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视域下河北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研究
2020-12-24王海军陈庆合邹德文李曙刚尚宁宁
王海军 陈庆合 邹德文 李曙刚 尚宁宁
摘 要:在国家提出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运用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河北民族传统体育传承进行研究,探究其传承方式、影响因素和面临困境等。提出以下传承路径:确证时代价值,加大宣传力度;打造项目品牌,开发旅游产业;完善传承制度,推广校园文化传承;鼓励项目申报名录,建立逐级保护体系等。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非遗 传承 路径 方式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7(b)-0191-03
Research on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of Hebei Nation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WANG Haijun CHEN Qinghe ZOU Dewen LI Shugang SHANG Ningning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huangdao, Hebei Province, 066004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ate proposes to carry forward and inheri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heritance of Hebei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by means of field survey, explore inheritance method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difficulties, etc. This study put forward confirm the value of the times and increase propaganda; Build project brands and develop the tourism industry; Improve the inheritance system and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of campus culture and establish a hierarchy of protection systems and other inheritance paths.
Key Words: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ance; Route; Mode
民族傳统体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辈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起来的文化形式,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健身性和活态性等特征[1]。河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经过千年的沉淀,形成了丰富的、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然而,近年来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经济文化一体化等背景下,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正面临着濒危甚至消亡的危险。因此,如何依托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探究河北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 河北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方式
传承是一种继承、一种自信和一种认同。文化传承是维护国家安全、弘扬民族精神和保持文化血脉的重要举措[2]。河北有燕赵大地之称,自古燕、赵之士,多慷慨悲歌,尚义任侠,经过千年的沉淀,孕育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3]。通过田野调查与实地调研发现,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和学校教育等是河北民族传统体育主要的传承方式。家族传承是指在家族内部由父传子、子传孙的方式进行代代相传,存在“传内不传外”“秘而不宣”等现象;师徒传承是通过确立师徒关系后进行传承,是对家族传承的拓展,特点是存在“门户之见”等现象;学校教育传承是在规章制度和契约关系的约束下进行的传承,特点是传承范围广,与学校教育传承相比,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的传承效果与质量相对较好。同时河北民族传统体育还存在以节日庆典(如端午节赛龙舟、春节舞龙舞狮等)、民俗习惯(如亮拳祭祖大会等)等方式进行传承,这种传承方式属于日常生活中无形的、自觉的文化传承,为河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河北民族传统体育传承面临的困境
河北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传承民族文化价值、内外兼修健身健心和增强民族团结等价值[4]。然而近年来在价值观念多元化和经济文化一体化等背景下,导致河北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危险。通过走访河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体育局等相关部分负责人,以梅花拳和太极拳为个案进行田野调查,结合前期研究构建的影响传承评价指标体系,将影响河北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因素概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存环境的改变。环境是创造人类文化的前提,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环境具有极大的关联性与依附性。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传承的场地、观念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北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第二,外来文化的入侵。西方竞技体育借助奥运会等有利载体,利用各种现代媒体大力宣传与推广西方竞技体育的优越性;同时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不断入侵,使传承受体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过时的、不时尚的传统体育项目,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第三,传承方式的保守。虽然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是多种方式并存的传承方式,但在传承过程中还存在“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秘而不宣”“门户之见”“血缘脉络”“政府需要”“形式主义”等现象,久而久之导致遗产的内核价值和文化精髓得不到有效传承。第四,传承主体的缺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掌握着精湛的技艺,是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递者,是传承的主体。通过田野调查发现河北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老龄化严重、待遇不高、社会认可度不够等现象普遍存在,使传承出现断层,最终导致高超的技艺和深层的文化内涵随着传承人的离世而消失。
3 “非遗”保护视域下的河北民族传统体育传承路径
基于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的现状、保护原则、传承方式和在传承中面临的困境等因素,依托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结合前期研究成果中构建的传承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符合河北需要的“非遗”保护视域下的河北民族传统体育传承路径。
3.1 确证时代价值,加大宣传力度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指出要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过程。民族传统体育与其他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相比,拥有其他体育项目所不具备的价值。它蕴含着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等,能够唤醒民族的整体记忆,增强民族认同感,具有内外兼修、天人合一等独特的健身价值,体现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等文化思想。同时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沧州武术、邯郸太极拳等对当地经济都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河北省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导向作用,协调媒体宣传,借助媒体力量,利用节日庆典和体育赛事等活动,大力宣传民族传统体育的时代价值。
3.2 打造项目品牌,开发旅游产业
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印发的《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指出要重点扶持民俗民族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河北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相关部门应凭借承德避暑山庄、北戴河和山海关等旅游景区,将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有效融入,逐步开发具有河北地域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既能带动地方经济又能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目的[5]。目前河北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县、市、省和国家四级名录保护体系进行保护与传承,应进一步挖掘名录外的具有内核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体育项目,借鉴省外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的开发与发展模式,打造该省具有地域特色的项目品牌。
3.3 完善传承人制度,推广校园文化传承
传承人是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载体,制度为传承人更好地开展传承工作提供了保障。虽然国家于2019年11月出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管理办法》,建立了四级代表性传承人认证体系,但仍存在晋升渠道不畅通、传承人认可度不高、老龄化严重等问题。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召集与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有代表性的项目传承人,依照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定符合该省需要的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制度、管理制度、评审制度和传承制度等。针对传承方式受众范围小、传承队伍力量单薄、青少年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将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引入校园,纳入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推进校园传承制度,建立青少年传承人培养机制。
3.4 鼓励项目申报名录,建立逐級保护体系
河北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繁多,截止至2019年底,该省共公布7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民族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10余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然后近年来,各市、县(区)存在“重申报”“轻管理”或“重复管理”等现象。相关部门不仅要积极组织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获批后的项目要制定长期保护与传承管理办法,建立逐级保护体系。借鉴省外出台《苏州市昆曲保护条例》等保护条例,制定该省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深入挖掘、普查、整理省内具有文化内涵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进行充分论证后进行逐级申报,增加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国内影响力;建立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数据库,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数字化档案,实现各市的交流和互联机制,推进逐级申报、逐级建档等保护传承体系。
4 结语
河北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是河北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研究河北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能够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与认同感,对弘扬河北省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海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16(2):122-128.
[2] 王海军,陈巍,李琼.河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方式与保护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0):209-210.
[3] 董立叔.邢台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15):183-184.
[4] 王海军,陈巍,陈梦,等.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与价值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1):24-25.
[5] 王海军.河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7(11):162-164.
[6] 吕寻金,刘合智,冉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世界的背离与回归[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32(3):279-282,287.