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信息化规划方法研究与实践*

2020-12-24王士贤吴驰于俊清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20年12期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路线图

王士贤 吴驰 于俊清

摘   要:信息化规划是高校信息化顶层设计的主要载体,是实现高校信息化高水平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信息化规划的主要方法有SWOT分析法、调查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信息系统规划法等。信息化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提高规划层次、确立指导思想、明确目标定位、确定建设原则和制定路线图。信息化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加强调查研究,既要确保前瞻性又要符合学校实际;注重出台程序,在出台过程中凝聚最大共识;注意语言风格,对建设项目的提法进行充分凝练。规划实施时要对目标进行分解,建立责任体系,并适时对规划进行修编。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规划方法;路线图;规划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23-0018-05

高校要提高信息化建設的水平,必须要有顶层设计,信息化规划是进行顶层设计的主要载体。编制一个科学的信息化规划,并且按照规划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对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效率和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一、 信息化规划的背景与定义

信息化规划,也称为IT战略规划或IT系统规划,由美国著名战略系统专家查尔斯·惠斯曼(Charles Wiseman)于1988年在其著作《IT战略系统》中提出。IT战略规划是指在IT战略的指导下,企业寻找以及确定信息技术在整个企业内的应用领域,并以此创造出超越竞争对手的优势,进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1]

与企业相比,高校信息化规划起步较晚,英美高校也大致在2000年后将IT战略规划引入到大学信息化建设中。国内高校约在2010年前后开始进行信息化规划。2012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揭开了国内高校正式开展信息化规划的序幕。

目前为止,尚没有文献对高校信息化规划有一个严格的定义,本文认为高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是指为支撑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根本任务和总体战略目标,在对学校现有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以及信息化现状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若干年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并制定出路线图的文本。信息化规划分为中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中长期规划是指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规划,短期规划是指未来三年左右的规划,也可称为行动计划。

二、信息化规划的意义

1.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

信息化规划可以制定信息化目标,描绘未来信息化发展愿景,通过制定任务来逐步达到目标。每个任务都是未来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依据,只有先制定规划,才能避免建设随意性,防止进入“想到哪儿建到哪儿,别人建什么咱们也建什么”“因为当时没想好,所以没建好,只好推倒重来”的怪圈。

2.最大程度凝聚共识

通过制定并发布信息化规划,让学校各级领导和全校师生明确未来信息化要做成什么样、准备怎么做、主要做哪些内容。一个规划的出台,要经过很多程序,包括向职能部门和院系征求意见、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征求意见等,征求意见的过程也是一个凝聚共识的过程。只有凝聚了共识,信息化才更容易推进。

3.明确部门职责和分工

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最大难题之一是如何协调好信息化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职责和分工。信息化规划中可明确信息化建设原则,这个原则就包括信息化建设的模式,根据建设模式确定信息化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和分工,避免职责不清引起的推诿扯皮。

4.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高水平的信息化校园建设必须要有充足的保障,尤其是体制机制保障、队伍保障、经费保障、空间保障等,都需要在规划中明确,这些是信息化规划落实的重要条件。

三、信息化规划的方法

1.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制定战略规划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一种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法。对高校信息化来说:S(Strengths)是优势,列举学校已有的信息化基础和已取得的信息化主要成绩;W(Weaknesses)是劣势,分析学校信息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O(Opportunities)是机遇,分析学校信息化所面临的有利外部环境,如国家越来重视信息化、师生信息化素养越来越高、职能部门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断提高等;T(Threats)是挑战,分析对学校信息化不利的外部环境,如信息安全形势严峻、高水平信息化人才引进和留住困难、可靠的信息化合作伙伴缺乏等。通过SWOT分析,学校可明确优势、找准问题、确定目标,围绕目标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确定未来信息化建设的任务。

2.调查分析法

调查分析法是指通过面谈、线上或线下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了解事物详细资料数据,并加以分析的方法。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信息化利益相关者。高校信息化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信息技术建设及运维人员、校友、学生家长等。[2]其中教师和学生是信息化的主体用户,信息化规划应为教师和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IT基础。[3]对这些群体还要进一步细分,如教师可分为教育类、信息类、计算机类教师和其他类教师,学生可分为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远程类的学生等,管理人员可分为普通管理人员、部门从事信息化建设管理的人员、部门领导、学校规划部门人员和学校领导。不同学科的教师、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类别的管理者对信息化的需求和理解也存在差异。只有明确了利益相关者,才能做到全面分析利益诉求,找到最大公约数,以最快速度达成共识。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通过学校邮箱收集、召开座谈会等。

3.案例分析法

对于初次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高校来说,通过对同类高校、本地区高校以及标杆高校的信息化成功案例或信息化规划文本进行分析,是快速有效的方法。诺兰模型可以帮助高校大致定位本校信息化所处的发展阶段,围绕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再结合当前技术发展形势,根据师生需求,开展本校信息化规划的制定。有些学者也对一些高校的信息化成功之道进行了研究,这些案例都可为我们制定及实施规划提供借鉴。[4][5]

4.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信息系统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系统规划也是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早于高校,传统的企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可以围绕以数据为中心、以决策信息为中心、以运营流程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等四个维度进行规划。[6]

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包括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s,CSF)和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等。企业系统规划法方法是一种依据组织的目标制定出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是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從而确定信息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战略目标集转化法把整个战略目标看成“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它战略变量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过程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为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目标的过程。[7][8]此外,还有信息工程法(Information Engineering,IE)、战略格栅表法(Strategy Grille,SG)和价值链分析法(Value Chain Analysis,VCA)等。

高校虽与企业不同,但企业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可供高校参考借鉴。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套针对高校信息系统或信息资源规划的完整的标准或方法。清华大学蒋东兴等于2004年提出了大学资源计划(University Resources Planning,URP)的概念,提出基于URP方案的数字校园体系结构为“1+N+1”,即1个基础平台、N个应用和1个信息门户。[9]随着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提出了高校智慧校园架构模型(如图1所示)。[10]数字校园或智慧校园都属于高校信息化规划的技术组成,信息系统规划也属于数字校园或智慧校园整体架构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发展和高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关于智慧校园建设方法或体系的探讨,如基于数据聚合的智慧校园体系、以流程驱动的智慧校园体系、基于教育大数据体系的智慧校园架构、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智慧校园体系、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慧校园体系等。这些理论或方法尚不成熟,也无法统一,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若干模型作为参考。

四、信息化规划的要点

1.提高规划层次

大学的规划一般为“一总三分”,也称为“1+3”。一总是指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十三五”发展规划或事业发展规划等,是学校的总体规划。为了落实总体规划,高校还要制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三个子规划。应提高信息化规划的层次,把信息化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总体规划的子规划,从“1+3”变为“1+4”,增加信息化规划的权威性。

2.确立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是学校总体事业发展规划的一部分或子规划,信息化发展目标要与学校发展总体目标相匹配,不能脱离学校总体目标,否则将成为空中楼阁或变成信息化部门自娱自乐的游戏,失去制定规划的目的和意义。因此,信息化规划的指导思想一定要明确提出信息化是为学校实现总体发展目标服务的,起到支撑甚至引领作用。美国康乃尔大学2013—2017年的IT战略规划就是从学生成长服务、教师教学技术服务、学术研究支撑、大学管理信息系统、IT服务和IT人员等几个方面来描述大学IT战略规划的目标及内容设计。[11]

3.明确目标定位

美国马里兰大学IT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革新理念,不再将IT视为奢侈品或者附属物,而是大学最基本的战略资产,要认识到IT的价值在于重新定义了对大学教学、学习、研究、创新、高效运行而言,什么是可能的事情。[12]马里兰大学将IT放在战略位置,定位很高,国内高校对于信息化的定位尚无法达到这个高度。但总体来说,高校信息化已经从“数字校园”阶段逐步发展到“智慧校园”阶段。因此,“十三五”或“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目标也应该定位为建设“绿色、稳定、安全的智慧校园”,应明确能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方面提供哪些有效支撑。

4.确定建设原则

规划制定应遵守自觉性原则、公共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差异化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13]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遵循公开性原则、包容性原则、互动性原则。信息化规划决定未来若干年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思路、方法、目标及路径等,因此,必须明确建设原则。建设原则一般包括规划实施步骤、信息化建设方法、主要理念、建设思路、体制机制等。要对建设原则进行充分凝练,让学校各部门明白未来应该如何配合信息化部门进行建设以及自身应承担的责任。

5.制定路线图

路线图是规划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确保规划落地的重要内容,决定着规划的质量。路线图也是制定战略规划的一种方法,路线图包括起点、目标、过程和手段几个部分。提出规划目标后,从当前点到目标这两点一线如何实现,实现的过程需要哪些资源和手段,最终落实为具体的行动计划或任务。对于信息化规划来说,主要是通过信息化项目和工程的建设来完成任务,也是规划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应对项目和工程进行分类、归纳、统筹和提炼,明确各项目或工程之间的有机联系,避免“摆长龙阵”。

6.落实保障措施

在确定建设目标、明确建设任务或项目后,还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来保证规划的顺利执行,否则,目标再美好,任务再明确,也难以实现。保障措施主要包括机制保障、队伍保障、经费保障、空间保障等。机制保障是指要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服务机制,推动规划的落实。队伍保障是指要明确增加人员编制,灵活进人用人政策,确保信息化可持续化发展。经费保障是指要提出完成规划建设内容所需要的经费要求。空间保障是指要提出支撑信息化正常运行和发展的机房、服务场所等要求。

五、信息化规划的编制

1.加强调查研究

信息化发展规划是全校性的规划,参与面必须够广,应尽可能发动全校相关人员参与。美国布朗大学为了完成 IT 战略规划,采访了超过120位布朗大学相关人员,与70多名教师进行交流,获得了350多名本科生和30多名研究生对教学技术方面的意见和需求。[11]首先,要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需求调研,师生是信息化的最大用户群体,规划建什么、怎么建,师生最有发言权,应通过问卷调查或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征集意见。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校园网覆盖、开户、认证、上网速度和体验,希望建设或改进哪些信息系统等;对教师开展调研,就教学信息化、科研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等多个方面征求意见。其次,要对各机关职能部门征求意见,征求其在管理、服务、数据共享、流程优化、系统建设运维等方面的意见,要求各部门提供本部门未来若干年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或思路,以作为规划起草的重要参考。最后,要征求校领导的意见,关于信息化对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的支撑以及信息化对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学校管理决策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除了进行校内调研外,还应到校外信息化标杆学校、同类型学校、本地区学校进行充分调研,吸收其他学校的教训,借鉴成功经验。

2.注重出台程序

规划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凝聚共识的过程。应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师生的积极性,扩大参与面,要深刻认识到信息化规划是全校业务信息化的规划,而不仅仅是信息化部门自身的规划,信息化部门只是牵头起草规划,落实规划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出台规划至少要经过如下程序:一是前期调研。通过整合师生意见、各部门提供的信息化规划材料和其他高校规划案例,形成规划初稿。二是征求意见。可通过书面及网上征求意见、召开二级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师生代表座谈会、提交信息化领导小组或教代会讨论审议等多种形式,充分征求并吸收各利益相关者意见。对于重要的领导和部门应进行多轮征求意见。三是专家论证。规划基本成稿后,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吸收专家意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四是部门会签。通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的规划在上会前,要正式由各相关部门会签,得到各相关部门的最终认可。五是上会通过。让信息化规划成为学校官方文件,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如要通过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的审议,审议通过后,以公文形式向全校发布,成为学校的重要文件,以确保规划的权威性。

3.注意语言风格

信息化规划的阅读者不仅仅限于信息技术部门的人员,更多的对象是校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广大师生。这些人往往并不太懂技术或对技术不太关注,太多生涩的技术内容会让他们失去阅读的兴趣,规划实施时也就更难获得他们的支持。规划文字应既要注重内容的专业性又要注意文字的平实性。规划文本除文字外,还可以使用图表,让形式更加丰富。如在制定目标时,可以通过表格将当前指标与目标指标进行对比,一目了然,也可以使用少量图示来说明。还要对文字进行凝练,凝练出每个人都可以记住的简短词语,如“十个一”工程、“135”工程等。

六、 信息化规划的实施

有学者研究表明,我国高校战略规划实施问题表现为“无执行”“执行乏力”和“执行偏差”三种类型。“无执行”指战略规划没有落实或是战略规划本身无法执行。[14]还有学者认为一些高校的规划都是“应景之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15]主要原因为:信息化规划制定缺乏自觉性,主要是为了完成任务;信息化规划缺少权威性,没有经过学校层级会议的审议,没有作为学校的文件正式发布,使其缺少执行的群众基础和法理基础;信息化规划缺少约束力,没有对规划的目标进行任务和责任分解。爱荷华大学的预算遵循规划,将规划的目标细分为32个分目标,并且对其中24个分指标进行指标化(量化),分别由校领导承担第一责任人。[16]

因此,在信息化规划实施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制定保障措施。在规划中明确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每个分目标明确责任校领导和责任部门,除信息化部门外,相关业务部门应承担本部门、本战线的信息化责任。对规划执行情况每年进行评估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部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考核、信息化经费等挂钩。二是要定期修编规划。对规划的执行情况,每年按照PDAC方法(Plan-Do-Check-Action,计划—执行—检查—行动)进行管理,根据执行情况定期对规划进行修编,执行过程中发现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应进行调整,并据此调整相应的项目、任务和分工等,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七、信息化规划编制实践

华中科技大学于2015年启动《華中科技大学“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十三五”规划全文14000余字,共分为五章。首先使用SWOT方法进行分析,明确”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总目标为依归,建设安全、绿色、先进的“智慧校园”,突出“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建设推广各类信息化应用,让信息化贯穿一切管理和服务工作,培育信息化工作的“新常态”,全面支持学校培养英才、提升科研效能和提高治理能力,助力学校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学校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随后确定了“统一规划,分步推进;统筹建设,协作融合;业务主导,开放共享;创新引领,绿色安全;用户为先,注重体验”的建设原则和“建设安全、稳定、绿色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支持泛在学习的数字化教学与科研资源,利用‘互联网+实现‘一站式服务,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十个一工程建设,最终建成全国一流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十个一”工程是指:在技术上实现“全校一张网、基础一平台、网站一个群、数据一个库、集成一总线”;在为师生服务上实现“上网一个号、信息一个站、消息一通道、校园一张卡、办事一张表”。最后明确了安全保障、机制保障、队伍保障、经费保障和空间保障五大保障措施。

在“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首先由各部门提供本部门未来五年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或计划,通过座谈会、网络、书面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并由部门会签意见,在校内外开展了充分的调研。经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审议,于2016年5月10日提交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以“校信息化[2016]9号”全校发文。“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十个一”工程深入人心。“十三五”规划自发布以来,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根据该规划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每年的信息化工作要点,确定每年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稳步推进。“十个一”工程绝大部分建设项目都已完成,信息化目标基本实现。“十三五”规划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顶层设计作用。

八、 结束语

高校在信息化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运用SWOT分析法、调查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信息系统规划法等多种方法,结合学校信息化基础、发展阶段、保障条件、学校定位、校园文化等,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信息化规划。同时,要掌握实施的要点,确保规划的最终“落地”。

参考文献:

[1]吴练.企业IT战略规划及其管理方法探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2]谢同祥.教育信息化系统规划及其知识咨询系统研究——基于区域的中观视角[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3]刘臻.大学IT规划:让师生更好地成长[J].中国教育网络,2014(2):13-17.

[4]刘永贵,赵建民.我国大学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之道——基于五所大学的个案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2):107-112.

[5]万金花.浅谈高校信息化规划的六个关键步骤——基于四所高校信息化规划方案的比较分析[J].科协论坛,2013(11):167-168.

[6]潘自强,黄丽华,熊伟等.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及其组合策略的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1999(9):43-49.

[7]胡进.信息化规划与ERP选型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09(22):323.

[8]王丹莉.西北地区工科类高校教育信息化规划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

[9]蒋东兴,史宗恺,陈怀楚等.大学资源计划的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4):33-34.

[10]蒋东兴,付小龙,袁芳等.高校智慧校园技术参考模型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6(9):108-114

[11]刘臻.美国大学IT战略规划的特点和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3):38-40.

[12]劉永贵.以IT推动创新:马里兰大学IT战略规划解读[J].中国教育网络,2014(2):37-40.

[13]钱佩忠,宣勇.我国大学战略规划制订:问题、原则与方法[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4):53-56.

[14]齐明明,刘静.我国高校战略规划执行研究:进展、内容与方法[J].现代教育管理,2015(5):10-15.

[15]别敦荣.发展规划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航标[J].高等教育研究.2005(4):55.

[16]湛毅青,彭省临.美国高校战略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4(4):46-51.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高校信息化路线图
路线图,作用大
描述路线图
移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现状分析
如何创建一个营销路线图
我国反腐败立法路线图如何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