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背景下高校在线教学实践研究
2020-12-24杨淑莲刘兰娟
杨淑莲 刘兰娟
摘 要:文章从抗疫期间高校各部门联动进行在线教学的准备入手,包括启动网络扩容、教学软硬件升级、筛选直播录播平台、开设在线教学技术支持专栏、组建校院两级线上教学技术支持群、开设网上技术咨询值班会议室、创建企业微信班级群及线上教学管理支持等一系列技术准备,为教师提供在线教学技术支持方案。该方案通过优化教学安排、整合校内外资源、创建网上直播课堂、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导入课程实现在线教学资源环境的搭建。文章重点阐述了在线教学实施阶段出现的教学管理实施、教师分化、师生对网课技术的倦怠、技术支持不足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对在线教学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在线教学;技术支持;教学设计;政策;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23-0059-05
一、引言
2020年初,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减少人员聚集,学校无法如期开学。教育部于2月5日发布“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意见[1],将在线教育推到了风口浪尖。各高校、科研机构、教育机构纷纷行动,重整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应对未来的大规模在线教学。2月12日,教育部再次发布文件,强调需以保证在线教学的教学效果为宗旨,选用成熟优质的MOOC、精品课程等资源开展在线教学,并强调技术支持服务的重要性。文件指出:“在线教学不仅在疫情期间可以起到救急的作用,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这几年一直致力推动的教学革命。”[2]教育部两次发布文件,既对全面在线教学吹响了号角,又对在线教学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全面在线教学的准备工作
大规模在线教学并非高校授课的主流形式,全面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尚属首次。在线教学无论是对网络带宽、并发流量等网络技术,还是对教学辅助、视频直播等网络平台以及对教学管理、教师授课、技术支持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
自教育部首次发布文件以来,为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学校自上而下多方联动,成立线上教学工作推进组,下设校院两级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和技术保障三个小组,研究落实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师线上教学培训、师生前期对接、技术支持方案、线上教学质量保障等具体工作,保障线上教学的效果。其中技术保障组的任务尤为艰巨,要保障各教学应用系统的平稳运行,同时调整各系统校外访问策略,测试并研究在线教学支持方案,方便师生疫情期间在家中更便捷地开展线上教学。
1.技术环境升级准备
(1)保障学校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随着师生在线教学、在线办公的需求增长,服务器网段访问量大幅提升,为保障网络链路通畅,技术部门对相关链路带宽、VPN系统等进行了扩容,以避免产生网络拥塞,并优化师生在校外访问学校资源的路由,以应对校园网流量的大幅增长需求。
(2)保障“上财教学网”门户的正常运行
“上财教学网”是集网络教学平台、视频会议系统、流媒体服务器、上财MOOC和精品课程为一体的一网多平台门户网站。该网站采用单点登录方式,用户登录门户,在“教学空间”或“学习空间”可以访问多平台的课程。在开展大规模在线教学之前,需要优化与各平台的对接方式,对单点登录、数据推送机制等功能模块测试排查,新增在线教学支持的窗口。
(3)平台软件升级调试
网络教学系统“BB平台”是学校统一使用的教学辅助平台。本次启用备用机方案,增加负载均衡的应用服务器,以保证大批量用户同时访问平台的流畅度。对视频会议系统进行网络调试、性能优化及扩容。扩容视频资源服务器的存储,做好数据备份。扩容视频会议室数量,并将会议室分成100人、300人和500人三个组别,满足不同会议的需求。对流媒体服务器“上财大讲堂”进行扩容和性能优化,优化其与网络教学平台的插件对接。重新梳理用户授权,解决外聘教师上传视频的权限。
(4)合理选择系统与网络服务模式
鉴于在线教学中师生都不在校内,而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因此选择将校内教学资源与服务合理输出至社会公有云平台,从而借助公有云平台强大的分布式服务能力实现高效的教学服务。
2.在线教学技术支持准备
(1)筛选推荐直播平台
在线教学的直播平臺做两手准备:一是对学校已有的“Zoom云视频会议系统”(以下简称“Zoom平台”)进行教学功能测试和完善;二是测试其他直播平台做备选方案推荐。
Zoom平台自2019年引入我校,主要负责大型会议和活动的直播。此次应对大规模在线办公和在线教学,需要进行更专门化的测试。包括:不同终端(电脑、平板、手机)和不同系统(安卓和苹果)打开会议的方式;不同身份用户(管理者、主持人、参会者)的权限和功能;操作细节设定,包括开设会议、主持会议、普通参会和管理会议的具体细节,如会议录制、设置联席主持人、全体静音、分组功能、参会者名单导出等。在功能方面,定制开发了“在线课堂平台”。根据教务处排课系统,按照课表时间预先开设专用课堂,并固定会议号和会议密码。教师和学生只需要提前15分钟登入课堂即可开展在线授课。上课出勤率以报表的形式提供给教师,管理者可以后台查看每日课程数、实际开课数、在线人数等信息。校领导、院领导、教务处和教学质量保障办公室等管理人员可以在线听课,严控直播课程教学质量与风险。
为了给全校师生提供直播平台的备选方案,技术部门集中测试了华为云视频会议、腾讯课堂、Microsoft Teams、阿里钉钉、清华雨课堂等平台。主要测试操作的便捷性(参加会议是否需要登录)、登录运行的稳定性(是否会闪退)、会议管理功能(会议录制、屏幕共享、播放视频)、音视频播放的流畅性、平台的普适性等功能。最终确定的技术方案为:对于大多数学生,推荐使用Zoom系统;对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国外留学生,推荐使用微软Office365 Teams软件。
(2)筛选推荐录播工具
录播工具重点考虑技术的简单易用性和普适性。经多方比较筛选,为教师推荐PPT录制微课和Zoom录制课堂授课两种方式。
(3)开设在线教学技术支持专栏
根据教师需求并结合学校实际,整合技术支持资料集中推送,并不定期上线教师关心的直播、录播、教学平台、企业微信、VPN应用、学校网盘及常见问题解答。开学两周后,相继制作并推送在线教学技术支持资料八篇,包括直播和录播工具系列微视频(Zoom召开视频会议、Microsoft Teams开展在线教学以及PowerPoint2019录制课程视频)、企业微信班级群应用、网盘使用、VPN应用等。最高访问量达到7995人次,说明这些技术资料确实急教师之所急,起到助力教师在线教学、在线办公的作用。
(4)组建校院两级在线教学技术支持群
学校抽调教务部门和技术部门业务骨干组成校级在线教学技术支持QQ群,每个学院派技术骨干入群。一方面将教师和学生遇到的无法解决的技术和管理问题提出来;另一方面也帮助学校回答其他学院遇到的问题。对学院、教师、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的解决方案,第一时间通过群公告广而告之。院系层面,各院系挖掘潜在的技术力量,将熟悉IT技能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院级在线教学支持组,编写在线技术指南等文件,为教师开展在线教学提供技术支持。有效的校院两级技术支持体系为90%以上的教师按时开展在线教学发挥了作用。
(5)开设专用值班答疑会议室
为保障教师在线教学遇到问题得到及时解答,技术部门除了开通值班电话、值班邮箱外,在开学前测试阶段起,至恢复正常教学为止,每个工作日均开设了专用值班答疑会议室,不同业务部门的值班人员以及公司技术支持人员均上线为师生现场答疑。针对师生提问,提炼出问题清单。在开学两周内,汇总Zoom平台问题25条、BB平台问题9条、其他问题3条。对登录会议室、获取主持权限、BB平台上传视频、视频云盘分享供下载等常见问题均一一给出解决方案。
(6)企业微信创建班级群
企业微信是微信团队打造的商务沟通、协同办公工具,具有与微信一致的沟通体验。新版企业微信新增了群直播、在线会议等诸多功能,可全面助力在线教学。为动态获取本学期各类学生的选课信息,帮助每个教学班级创建企业微信班级群,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课程、教师和学生的联系,为开课前课程班级的师生交流提供方便。企业微信与现有直播、录播系统配合实现多渠道师生沟通机制,保障在线教学不掉线,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
3.在线教学资源准备
(1)全面梳理现有课程资源
“上财教学网”集中展示校内外教学资源。该平台集合“上财MOOC”课程、教学辅助平台(BB、Canvas)、Zoom直播平台、上财大讲堂视频服务、校内精品课程等资源,包括引入课程和自建课程资源。“上财MOOC”主要呈现学校教师在各大MOOC平台开设的课程及引入的课程。疫情期间,特别优选了部分在线教学、翻转课堂的指导课程供教师使用。精品课程网站集中呈现学校近年来的精品课程资源,教师可以直接引用授课。上财大讲堂的“视频公开课”呈现全视频课程资源。门户平台课程共3000多门,包括教学平台本学期课程2300多门、引入课程和教师自建课程800多门、精品课程270多门。
(2)教学平台课程导入
BB平台作为学校统一的教学辅助平台,已平稳运行十多年。此次疫情,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学期共导入课程2304门,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全部课程。开学一周前,导入学生选课信息,并在开学后的选课阶段,通过自动更新自动对应学生的选课信息。通过该平台,任课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将线上教学方案、教学要求、课程资料、线上教学会议号和企业微信班级群二维码等信息发布给学生。
Canvas平台是学校新推出的教学辅助平台。对需要在Canvas开课的教师,采取技术人员一对一对接服务,将课程、教师、学生手工导入,具体指导。截止本学期开学,共导入课程16门、教师用户13人、学生用户376人,完成选课信息的一一对应。
通过以上技术准备,学校确定了线上教学的技术支持方案。推荐但不限于三种方式:线上慕课+线上辅导;线上录播+线上辅导;线上直播+线上辅导。对于前两种方式,线上辅导时间按照课表时间进行;对于第3种方式,严格按照课表时间开展直播,线上辅导时间另约。
线上慕课:教师优选校内在线课程,也可以选择中国大学MOOC、超星、智慧树、学堂在线等校外慕课平台(不限于以上平台)上的课程开展在线教学。线上录播:推荐教师使用Powerpoint2019的录制旁白和屏幕录制功能。线上直播:推荐教师使用Zoom系统,教师也可以自行选择其他技术工具。线上辅导:教师可以通过企业微信群、QQ群、Zoom、BB平臺开展辅导,分享下载资料时可以使用学习云盘功能。总体要求是:做到“标准不降低、学习不停顿、研究不中断”,保证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确保疫情结束后与线下教学的正常衔接。
三、在线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在线教学从准备到运行以来,既是特殊时期的教学实践,也是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大练兵,暴露出很多问题,有些是短期内能解决的技术问题,更多的则是需要长期引起关注的深层次问题。
1.在线教学管理问题
此次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既是一种无奈之举,又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总体水平、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在线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机遇。实施监管并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监督管理的转变:教师是否按时开课、如何开课、授课资料是否完备、直播课堂学生到课率等信息虽然可以通过技术方法统计获得,但过多地干预和“一刀切”的要求会让教师感觉戴着脚镣在跳舞,影响教师尝试其他教学模式的热情。据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埃弗雷特·罗杰斯对创新采纳者的分类方法,一般会有10%~15%的教师属于在线教学的“创新者和早期采纳者”,他们会主动尝试新技术;而35%~40%属于“早期大多数”,他们只有清楚地看到网络教学能给自身专业发展及当前教学带来实实在在益处时,才愿意付出一定(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尝试。需发挥政策导向,将“早期大多数”教师发展成在线教学的主力军,需要管理层更多地释放激励措施,并给教师一定的教学自由度。以教学效果为考核目标,除了直播教学之外,提倡研讨式、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并举,激发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变监督为鼓励,制定相应的在线教学课时认定、学生学分认定政策以及教师在线教学激励政策。
2.教师应对在线教学的准备出现分化
大多数教师在线教学准备不足,需要适应与实践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技术不足、理念不足、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不足。技术不足在短期内能大部分解决。据统计,我校五百多名教师有开设直播课程意向,占比50%以上。开学一周,开设直播授课728次,对直播授课和网络教学平台应用能快速熟悉。然而,课程开设效果如何?是传统课堂搬家,还是重新设计和组织的课堂;学生听课效率如何?是专注听课参与思考,还是只是坐在电脑前,甚至离开授课课堂。脱离开实体教室的约束,教学是否吸引学生是教师面临的巨大考验。这也是教学理念更新和技术融合的技能,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学习并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积累。
日常注重教学改革和教学积累的教师在此次疫情中表现出应对从容、反应迅速的状态。由于前期做好了资源储备、技术储备,录制了完整的授课视频,熟练掌握教学辅助平台和企业微信群的操作,教学中就有更充分的时间来思考与设计教学。重要的是在思想上有所转变。教师普遍认为:只要PPT和企业微信能解决直播问题,就不需要去开设专门的视频会议,技术一定是越简单越好;在线学习是良心契约,不要想着去控制学生,与其把时间花在控制思路上,不如好好建设内容;教师要比实体课堂更具有情商和亲和力以缓解学生的焦虑;遵循契约精神,课程规则不能朝令夕改,频繁变更;要开辟多重渠道收集的学生问题,并及时回复。
教师在线教学的状态出现了分化,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试金石。托马斯·弗里德曼曾说:“当迫切的需求突然成为可能,重大突破便会降临。”此次大规模在线教学的实践,也让更多教师在准备期不足的情况下切实地接受了考验。在线教学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帮助实施教学的有益手段。如何让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优势互补,需要教师主动思“变”。
3.应对大规模在线教学的技术准备不足
大规模在线教学对技术支持部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相关部门既要准备新增需求的技术辅导,又要应对以往技术准备不充分带来的潜在问题,促进技术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1)平台管理的问题
首先是开发文档准备不足。用户问题的表象往往需要查找深层次原因,尤其涉及多平台间的对接,需要追溯问题的根本,平台功能问题,还是用户权限问题,或是浏览器显示问题。此时,如果平台需求文档不清晰甚至缺失,则无法追溯问题的成因。同样,开发后的功能说明文档不健全,公司开发人员流动更换后,问题描述不清楚,也会造成问题查找困难。对多平台间的对接,某一平台功能调整需要预判对其他平台带来的影响,并告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因此更需要明晰需求文档和功能交付文档,做到出现问题可以“追本溯源”。
用户问题记录待完善。平台日常答疑往往是多人轮流值班制度,需要详细记录答疑过程中的问题。记录的缺失,造成问题重现时再次投入人力重复解决问题,解决不够及时,影响用户体验。
(2)遗留问题凸显
平台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消除隐患。在此次大规模在线教学中,以前出现过而没有及时解决的遗留问题凸显,如外聘教师权限问题、视频插件上传问题、资源服务器不能个性化开放用户空间问题等,再次被提上日程需要短期内处理,也增加了技术人员的工作压力。
而对于技术准备充分的BB教学平台,由于技术资源准备完备,包括教师应用的微视频、教师手册、插件使用文档、建课入门网课等,再加上平台使用时间长、范围广,教师在此次大规模在线教学中,便能够轻松应对。因此,在平台日常运行期间,要有忧患意识,有意识地不断完善技术准备。
四、反思和建议
疫情期间,原本对在线教学持观望态度、准备不足的教师也启用了直播课堂、PPT录播授课以及使用教学平台分享资料,完成教学资源的呈现和分发。初步体验到技术带给教学的便利。接下来,要延续教师热情,发挥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的优势互补,解决在线教学中的新问题、新思考,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校院两级的政策支持体系
学校需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相关工作包括:①完善教师激励措施,设置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目前,学校对在线课程建设项目、本科教改项目有经费支持,但要发挥建设成果的作用并引导更多教师参与在线教学,需要更多的激励措施。如教学工作量认定高于传统课堂、为开展在线教学的教师配备助教、设置在线教学成果在职称评审中的合理比例等。②制定在线教学质量标准。实践表明,质量低劣的在线课程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进而影响师生对网络教学的态度和选择[3]。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制定在线教学质量标准,对在线课程的评定及其指导方案的完善十分必要。③建立校内在线课程评比制度。通过树立典型宣传示范,形成在线教学的鼓励氛围,吸引更多教师参与其中。④加强在线教学设计师岗位建设。教学设计师不仅需要技术培训,还需要教法理论,可以设置导师制,发放资格证,形成专家带新手的逐级发展生态圈。⑤完善在线课程课时认定和学分认定工作。
院系领导需发挥主导作用。有研究表明:在影响高校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的领导因素中,部门领导的作用要大于学校领导的作用——所在部门领导越提倡、重视、鼓励网络教学,则教师越愿意开展网络教学[4]。院系领导要注重创设鼓励在线教学的氛围,与技术部门形成团队,组建包括教学设计师、院系管理员、助教的技术支持梯队,加大对实施在线教学教师的支持。
2.发挥教师的关键因素
在线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素是教师的深度参与。经历了在线教学的初次体验,教师在短期内掌握了开设直播、录播、教学平台的操作技能,将课堂搬迁到线上。但是,在线教学不等于“直播+作业”,对于师生物理上的分离,需克服自身的焦虑,唤醒“离线”的学生,提高线上授课的效果。教师要放松心态、不断改进,进行具体指导的、有设计的在線教学。
(1)做好充分准备
除了技术准备、资源准备,更多的是设计准备。主要有:①首先是严密的课程规则约定。包括进入网上课堂的时间、学生的学习轨迹、资料开放时间、作业提交截止时间、参与讨论互动的计分方法、课前课后的学习任务等。②其次是创设虚拟课堂氛围。让课堂热闹起来,通过详细的教师资料,包括照片、学术魅力、课程目标等,有余力的教师可以录制简短的微视频和学生虚拟见面,增加带入感、现场感。③完整的课程设计。包括设计启发性问题和情景导入、可量化的任务清单、班级热身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良好互动,获取帮助的指导以及学习任务、资料更新的消息推送。
(2)精简视频讲授的知识点
根据知识点类型,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呈现。例如:对于知识讲授型可以选择播放慕课资源或自建视频资源;研讨型可以设计话题和问题,线下资料自学和线上小组讨论相结合;操作技能型可以布置虚拟实验练习;对于需要重点讲解的重难点问题可以开设直播来讲授答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既解放教师和学生的在线时间,又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用好线上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包括:教学平台的闯关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适应性发布和小组功能有助于个性化教学和指导;视频资源、网上资料的可复用性可帮助学生反复学习;测试、题库的自动评分功能有助于解放教师,帮助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诊断;学生的学习轨迹、学习记录、发言、讨论过程等均可以完备记录,便于对学生做过程性评价。
(4)放松心态,注重反馈修正
在初期的实施阶段,教师要放松心态,适当降低对教学效果的期望值。注意把握节奏,注重课前准备和课后反馈,持续不断改进修正,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亮点。
3.加强技术支持
(1)加强在线教学辅助团队建设
充实教学设计师团队,增加学生助教,形成梯队建设。对平台应用的常见问题安排学生助教值班答疑,研究新技术、新应用,学习并推广教法,与学院形成团队并提供定点技术支持。
(2)完备技术服务模式
内容方面要技能与教法并重,操作技能以微视频和简单操作文档为主,不断推陈出新。而对于教法的推广,如果采用直接讲授法,教师的兴趣度和接受度不高,且在应用转化阶段操作困难。因此,笔者建议以案例的形式开展,或者在具体指导教师的在线教学中渗透推广。服务方式上,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技术支持的方式。线上提供技术资料,视频会议系统在线指导操作问题,微信群及时解答,线下讨论教学设计方案。服务过程从前端设计、技术指导逐渐深入到教学全过程的参与,在实践中逐渐渗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一课一案,分级推进。技术服务不能喧宾夺主,技术服务于教学,一切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不能搞“一刀切”,注重形成课程优势。分级推进,不能一次使用过多技术,反而分散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
(3)加强文档建设和管理
做好需求文档、开发文档、功能交付文档的建设和管理。对多平台的对接、某个平台的功能修改需要事先召开讨论会,并告知相关人员。对平台日常维护形成详细的问题记录,不断完善服务机制。
参考文献:
[1]教高厅[2020]2号.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Z].
[2]李亚南.教育部:“特别不希望、特别不建议”高校疫情期间要求每位老师制作直播课[EB/OL].http://www.chinanews.com/sh/2020/02-12/9088901.shtml.
[3]張波,黄继青,徐汹涛.高校教师开展在线教学的支持服务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2):38-40.
[4]梁林梅,李逢庆.如何激励和支持高校教师从事网络教学:国际经验与对策[J].开放教育研究,2014(12):23-34.
(编辑: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