲突的探索,由浅入深,对比异同,引发哲思。
搭建学生阅读分享平台,旨在引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将中外古典哲思与现代精神相融合,加强自身修养,落实德育目标,构建和升华“现代小君子”的价值观,促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2.学生讲坛:以个性促共性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一言堂”变成“百家讲坛”,才能够落实“现代精神”的培养。“学生讲坛”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教师结合语文综合实践“变废为宝”的教学内容,回归“天人合一”的古典思想,在班级开展“金点子展示会”。学生们有的说把易拉罐做成高跷,有的说把旧塑料瓶做成花盆……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环保意识,形成了自信、乐观、积极的班级精神。
从个性中挖掘学生的共性,从学生共同关注点入手,在活动中发扬民主,学生就自觉地浸润于“现代精神”的气息中,“现代小君子”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便自然地落到实处。通过活动,师生凝练了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达成了共识,通过体验、思考、表达,在做中学,做向真、向善、向美的君子,进而构建具有“现代精神”的班级文化。
二、君子夬夬:以团队促制度文化建设
《易·夬》中提到:“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5]” 君子应当刚健而和悦、果决而温和地选择做正确的事。实现制度育人,就是要明确班级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形成制度认同,并将其逐渐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1.君子论坛:以放权促独立
“现代小君子”制度文化建设,并非是由教师从成人视角来制定规则、评判对错,而是在提供参考框架的基础上,放权给学生,突出团队作用,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通过互相监督与不断完善,培养学生独立之精神。
對于一些违反班规的行为,班级还设有“君子论坛”,由班委和班主任主持,在“晨思(晨会)”“暮省(放学前)”以及每周班会课上,结合皮亚杰对偶故事、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中所采用的道德判断方法,选取班级近期发生的一两件典型案例,开展有组织的辩论。对于这一过程,还会在尊重隐私的基础上,由指定的学生将辩论要点整理在《班级日志》中,为今后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反思。
这种“模拟法庭”性质的实践,既是古典传统“君子文化”的回归,又有现代民主、法治精神的体现,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辩论中培养批判性思维,不断反思,理解如何独善其身又兼济天下,进一步通过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现代精神”。
2.社会实践:以实践促反思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应只局限于班级和学校,还应促进学生在家庭和更广泛的社会生活中,践行“现代小君子”的文化内涵。
如教师利用每学期社会综合实践的机会,编制行前清单,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当天发放主题调查单,引导学生关注过程的积累;之后在班会课上进行小组汇报,进行反思。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需要以“教学做合一”为原则,将规范化的制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这样才能为今后进一步发展“现代精神”打下坚实基础。
三、君子乾乾:以科技促物质文化发展
“君子乾乾”出自《易·乾》中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6],是指君子白天勤勉做事,夜晚仍然警惕慎行。培育“现代小君子”勤勉善思、自强不息的“乾乾之道”,要重点关注学生在家校两个空间中的表现,做好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对自身表现进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实现个体和集体的共同进步。要落实这一点,除了面对面交流及电话沟通等传统方式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还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7]。因此班级文化建设还应依托智慧校园平台,加强对班级内学生评价的实时性和互动性,使教师、学生、家长都能参与班级物质环境的创设。
1.智慧班级:以平台促展示
依托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教师带领班级积极开展了移动教学,通过智慧云平台进行校内、家校与校际合作交流。以班徽的设计与应用为例。教师结合道德与法治课“我爱班级”的内容,将课本上的班徽设计模块,拓展为“现代小君子”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项目。师生共同探讨并总结班级文化特色,由学生个体或团队设计,并请美术教师随堂协助。教师用平板电脑对学生的原创作品进行高清扫描,并实时投放在大屏幕上,由团队代表上台阐述设计理念。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组织学生在线不记名投票,公平、公开、高效地选出了优秀班徽作品,并在家校智慧云平台上进行了展示。
2.家校协作:以合力促发展
家长也是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教师与家委会合力,结合家长们的特长,除每月都开展“家长讲坛”活动外,还引导家长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大的可能性。
结合前期班徽设计活动的成果,班主任请一位有设计专业背景的家长发挥特长,将学生手绘原稿转化成矢量图,并衍生出带有班徽标识的班旗、班章、班徽贴纸、班徽胸章等,运用到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
在“十岁成长礼”活动中,“现代小君子”班的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班徽胸章,由班长举着凝聚了学生、教师、家长智慧于一身的独一无二的班旗入场。活动结束后,全体学生都在班旗上签名留念。以班旗为代表的一系列班级文化载体,在集体活动和班级环境设置中成为班级凝聚力的体现和“现代精神”的象征,发挥着育人功能,浸润着学生的童年。
通过一系列实践,以“现代小君子”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建设使班级管理变得更开放、有序,使班级氛围更民主、友善。“现代小君子”班还被区教育局表彰为区级“特色班集体”。
“现代小君子”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旨在以古典文化守护“现代精神”,以学生的自我认识为基点,以君子文化作为教育内容,将抽象精神活动化、具体化,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在兼容并包、求同存异中推进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5]中共中央 國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J].人民教育,2019(5):7-9.
[2]禇宏启.教育现代化的灵魂是现代精神[J].中国教育学刊,2018(9):5.
[3][5][6]陈鼓应,赵建伟.周易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7]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J].人民教育,2019,803(5):11-13.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